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7)
2023(5459)
2022(4462)
2021(4362)
2020(3442)
2019(8407)
2018(7980)
2017(14981)
2016(7744)
2015(8950)
2014(8657)
2013(8815)
2012(8426)
2011(7932)
2010(7775)
2009(7265)
2008(7232)
2007(6159)
2006(5455)
2005(5258)
作者
(21295)
(17933)
(17787)
(17149)
(11585)
(8610)
(7977)
(7067)
(6882)
(6360)
(6238)
(5892)
(5825)
(5798)
(5682)
(5674)
(5371)
(5255)
(5013)
(4637)
(4625)
(4211)
(4132)
(4115)
(4006)
(3983)
(3885)
(3571)
(3528)
(3516)
学科
(41449)
经济(41409)
方法(19399)
管理(19014)
(17647)
数学(17095)
数学方法(17009)
(14895)
贸易(14889)
(14705)
中国(14109)
(13658)
企业(13658)
(11748)
(9250)
(8881)
出口(8608)
出口贸易(8608)
(8608)
(7381)
业经(7104)
(6897)
(6372)
银行(6371)
(6346)
金融(6346)
关系(6336)
(6263)
农业(5631)
理论(5510)
机构
大学(123903)
学院(118275)
(65141)
经济(64399)
研究(46885)
管理(43790)
理学(37844)
理学院(37427)
中国(37351)
管理学(37085)
管理学院(36863)
(28186)
(26903)
科学(23813)
经济学(23700)
财经(23008)
(22641)
经济学院(21417)
(21399)
研究所(20659)
中心(19402)
北京(17744)
财经大学(17493)
(16608)
(15088)
师范(15010)
(14667)
(14648)
科学院(14361)
研究中心(13829)
基金
项目(76603)
科学(62459)
基金(60769)
研究(57431)
(52989)
国家(52655)
科学基金(44952)
社会(41373)
社会科(39482)
社会科学(39477)
基金项目(30571)
自然(26127)
教育(25813)
资助(25775)
自然科(25580)
自然科学(25572)
自然科学基金(25182)
(23999)
(21819)
编号(20269)
中国(20191)
(20035)
国家社会(19518)
教育部(17891)
重点(17471)
成果(17095)
(16567)
人文(16350)
(15691)
社科(15542)
期刊
(66582)
经济(66582)
研究(41949)
中国(22381)
(20237)
管理(16829)
科学(16486)
学报(15963)
(13061)
大学(13016)
经济研究(12932)
财经(12753)
(12713)
学学(12071)
(11204)
(11118)
金融(11118)
国际(11073)
教育(10145)
世界(10102)
问题(9847)
农业(9282)
技术(8135)
业经(7102)
技术经济(6293)
(6113)
统计(5885)
(5795)
贸易(5795)
经济问题(5410)
共检索到18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斌  盛松成  蒋一乐  
西方潜在产出估计模型离我国实际较远,改革开放及政策调整都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影响我国实际产出及长期潜在产出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常用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在短期,估算产出缺口可以评估通货膨胀压力;在中期,估算潜在产出有助于了解实际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空间,从而为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提供一些依据。不过,在实践过程中,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可能差强人意,尤其对我国而言。目前潜在产出理论的研究离我国的实际较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哲峰  
潜在产出指一个经济体在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潜在产出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以保证政策最大的适用性。二要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实现统计数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三要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教育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 996年特别是 1 999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 ;(3 )从 1 999年开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 0 0 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 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坤荣  李猛  
分别利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中国1952~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结果表明,1952~2008年间,中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改革开放前的波动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后,1995年前的波动程度高于1995年后。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测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得以测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本文通过重新估计我国在1952~2008年间的实际资本存量,推导出我国的潜在产出和GDP缺口,并对"自然率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弹性约为0.6749,全要素生产率大约经历了9个周期。通过对三种估计产出缺口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对于经历过自然条件冲击和技术革新的国家来说,生产函数法优于直接H-P趋势法和估计潜在增长率法。在对"自然率假说"进行检验后,本文认为,我国1952~2008年的数据拒绝了"自然率假说",当前产出缺口的提高会提高我国的一般价格水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居照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下行阶段,为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供给侧运行状况,分析要素投入结构和效率及其对我国潜在产出的影响,对引导制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衡量供给侧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潜在产出增长率,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潜在产出进行测算,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具体而言,通过对我国的资本投入、潜在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最终估计出1991~201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进一步分析各投入要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潜在产出呈现递增的趋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促使潜在产出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和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乔红芳  沈利生  
本文假定在当前生产要素利用率条件下,由于投入的要素存在着错配,产出未达到最大,只要改变投入要素的配置,在投入要素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就可实现产出的最大。将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达到最佳配置比例时达到的产出水平,定义为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就是潜在损失或是效率损失。以MRW模型为基础,基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合理配置视角,对中国1978—2011年间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两种资本的产出弹性之比为2.53,远远低于其存量之比9.53;潜在产出曲线明显位于实际产出曲线之上且两条曲线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潜在损失为正且绝对额越来越大;1978—2011年时段潜在产出年均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 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 4%,略低于9. 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 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 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 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 3%、58. 3%和3. 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仲崇文  吴甦  于洪菲  
本文在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曲线反映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影响,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估计了我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对产出水平的影响确实只是暂时性的,而供给冲击对于产出水平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我国"保六"之争和意大利"反对无意义产出缺口"运动,其核心都在潜在产出的理解和测度。以实体均衡、货币中性为基础的潜在产出框架,遭到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和低利率的挑战,开始从严谨的均衡论转向灵活、务实的可持续观点。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保六"之争做了全面回应。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则更偏向可持续观点,金融稳定是其重要目标,宏观杠杆率是重要观测指标。从其传播范围和持续时间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不能简单视为短期外部冲击,其影响正在朝着更加不确定和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我国在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对冲力度的同时,仍需要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稳定宏观杠杆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晓琴  樊茂清  任若恩  
本研究首先基于中国现有数张投入产出基本表和延长表,对不同的口径和编制方法进行了调整,构建了中国1981年至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然后在这25张投入产出表提供的行业层面历史可比数据的基础上,应用Hodrick-Prescott滤波、多变量不可观测成分模型以及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中国33个国民经济部门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行业潜在产出水平,给出了各行业消除价格和需求波动等短期因素后的实际增长质量和效率的客观评价,并据此进行了时间维度的垂直比较和行业纬度的水平比较,划分了三个重要的增长阶段,辨别了几组不同的行业增长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本文介绍并运用“Kal man滤波”方法估计1979~2004年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决定产出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我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洪菲  田依民  
由于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生产函数法中劳动对资本替代弹性为1的假设条件值得商榷,因此,本文在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选取超越生产函数方法,并且用三个评价准则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超越生产函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通货膨胀,较准确地反映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清  赵伟  
目前有关估算我国潜在产出的研究,大多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忽略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潜在产出水平的估计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引入开放条件下"产出-通胀"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我国总供给函数,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卡尔曼滤波法对我国潜在产出水平进行估算,然后将估算结果与趋势分解法和封闭条件下的模型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