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7)
2023(10502)
2022(8657)
2021(7836)
2020(6021)
2019(13731)
2018(13614)
2017(24162)
2016(13840)
2015(15485)
2014(15568)
2013(14985)
2012(14605)
2011(13911)
2010(14502)
2009(13355)
2008(12911)
2007(12038)
2006(11333)
2005(10815)
作者
(39406)
(32925)
(32886)
(31379)
(21195)
(15705)
(14892)
(12839)
(12592)
(12000)
(11416)
(10895)
(10841)
(10816)
(10425)
(10273)
(9767)
(9539)
(9507)
(9326)
(8835)
(8139)
(7944)
(7800)
(7461)
(7439)
(7320)
(7200)
(6707)
(6503)
学科
(78369)
经济(78310)
管理(31922)
(28873)
中国(26932)
地方(24161)
(21124)
企业(21124)
方法(20690)
教育(20121)
数学(17388)
数学方法(17252)
(17050)
业经(16095)
(15831)
地方经济(15494)
(13767)
理论(12647)
(12220)
金融(12219)
农业(12062)
(11602)
(11356)
(11277)
银行(11268)
(11084)
环境(10936)
发展(10663)
(10535)
(10507)
机构
大学(207966)
学院(205013)
(91692)
经济(89780)
研究(81923)
管理(65998)
中国(56566)
理学(54564)
理学院(53763)
管理学(52931)
管理学院(52502)
(46118)
科学(45466)
(41715)
(41543)
(38743)
师范(38532)
研究所(37268)
中心(34168)
(33982)
教育(32489)
财经(32086)
师范大学(31478)
北京(30923)
经济学(30139)
(28908)
(28639)
(28119)
(27105)
经济学院(26725)
基金
项目(119642)
研究(97369)
科学(95805)
基金(82825)
(70208)
国家(69423)
社会(62822)
社会科(59459)
社会科学(59447)
科学基金(58473)
教育(50589)
(48172)
基金项目(41873)
(41529)
编号(40628)
成果(36451)
(33480)
资助(33390)
课题(32640)
自然(31942)
自然科(31159)
自然科学(31153)
自然科学基金(30587)
重点(28651)
发展(28198)
(27983)
(27674)
(26970)
规划(25650)
国家社会(25540)
期刊
(118436)
经济(118436)
研究(83067)
中国(53681)
教育(53189)
(30578)
(27324)
管理(27271)
学报(27210)
科学(25821)
大学(22239)
(21747)
金融(21747)
技术(21659)
经济研究(19935)
学学(19265)
农业(18696)
财经(18243)
业经(17658)
(16062)
问题(15071)
职业(12774)
(11862)
技术经济(11338)
世界(11327)
(11288)
论坛(11288)
国际(10593)
(10278)
商业(9763)
共检索到348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新经济不仅体现为一系列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而且还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通过新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新技术创新的成本效应、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效应、资源跨界的整合效应、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融合效应五大方面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并在创新主体间的分工联动和互补发展、产业组织形式趋于生态化和网络化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陆续转为消费者驱动、培育与积累新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吸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新经济不仅体现为一系列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而且还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通过新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新技术创新的成本效应、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效应、资源跨界的整合效应、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融合效应五大方面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并在创新主体间的分工联动和互补发展、产业组织形式趋于生态化和网络化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陆续转为消费者驱动、培育与积累新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吸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在结合国情特色的基础上,从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培育创新主体、创新投融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方面着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新经济不仅体现为一系列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而且还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通过新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新技术创新的成本效应、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效应、资源跨界的整合效应、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融合效应五大方面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并在创新主体间的分工联动和互补发展、产业组织形式趋于生态化和网络化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陆续转为消费者驱动、培育与积累新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吸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守庸  
本文作者于 10年前曾著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初探———兼论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一文 ,主要以古代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思想为依据 ,论证经济发展思想在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早已产生和存在 ,而并非如有些中外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始于西方近代。有鉴于自那时以来有些学者仍维持其原来的经济发展思想始于西方近代的观点 ,在现在刊登的这篇补论中 ,作者主要从发展经济学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思想的界说及有关的论点出发 ,并再一次援引若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史料 ,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方明  刘丸源  
经济发展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分支。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考察,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动的历史和逻辑分析,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与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更加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秀云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建议》指出:"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江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往往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而忽略其消极的一面。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互动的"回波效应""迟发展效应""木桶效应"等效应的表现和原因,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健  李忠红  梁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尧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条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进一步指明:“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现代生产的发展不仅依靠合格的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余新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人才,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大大提升了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必须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职业教育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反映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月琴,李文焕  
东亚地区在文化传统上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已深深地影响、制约着它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儒家文化虽然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有些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进入和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 ,并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其文化模式和观念体系而言 ,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既有儒家文化的内在动因 ,当然还有西方现代理性文化的影响和催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