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4)
- 2023(14496)
- 2022(12116)
- 2021(11055)
- 2020(9027)
- 2019(20567)
- 2018(20457)
- 2017(39037)
- 2016(20843)
- 2015(23444)
- 2014(23401)
- 2013(23354)
- 2012(21529)
- 2011(19580)
- 2010(19645)
- 2009(18047)
- 2008(17358)
- 2007(15492)
- 2006(13968)
- 2005(12461)
- 学科
- 济(106066)
- 经济(105966)
- 管理(63869)
- 业(60974)
- 企(51344)
- 企业(51344)
- 方法(41412)
- 数学(35670)
- 数学方法(35330)
- 中国(25758)
- 财(23752)
- 业经(23562)
- 农(22943)
- 地方(22865)
- 学(21132)
- 农业(16342)
- 务(15826)
- 财务(15765)
- 财务管理(15745)
- 制(15632)
- 理论(15596)
- 和(15139)
- 企业财务(15079)
- 贸(14795)
- 贸易(14788)
- 融(14661)
- 金融(14660)
- 地方经济(14360)
- 易(14218)
- 银(14030)
- 机构
- 大学(311394)
- 学院(306752)
- 济(131765)
- 经济(129063)
- 管理(122708)
- 理学(106366)
- 理学院(105177)
- 研究(104457)
- 管理学(103529)
- 管理学院(102980)
- 中国(76771)
- 京(65757)
- 科学(62029)
- 财(58623)
- 所(51863)
- 财经(47503)
- 研究所(47124)
- 中心(45701)
- 江(43283)
- 经(43145)
- 农(42864)
- 业大(42196)
- 北京(42105)
- 范(41045)
- 经济学(40784)
- 师范(40756)
- 院(37599)
- 经济学院(36410)
- 州(35397)
- 财经大学(35373)
- 基金
- 项目(206237)
- 科学(162663)
- 研究(153044)
- 基金(150657)
- 家(129585)
- 国家(128497)
- 科学基金(111054)
- 社会(98766)
- 社会科(93524)
- 社会科学(93497)
- 基金项目(79822)
- 省(78832)
- 自然(70315)
- 教育(69106)
- 自然科(68638)
- 自然科学(68626)
- 自然科学基金(67397)
- 划(65939)
- 编号(62125)
- 资助(61768)
- 成果(50845)
- 部(45526)
- 重点(45338)
- 发(44023)
- 创(42479)
- 课题(41944)
- 国家社会(40640)
- 教育部(39765)
- 创新(39510)
- 人文(39192)
- 期刊
- 济(149584)
- 经济(149584)
- 研究(96369)
- 中国(55661)
- 管理(46253)
- 学报(45890)
- 财(43912)
- 科学(42803)
- 农(38696)
- 大学(35266)
- 学学(32922)
- 教育(32436)
- 融(26874)
- 金融(26874)
- 农业(26848)
- 技术(26033)
- 经济研究(24842)
- 财经(24356)
- 业经(21969)
- 经(20904)
- 问题(18619)
- 图书(17734)
- 技术经济(16494)
- 理论(15516)
- 现代(14148)
- 科技(14012)
- 实践(13779)
- 践(13779)
- 商业(13769)
- 世界(13114)
共检索到454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晓仪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催化”下产生对劳动剥削的深度遮蔽效果。为充分理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对抗本质,西方学者基于技术发展视角,揭示资本对劳动“依赖加强”与“控制加深”的趋向;根据自由时间和数字化生产空间的拓展,分析资本剥削的方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资本主义制度演进与技术发展的内在张力,提出“数字共产主义”和“无摩擦资本主义”等矛盾消解思路。西方学者在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尝试不同流派的理论融合,但在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的运用上尚存“工具性”指向。后续研究应注重结合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在合理扬弃西方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的理论生长点。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资本主义 劳资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敏 李优树
数字经济虽是客观中性的概念,但只要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会推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发生变化。从价值运动视角来看,数字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体现为价值生产领域不稳定性的提升、价值实现领域隐匿性的削弱与价值分配领域不平等性的加剧。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思想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异化为主导的价值运动构成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变的本质,内在规定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始终表现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不平等的矛盾对立。伴随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持续转移深化并加剧资本主义阶级冲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拥有超越资本逻辑的绝对优势,有助于推动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资本主义 劳资关系 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彭李政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资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向 罗冬霞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以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为基础,从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三重视阈构建了劳资关系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1995—2019年美国、日本、欧盟劳资关系综合指数,对比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美国劳资矛盾最为严重,且在金融危机后急剧恶化。分视角来看,价值生产领域欧盟因失业率长期较高,劳资矛盾最大;价值实现领域美国消费支出占比过高,劳资矛盾最大且持续加剧,日本和欧盟则相对稳定;价值分配领域美国基尼系数太高,劳资矛盾最大且不断恶化。未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进一步转移和深化。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劳资关系 价值运动 数字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立政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劳工状况发生了巨变。与大工业时代相比,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之间的双重效应没有顺承发展,而是被颠覆,从以“适应效应”为主演变为以“异己效应”为主“。异己效应”的凸显促使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技术”的关系出现逆转,给劳工状况带来了三方面的挑战:劳动主体被“数字技术”所肢解;算法控制替代了原有的契约控制,在剥削被进一步掩盖的同时,劳动的强度不断增强;社会分工被加剧异化,不同时空劳工组织结构被扭曲。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理论溯源,本文认为,数字技术对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而且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加剧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重塑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工状况,本文提出了两条路径:劳动者联合起来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两个建议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归,也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具体理论的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海东
