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
2023(412)
2022(341)
2021(417)
2020(295)
2019(902)
2018(761)
2017(1162)
2016(651)
2015(771)
2014(683)
2013(681)
2012(727)
2011(694)
2010(696)
2009(671)
2008(677)
2007(554)
2006(489)
2005(590)
作者
(1664)
(1444)
(1417)
(1398)
(969)
(640)
(619)
(573)
(526)
(521)
(517)
(493)
(469)
(463)
(452)
(449)
(445)
(412)
(411)
(411)
(374)
(351)
(350)
(345)
(327)
(323)
(305)
(302)
(291)
(280)
学科
(2283)
经济(2282)
中国(1162)
(1158)
贸易(1157)
(1136)
(1093)
管理(1090)
教育(1011)
研究(1003)
(822)
理论(754)
(748)
(741)
企业(741)
关系(621)
工作(615)
世界(601)
(553)
金融(553)
方法(511)
地方(475)
国际(455)
(453)
经济学(435)
情报(432)
(421)
(414)
科学(413)
(406)
机构
大学(11101)
学院(8959)
研究(4538)
(3876)
经济(3802)
管理(2942)
中国(2709)
(2517)
科学(2387)
理学(2351)
教育(2316)
理学院(2313)
管理学(2279)
(2263)
师范(2261)
管理学院(2254)
(2192)
师范大学(2027)
研究所(2002)
(1840)
北京(1667)
中心(1595)
(1586)
财经(1478)
(1381)
(1343)
经济学(1319)
研究院(1248)
社会(1231)
经济学院(1147)
基金
项目(4785)
研究(4264)
科学(3898)
基金(3535)
(2960)
国家(2912)
社会(2747)
社会科(2598)
社会科学(2598)
科学基金(2365)
成果(2215)
教育(2165)
编号(1948)
基金项目(1586)
(1452)
(1419)
(1394)
项目编号(1346)
课题(1340)
资助(1260)
国家社会(1253)
(1225)
研究成果(1170)
教育部(1137)
(1118)
大学(1102)
中国(1096)
自然(1081)
重点(1081)
(1061)
期刊
(5070)
经济(5070)
研究(4792)
教育(3280)
中国(2223)
图书(1668)
学报(1640)
大学(1434)
(1190)
书馆(1165)
图书馆(1165)
科学(1124)
国际(1068)
学学(970)
(961)
管理(957)
(954)
情报(925)
世界(897)
经济研究(816)
(753)
论坛(753)
财经(707)
(704)
金融(704)
高等(677)
农业(658)
(644)
问题(640)
高等教育(630)
共检索到1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和震  
本文通过对西方学术自由从不自觉走向自觉历程的分析,认为学术自由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学术自由的直接起源不在古希腊而在中世纪大学,在学术与宗教信仰、学术与国家、学术与人类社会进步的诸种关系得以解决之后,以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学术自由开始成为大学的自觉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列  俞天红  
西方学术自由评析陈列,俞天红一、大学自治──西方学术自由的初始行为西方学术自由的思想与实践,与教育活动,尤其是高等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发端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中,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从事教育活动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柏拉图在其创办的“阿加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并不存在逻辑、历史与经验上的必然关联,在特定的境遇中相互间甚至存在着悖论。在如今市场主导的环境中,机构层面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这强化了高校内部的行政力量,反而以多少地牺牲个体意义上的学术自主或自由为代价。因此,在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对这种共识及其政策效应持守一种反思立场尤为必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燕林  
指出对博士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学术训练是博士生教育的必经环节,高质量的学术训练不但需要导师的系统规划与精心设计,也需要博士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认为激发并维持博士生参与学术训练的内生动力,培育博士生的主体自觉,不但是学术训练的路径选择,本质上也应该是学术训练的目标指向之一。探讨了ARCS模型视角下导师培育博士生学术训练动机的策略:一是明晰训练要求与重点,维持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注意力";二是分析学习需求与经验,增进博士生学术训练的"关联度";三是重视培育自我效能感,增强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自信心";四是注重成果评价与应用,提升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满意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涛  刘晶蕾  张宝昆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堪称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世界级典范,影响深远,备受关注。沿着其发展历程、规程与前程的脉络,逐一探寻系统的理念、功能、进展及实效等话题,虽问题频频,但瑕不掩瑜。人本化的学习理念、区域化的教育体制和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将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张曼  
孔子学院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而创建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进行汉语文化教育和交流,满足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需要。根据双方合作协议,中外合作方对孔子学院共治共享。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单方面停办了个别合作的孔子学院,西方少数学者和组织指责孔子学院违反了学术自由,这表现出他们对孔子学院的偏见。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不危害中国国家权益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孔子学院要实现办学形式和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罗银科  
