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0)
- 2023(4653)
- 2022(3819)
- 2021(3149)
- 2020(2621)
- 2019(5759)
- 2018(5623)
- 2017(10775)
- 2016(5715)
- 2015(6394)
- 2014(6474)
- 2013(6542)
- 2012(6521)
- 2011(6012)
- 2010(6390)
- 2009(6086)
- 2008(6014)
- 2007(5528)
- 2006(5257)
- 2005(4974)
- 学科
- 济(51738)
- 经济(51712)
- 管理(19664)
- 业(14863)
- 地方(14303)
- 方法(13264)
- 企(13155)
- 企业(13155)
- 数学(11722)
- 数学方法(11644)
- 地方经济(11476)
- 财(9127)
- 中国(8908)
- 学(8398)
- 业经(8052)
- 制(6857)
- 经济学(6423)
- 环境(6179)
- 务(6089)
- 财务(6082)
- 财务管理(6070)
- 融(5994)
- 金融(5994)
- 农(5900)
- 企业财务(5821)
- 体(5802)
- 银(5651)
- 银行(5650)
- 行(5363)
- 发(4978)
- 机构
- 大学(93183)
- 学院(92810)
- 济(51694)
- 经济(50777)
- 研究(35982)
- 管理(32151)
- 中国(28465)
- 理学(26804)
- 理学院(26495)
- 管理学(26147)
- 管理学院(25974)
- 财(22989)
- 京(19442)
- 科学(18490)
- 所(18125)
- 财经(17978)
- 经济学(17897)
- 经(16181)
- 研究所(16024)
- 中心(15928)
- 经济学院(15694)
- 江(14335)
- 财经大学(13173)
- 北京(12608)
- 院(12355)
- 州(11305)
- 范(11200)
- 师范(11117)
- 农(10992)
- 科学院(10960)
- 基金
- 项目(53384)
- 科学(42608)
- 基金(39888)
- 研究(39475)
- 家(34013)
- 国家(33753)
- 科学基金(29100)
- 社会(28189)
- 社会科(26766)
- 社会科学(26759)
- 基金项目(20297)
- 省(19962)
- 教育(17269)
- 自然(16935)
- 资助(16885)
- 自然科(16512)
- 自然科学(16510)
- 自然科学基金(16208)
- 划(16122)
- 编号(14327)
- 发(12802)
- 济(12669)
- 经济(12564)
- 国家社会(12302)
- 重点(12298)
- 成果(12219)
- 部(12156)
- 发展(10998)
- 展(10860)
- 教育部(10852)
共检索到15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荣堃
西方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新目标南开大学钱荣编者按:此文转自1995年第1期《天津金融月刊》。作者以充足的论据反复说明了90年代西方央行选择“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作为调控宏观经济新目标的必然性,对我们加深理解中央坚决要求治理通货膨胀的精神,进一步拓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本文在研究西方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原则 ,并依此提出由稳定——短期调控目标 ,发展——长期调控目标和平等——社会分配目标组成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作者还指出 ,宏观经济调控本身也可能会对经济过程产生消极的作用 ,故政策实施要对此有所警醒 ;其目标的确定也更多地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 ,或政治过程 ;从历史上来看 ,不同时期对多种目标的排序 ,总受到那个时代特殊的经济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制约。总之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超出经济范畴之外的复杂问题。这对于我们确定切合国情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调控目标 稳定 发展 公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原因 方法 成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代光
西方经济学者在市场运行的宏观基础、市场失灵、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如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有发人深思之处。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力。以借鉴和吸收,以利于顺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社会融资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反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启动了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监测工作,并致力于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新的中介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包括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保险融资、其他融资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监测和调控,能够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有利于推进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论述了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相机抉择和两种政策的协调使用;并介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我国政府如何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廷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这不仅给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使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呢?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发展只能看作是我们的一个政策取向,是不可能通过短期的量调整而完全达到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含义。在实现发展目标上,需要体现出短期政策的长期视野,不能为增长而增长。总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与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一致,要有利于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宏观治理的新理念与新方式。本文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与升华的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探究这种转变的时机把握、能力跃升和体系创新,为我国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新体系优化了政策目标:长期目标由速度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调控范围由点目标放大至区间目标、调控方式从总量调控精细化到结构调控、调控力度由"大水漫灌"式优化至精准调控;明确了各项政策的任务分工:强调了六项子类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与下一阶段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政策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与时间一致性,并进一步保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协调平衡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国安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两者在产生的具体原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出现的时间、实施机构、实施手段、实施方法、调控对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失效的原因、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对经济自由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但两者也具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 ,明确两者的关系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经济管制 宏观经济调控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