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3)
- 2023(8936)
- 2022(7628)
- 2021(7347)
- 2020(5996)
- 2019(14028)
- 2018(13978)
- 2017(27341)
- 2016(15095)
- 2015(17119)
- 2014(17259)
- 2013(16712)
- 2012(15213)
- 2011(13876)
- 2010(14444)
- 2009(13237)
- 2008(13094)
- 2007(11834)
- 2006(10538)
- 2005(9528)
- 学科
- 济(59704)
- 经济(59648)
- 管理(44368)
- 业(40878)
- 企(34112)
- 企业(34112)
- 方法(28554)
- 数学(25507)
- 数学方法(24914)
- 农(16668)
- 财(15936)
- 中国(15851)
- 贸(13210)
- 贸易(13201)
- 易(12784)
- 业经(12701)
- 理论(12184)
- 制(11680)
- 策(11115)
- 地方(10938)
- 农业(10434)
- 学(10186)
- 银(10107)
- 银行(10101)
- 行(9628)
- 务(9464)
- 财务(9421)
- 财务管理(9391)
- 融(9201)
- 金融(9200)
- 机构
- 学院(211074)
- 大学(206173)
- 济(86404)
- 经济(84403)
- 管理(81000)
- 理学(68966)
- 理学院(68276)
- 管理学(66714)
- 研究(66593)
- 管理学院(66331)
- 中国(53371)
- 财(42839)
- 京(42639)
- 科学(38846)
- 江(33879)
- 所(33552)
- 财经(32922)
- 中心(31707)
- 农(29938)
- 经(29744)
- 研究所(29674)
- 业大(27623)
- 州(27427)
- 范(27236)
- 北京(27099)
- 师范(27011)
- 经济学(26461)
- 财经大学(24215)
- 院(24174)
- 经济学院(23880)
- 基金
- 项目(132207)
- 科学(104243)
- 研究(100140)
- 基金(94093)
- 家(80318)
- 国家(79619)
- 科学基金(69219)
- 社会(61532)
- 社会科(58419)
- 社会科学(58407)
- 省(53143)
- 教育(48622)
- 基金项目(47955)
- 自然(44468)
- 划(44069)
- 自然科(43515)
- 自然科学(43509)
- 编号(42884)
- 自然科学基金(42719)
- 资助(41135)
- 成果(35391)
- 课题(30484)
- 重点(29597)
- 部(29129)
- 发(28171)
- 创(27767)
- 创新(25757)
- 项目编号(25750)
- 大学(25555)
- 性(25477)
共检索到32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西方学者运用“两部门”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探讨陈学彬货币政策效应问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凯恩斯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反周期货币政策对就业和产出具有实质性影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新古典学派则认为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就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磊
SVAR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由Sims(1986)提出。在此基础上,Bernanke(1986)、Blanchard和Quah(1989)先后提出了各自的分解法并运用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近年来,这一研究方法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包括货币政策研究在内的宏观经济研究中。文章通过对宏观计量经济学的演变的阐述,分析SVAR模型的产生、发展的背景及其不同的分解法的优劣及其适用,详细研究该模型在货币政策研究领域中的运用及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天祥 常清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直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运用MS-VAR模型,考察在三种区制下,中美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基于MSI(3)-VAR(1)模型实证和累积脉冲响应结果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收缩期,中美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在经济增长平稳期,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扩张期,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大宗商品价格 MS-VAR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刚 李超 石微巍
制造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伴随着两个部门的中间生产结构服务日益密集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品和制造品共同作为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服务品的使用占比随时间累积不断提高,即服务深化。服务品的价格粘性高于制造品,服务品的使用比例提高增加了两个部门和经济总体的价格粘性。价格粘性上升使得部门和经济总体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价格难以调整,部门和总体的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冲击的响应大小发生改变。本文利用1996—2020年季度数据构建实际产出、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名义利率在内的一个SRVAR系统,发现了服务深化改变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事实,且在两部门新凯恩斯模型基础上,揭示了服务深化的原因并对其改变货币政策冲击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据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磊 王亮
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
电子货币使用率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协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晓男 张静 曹云祥 李洪梅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子荣 徐奇渊 王书朦
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美经贸和金融关系相互依存的同时,摩擦也日益频繁,因此,比较研究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显得必要而迫切。本文通过构建两国DSGE模型,嵌入一价定律缺口与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对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的方向与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第一,中美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但具有不对称性;第二,中美两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溢出影响程度皆要强于其价格型货币政策;第三,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部分经济变量的溢出影响程度甚至要强于对美国本国经济变量的政策效果,而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仍以惠及本国经济为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两国DSGE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仕龙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形式是当前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主要工具,但单独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缺乏微观基础,且不便于做政策分析。本文基于最优化模型推导出费雪方程,联立泰勒规则构成理性预期均衡,探讨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大于1时,有唯一稳定的均衡解;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小于1时,有无穷多个稳定的均衡解。在不存在泡沫预期的假设条件下,探讨了MSV解下的通胀率、名义利率的解析均衡性质。基于中美两国的数据,将MSV解表达为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求得两国的结构参数值,发现美国对通胀反应敏感,是确定性的均衡;中国对通胀反应不敏感,是不确定性的均衡。将两国的MSV解进行比较发现,美国的通胀率和名义利率长期均值和波动率都小于中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影响比中国更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通胀率波动的大部分,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名义利率波动的大部分。从控制通胀率的政策目标来看,美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优于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会玉 苗文龙
文章在H-P滤波法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总结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金融周期变量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VAR模型,采用1953~200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周期中的货币政策效应。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 VAR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理安 周心怡 胡昌生
本文选取了2001年1季度到2013年4季度的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DSGE模型的参数,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冲击的传导。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均存在相互的溢出效应,其中美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通过贸易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响我国产出水平,而通过汇率渠道的影响被收入吸收效应抵消;我国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国际游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DSGE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晓露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太相符,在理论界引起不少争议。尝试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化,通过分析两大部类积累率及增长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消费资料生产有可能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并推导出了均衡积累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通过扩展在目前情况下仍适用于我国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栋
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构建了数字货币参与货币供求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差异(利差和汇率)与数字货币量价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两国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和量化冲击效果。得出结论:(1)通过识别中美利差舒适区,发现比特币交易活跃,中美利差与比特币量价具有同向趋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其中交易量表现的冲击效用更为显著;(2)由于比特币人为操纵的交易习惯,造成了汇率对比特币量价影响的差异。主要建议:(1)深入研发尝试发行锚定人民币的数字稳定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的挑战,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3)长远布局,发挥以人民币为锚的数字稳定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国际公共品金融服务功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美利差 人民币汇率 数字货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伴随互联网、通信技术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各种新形态的货币不断涌现,它们具备和行使传统法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其效应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基于影子货币范畴对相关货币形态进行了界定,认为影子货币是国内或国际记账单位,具备和行使传统法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对传统法币有替代作用但尚未纳入货币统计口径和监测范围内的货币。通过DSGE模型研究影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机制,分析了商业银行和广义政府的决策行为,认为影子货币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参与主体、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人...
关键词:
影子货币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喜
货币市场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五个方面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从而提高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积极培养和扩大市场主体,为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加强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制改革,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工具,增加市场交易品种;放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融通的管制,为形成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造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