教育学自觉是指教育知识社会从专注实际的教育现象中超拔出来,以认识之光返照教育学自身的现象。我国教育学自觉的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一场"自我规范"、"自我确认"与"自我奠基"交替叠进的学科反思运动,一幅以"认识论反思"与"本体论奠基"为主题渐次展开的学科发展画卷。"自我规范"与"自我确认"主要省察教育学的认识论品质,"自我奠基"则意在探寻教育学的本体论基础。诸反思论题汇聚于"教育知识传统"的自识与建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吾金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思想不但对正确理解并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它必将激励高教工作者对文化传承创新由自发走向更加自觉。重视历史经验在"文化传承"这四个字上,凝聚着胡锦涛总书记对以往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众所周知,19世纪60、70年代,当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修渝,杨清明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辨证统一关系,包括学术领域、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自由与规范。学术自由是决定因素。提倡学术自由有助于创新。知识创新主要有四个起点:怀疑经验;超越现实;突破权威;更新自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祥财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的精义所在。"文化自觉"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多种文化共存不仅不是全球化的阻碍,反而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动力和安全装置。因此,构建一个"超越常规的理念",即各种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合作兼容的人类认知和制度架构十分必要。对费孝通学术历程和方法论的文献梳理表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智慧和西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等都可以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荷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对社会亦极为重要。本文回顾了学术自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揭示这一概念是如何围绕着知识而建构的,指出在这一理念在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并论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学术自由的历史与现状,最后提出如何重塑这一普世理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爱德华·希尔斯  林杰  
学术自由在西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是个“显课题” ,这与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许多西方学者站在不同的学科立场加入到这一问题的争论之中 ,使学术自由的研究呈开放态势。本文作者E·希尔斯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功能主义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希尔斯本人的政治立场是保守主义的 ,从本文可窥见一斑。而他却善于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出发 ,对学术自由探幽发微 ,巨细不遗 ,着重阐述了学术自由与外部权威之间的矛盾关系 ,并着重论及学者的政治自由问题 ,为学术自由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孟  
大学学术团队管理的卓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与文化的平衡与协调。大学学术团队的利益需求是其生存的外在需要,学术化生存是其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学学术团队的内在品质:一是对物质利益的超越;二是对学术的忠诚。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是要促进学术团队在学术化生存中的文化自觉。要达到学术团队的文化自觉,一是从职业向事业提升,二是从官僚体向共同体回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晨虹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或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指导道路选择。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构筑并坚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信念。理论文化"自觉"包括对自我文化特质的把握、建构和自信,也包括对中国文化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和竞争影响力的清醒把握。社会理论有价值属性,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价值体系,如何通过教育和传播使大众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形成"最大公约"的认同,这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一种国家能力。高校学术共同体作为集理论构建、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为一身的群体,在文化强国以及理论建设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责任地位,也应当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中,更多一份中国理论的价值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教育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科学越发展,越需要建优建强教育哲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黄济先生是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教育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和总结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为此,他自觉谋划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他主张面向教育实践开展教育哲学研究,推动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与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协同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推动教育哲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哲学学科的规范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哲学研究的动力。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研究学术自觉的反映,体现着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教育哲学学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