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3)
2023(4882)
2022(3971)
2021(4156)
2020(3130)
2019(7353)
2018(7194)
2017(11804)
2016(7342)
2015(8285)
2014(8469)
2013(7474)
2012(6989)
2011(6603)
2010(6903)
2009(6177)
2008(6132)
2007(5845)
2006(5487)
2005(4967)
作者
(17485)
(14562)
(14453)
(14035)
(9360)
(7039)
(6744)
(5921)
(5551)
(5248)
(4930)
(4913)
(4626)
(4610)
(4598)
(4551)
(4370)
(4294)
(4208)
(4168)
(4057)
(3532)
(3527)
(3389)
(3362)
(3293)
(3292)
(3195)
(2946)
(2939)
学科
(22262)
经济(22114)
教育(20034)
中国(13459)
理论(13079)
管理(13003)
(12581)
(11458)
(11370)
企业(11370)
方法(8875)
(7657)
业经(6901)
教学(6655)
(6435)
(5836)
农业(4984)
(4959)
政治(4869)
思想(4795)
发展(4628)
经济学(4510)
(4504)
数学(4477)
经济理论(4466)
数学方法(4354)
社会(4334)
研究(4123)
企业经济(4041)
(3962)
机构
大学(104424)
学院(97372)
研究(36997)
(31735)
经济(30752)
管理(29649)
教育(28777)
(25468)
师范(25379)
理学(25262)
理学院(24834)
管理学(24239)
管理学院(24009)
(23489)
师范大学(21157)
中国(20551)
科学(20380)
(17591)
(16850)
(16015)
北京(15889)
研究所(15888)
中心(15013)
职业(13601)
技术(13314)
财经(13256)
(12845)
(12537)
(11967)
教育学(11224)
基金
项目(57486)
研究(52326)
科学(47042)
基金(38380)
教育(33250)
社会(32944)
(31500)
国家(30982)
社会科(29548)
社会科学(29538)
科学基金(25993)
编号(24712)
成果(24333)
(23026)
(21411)
课题(20176)
基金项目(18852)
(17877)
规划(15370)
(15090)
项目编号(15029)
资助(14786)
(14783)
重点(14487)
教育部(14178)
(13471)
自然(13077)
(12971)
(12953)
(12887)
期刊
教育(49897)
研究(41754)
(39797)
经济(39797)
中国(29995)
(13315)
学报(13140)
职业(11960)
科学(11825)
大学(11603)
技术(11180)
管理(10221)
(10166)
学学(8930)
财经(7660)
技术教育(7589)
职业技术(7589)
职业技术教育(7589)
农业(6771)
(6737)
(6375)
论坛(6375)
图书(6282)
高等(5977)
经济研究(5976)
(5794)
成人(5375)
成人教育(5375)
高等教育(5213)
业经(5199)
共检索到159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新教育社会学是1960年代以来由立场接近、体验相似的一群新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种文化政治运动,其目标是以文化教育批判和重建的方式来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这一马克思式的学术信仰与行动在促使新教育社会学者向"人间疾苦"接近的同时,也因为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而陷入了政治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钱民辉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逻辑线索,并以主题的形式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在现代性的主题思考与建构中,其理论如同社会学理论一样形成了“宏大叙事体”和“基础主义”;后现代性试图在超越现代性的同时,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变成多元和具有反思性; 当一种扩展的现代性——全球性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教育社会学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传统单一的“民族”、“社会”、“国家”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社会,并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民族国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使得建构一种适应全球的教育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必要和紧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子晗  
当前信息技术进入到群众的生活体系并对大众生活方式及社会运行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网络话语体系、信息传播、经济发展、空间构建等催生了网络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网络社会的内涵、外延、学理基础等均有较大争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凸现和创新,即从服务经济转型、四个面向、重心下降等,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推动社会成员向中间阶层流动,服务大多数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提供理论和操作系统,突出了教育公平多元论中的大众化价值取向。这些构成了远程教育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杨小芳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薄弱学校发展,可以进一步找到薄弱学校发展的困难之所在。作为社会中的薄弱学校,社会分化、社会竞争与人员流动、社会资本的获得、社会文化认同等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都是不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因素。改进薄弱学校发展的共识性策略是推行差异性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钧  
文章对美国社会学者大卫·拉伯雷的《教育学院之困境》进行了评价。该书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教育学院特别是教师教育处于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底层的原因,探讨了当今美国大学教育学院的结构性特征和教育学院教授的地位,认为教育学院既不会给美国教育带来危害,也没有给美国教育带来帮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跃  
国家政策积极倡导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但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野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在现实中因受现行学科制度及其利益壁垒以及知识边界模糊所诱发的规范性趋同等因素的制约而任重道远,为此,需积极建构由强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大要素共同形塑的制度环境,从国家宏观管理、师范院校自身以及教师教育利益相关群体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繁荣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建华  
在远程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讨论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知识社会的进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功能的时代背景。保障学有所教,促进学而公平,实现学以发展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所能发挥、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要求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注意到目标的社会性,内容的包容性和手段的普及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工程硕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关心和参与是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着眼于工程硕士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从文化传统和体制、政府、企业、学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健全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蒙雅  
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政府为其新建了大批安置社区,用于安置农村转移人口。然而,这部分社区人口尽管已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但依然难以较好地融入社区。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农村转移人口往往希望通过教育克服当下面临的困境。故而,各相关主体还需基于教育社会学理论,分别从客观与主观视角下分析农村转移人口的社区教育需求,推进宣传工作,优化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间与地点,完善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