长期以来,劳资关系状况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理论上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在对国外劳资关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西方学者在劳资关系与企业绩效问题上的理论分歧,评析了最近20年劳资关系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了劳资关系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劳资关系 企业绩效 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一轮工具机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与传统机器的根本差别或将引起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转变。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新生就业岗位逆向而生,机器对劳动的替代性成倍加强,由此将导致资本由剥削剩余价值向剥夺工人劳动及生存权利的转化,相对过剩人口由流动过剩向停滞过剩转化,且出现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转化的可能。这些变化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行任何有资本参与的经济体都将面临重大考验。据此,论文从社会体制、技术创新、教育改革、劳动权界定、转移支付等方面入手,提出理顺新技术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落脚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江 陈谊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逐步增大,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笔者尝试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并做一简要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吉伟 张真真
数字劳动作为新的劳动形式受到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西方学者对数字劳动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角度,而且在少数从生产力角度对数字劳动的分析中也存在很多争议。西方学者围绕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是否存在剥削这一焦点议题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论争。有些西方学者否认了数字劳动的剥削性,而其他西方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数字劳动是资本剥削的延伸。在肯定西方学者关于数字劳动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同时,更要明确其研究的不足之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斌
麦当劳7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快餐文化,其核心是理性化、标准化、精算化、个性化以及大众化。麦当劳文化以资本主义物质生活方式的确立为时代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理性化、资本理性化的经济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麦当劳文化所谓的"以人为本"理念蕴含着不可克服的二律背反,其本质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根本缺陷的反映。新唯物主义即深层本体论哲学是对其的超越,科学发展观是唯一出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旭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义 郑昊
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近年来,西方学者对工业资本主义思维范式、工业资本主义转型、生态经济学、全球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民主协商制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力求转变工业文明思维范式,走上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民主协商发展途径。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文明最新思想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梳理,继而评价了各种思想理论的得失,希望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海
文章针对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现状,在劳动者占有资本的劳资合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劳动力资本取代劳动力资本投入,以1990年为基年不变价格的实际GDP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础数据,进一步利用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并通过OLS方法对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得出科学技术、资本及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依赖于劳动力资本增长的基本结论,说明劳动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就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资本在劳资关系中
关键词:
劳资关系 经济增长 劳动力资本 企业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洛 孙璇
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所做的四重规定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的新变革,异化劳动有了新的表现形态: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隐藏于非物质化的数字产品中;二是"数字生产过劳"现象成为劳动异化的新样态;三是智能生产使人与他的类本质更加对立;四是劳资关系被深深隐藏在"人机关系"背后,劳动者遭遇技术性失业并"向下流动",引发资本主义劳资对抗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准确把握资本主义数字经济背后异化劳动的新特征,是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剥削方式的关键。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数字经济 异化劳动 劳资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