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6)
2023(4538)
2022(3950)
2021(3681)
2020(3080)
2019(6791)
2018(6612)
2017(13137)
2016(7147)
2015(7789)
2014(7992)
2013(7750)
2012(7362)
2011(6599)
2010(6924)
2009(6418)
2008(6404)
2007(5917)
2006(5335)
2005(4885)
作者
(19535)
(16193)
(15999)
(15537)
(10494)
(7552)
(7463)
(6162)
(6122)
(6055)
(5557)
(5306)
(5227)
(5175)
(5088)
(4976)
(4930)
(4896)
(4790)
(4686)
(4085)
(4005)
(3917)
(3821)
(3705)
(3653)
(3635)
(3621)
(3160)
(3143)
学科
(26579)
经济(26552)
管理(25943)
(24545)
(20110)
企业(20110)
(11743)
方法(10056)
(9478)
数学(8835)
数学方法(8670)
(7894)
(7567)
财务(7553)
财务管理(7539)
中国(7513)
企业财务(7173)
(6980)
(6290)
贸易(6286)
农业(6145)
(6101)
业经(6051)
(5784)
银行(5783)
及其(5531)
(5487)
政策(5190)
地方(5180)
(4935)
机构
学院(101414)
大学(98304)
(44197)
经济(43206)
管理(40163)
理学(33920)
理学院(33604)
研究(33506)
管理学(33140)
管理学院(32952)
中国(27899)
(24056)
(20201)
科学(18186)
财经(17823)
(16510)
(16122)
(16053)
中心(15941)
研究所(14505)
(14039)
财经大学(12986)
(12983)
北京(12967)
(12929)
师范(12899)
经济学(12841)
(12093)
业大(11980)
经济学院(11413)
基金
项目(61176)
科学(49223)
研究(47218)
基金(44705)
(37588)
国家(37196)
科学基金(32736)
社会(30160)
社会科(28625)
社会科学(28622)
(23762)
基金项目(22751)
教育(21815)
自然(20903)
自然科(20447)
自然科学(20444)
编号(20187)
自然科学基金(20046)
(19680)
资助(18923)
成果(16931)
(14042)
课题(13976)
重点(13404)
(13034)
(12735)
(12450)
(12386)
教育部(12279)
人文(12230)
期刊
(55194)
经济(55194)
研究(33914)
中国(19377)
(19024)
管理(15830)
(13725)
金融(13725)
(12745)
科学(11188)
学报(10645)
教育(10412)
业经(9869)
经济研究(9674)
大学(8725)
农业(8600)
财经(8476)
学学(8195)
技术(8170)
(7225)
问题(6148)
商业(6069)
(5739)
现代(5064)
国际(4936)
理论(4933)
财会(4722)
(4717)
会计(4687)
统计(4513)
共检索到16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资树荣  
扩大内需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关键。在这方面,国外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本刊开辟“国外扩大内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栏,探讨国外是怎样从消费和投资等方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就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扩大我国内需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启云  
1.消费调控目标。美、德、法、日四国的消费调控目标虽都是实现消费供需平衡但战后真正把消费供需平衡作为消费调控目标的只有德、法两国。它们除采取严历的货币政策,还力图通过消费供需平衡来保持物价稳定。而美国一直把刺激消费需求作为消费调控目标;日本则一直注重节制消费,鼓励储蓄,把着眼点放在刺激供给上。 2.消费调控方式。方式为以下三方面:(l)短期调节与长期调节。这方面美、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启云  
1、消费调控目标.在主要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中,含有消费调控目标,即实观消费供需平衡.因为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消费占的比重较大,如果消费供需不能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也就不能平衡,经济就不能协调发展.美、德、法、日四国的消费调控目标虽然都是实现消费供需平衡,但战后真正把消费供需平衡作为消费调控目标的只有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法国一直担心通货膨胀,所以都把反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孔维升  薛桂霞  麻吉亮  
日本在农产品市场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政策演进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政策形成的相关背景;其次,将日本目前所采取的市场调控政策工具分为直接调控工具和市场化调控工具两类进行细致总结;第三,对2015年以来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最新改革进展与趋势进行分析;第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未来农产品市场改革的经验启示。研究表明,减少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削减扭曲性政策;注重农户经营性风险的防范管理,强化收入保险支持;调控目标清晰,政策可操作性强并且以法律作为政策实施的制度保障是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重要特征,值得中国今后在农产品市场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张合成  
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致使生猪市场剧烈波动并造成较大经济社会影响,本轮政策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生猪市场波动、压缩“猪周期”。系统把握中国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历程,深入探究政策演变内在逻辑,研究提出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优化路径,对于更好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保供应稳价格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历经推动生产增长与探索市场化改革、保障供给能力与完善调控机制、促进转型升级与加快现代化发展等三个时期。生猪市场调控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保供应、稳价格,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等是推动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本文建议高度重视生猪供给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意义,着力提升生猪市场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调控及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洪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证明,仅仅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虽然“看不见的手”在微观领域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但在宏观层次上却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协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而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他们较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云毅  
萨缪尔森在谈到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时曾指出:“存在理性预期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条件下,被人们预期到的政府政策无法影响实际的产出和就业”。这一判断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定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娟  
当前把消费需求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阵地已经达成共识,但扩大居民消费却是举步维艰。文章认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关系:区别短期消费需求和长期消费需求;把握消费与投资的体制性差异,以投资启动消费;针对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消费差异,重点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注重消费的可持续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海玲  
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各司其职,但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价格调控政策蕴涵着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消费者权益保护又蕴涵着对价格调控政策的运用。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二者之间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如果形成,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使二者的效能都得到放大,并产生新的效能。中国在价格调控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对二者关系的处理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好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消除二者之间的排斥性,增强融合性和协同性,努力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为此,需要先进行价格调控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优化,后进行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关系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