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2)
- 2023(9410)
- 2022(8144)
- 2021(7432)
- 2020(6562)
- 2019(15218)
- 2018(15174)
- 2017(28856)
- 2016(16328)
- 2015(18962)
- 2014(19327)
- 2013(18776)
- 2012(17440)
- 2011(15996)
- 2010(16182)
- 2009(15468)
- 2008(15676)
- 2007(14399)
- 2006(12377)
- 2005(11370)
- 学科
- 济(64077)
- 经济(63981)
- 管理(51290)
- 业(46707)
- 企(39587)
- 企业(39587)
- 方法(30349)
- 数学(26485)
- 数学方法(26226)
- 财(20899)
- 中国(17256)
- 制(17178)
- 农(17135)
- 业经(14109)
- 学(13654)
- 务(13267)
- 财务(13236)
- 财务管理(13201)
- 企业财务(12513)
- 贸(12179)
- 贸易(12177)
- 易(11839)
- 体(11562)
- 理论(11239)
- 地方(10947)
- 银(10904)
- 银行(10877)
- 农业(10873)
- 和(10414)
- 行(10266)
- 机构
- 大学(243342)
- 学院(236773)
- 济(96310)
- 经济(94149)
- 管理(88911)
- 研究(78561)
- 理学(76376)
- 理学院(75470)
- 管理学(74144)
- 管理学院(73678)
- 中国(58520)
- 京(50839)
- 财(47957)
- 科学(47265)
- 所(40006)
- 农(39707)
- 财经(37452)
- 江(37273)
- 中心(36152)
- 研究所(36003)
- 业大(35130)
- 经(33768)
- 范(32379)
- 北京(32141)
- 师范(32084)
- 农业(31261)
- 经济学(30206)
- 州(28833)
- 院(28117)
- 财经大学(27590)
- 基金
- 项目(152849)
- 科学(119808)
- 研究(113528)
- 基金(109820)
- 家(94689)
- 国家(93880)
- 科学基金(79963)
- 社会(71635)
- 社会科(67680)
- 社会科学(67657)
- 省(60329)
- 基金项目(58242)
- 教育(54561)
- 划(50994)
- 自然(50699)
- 自然科(49452)
- 自然科学(49435)
- 自然科学基金(48580)
- 编号(47010)
- 资助(44677)
- 成果(40212)
- 部(35039)
- 重点(34871)
- 课题(33147)
- 制(32377)
- 发(32109)
- 创(31998)
- 大学(31000)
- 教育部(30264)
- 创新(29740)
- 期刊
- 济(107128)
- 经济(107128)
- 研究(72944)
- 中国(50339)
- 财(40671)
- 学报(37726)
- 农(35835)
- 教育(33513)
- 科学(33306)
- 管理(31871)
- 大学(29693)
- 学学(26692)
- 农业(23529)
- 融(20956)
- 金融(20956)
- 技术(20002)
- 财经(19531)
- 业经(17051)
- 经济研究(16773)
- 经(16684)
- 问题(14470)
- 业(12837)
- 版(12039)
- 贸(11776)
- 技术经济(11692)
- 理论(11437)
- 图书(11348)
- 财会(11189)
- 商业(10535)
- 统计(10487)
共检索到358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长期以来,终身教职制度被公认为西方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如今,这项制度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挑战,但其合法存在的价值基础依然难以撼动。保护学术自由、提供职业安全、吸引优秀人才和培育组织文化,是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基本价值所在;它们相互联系使终身教职制度具有体现大学治理特质的综合优势,从而为终身教职制度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终身教职 价值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倩 许晓东 林静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对于美国大学学术繁荣和高等教育发展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有其局限性,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呼吁改革终身教职制度。终身教职的产生、发展及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下,终身教职制度受到多方面的批评,美国大学在各种内外力量的推动下,纷纷推出了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措施或替代方案,这也许预示着未来终身教职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美国 大学终身教职 改革路径 制度变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张斌贤
“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美国当前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存废之争的讨论可以发现,终身教职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体系中的重要话语。该制度所保障的学术自由权利是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检验包括“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在内的教师聘任政策改革得失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面对来自各方的改革压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存在多种改革方案,并且一些改革方案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得到部分施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终身教职制度的主导地位。终身教职制度仍然是美国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大学 终身教职制度 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金花
美国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教师职业的作用,但又因不利于解聘不合格教师而备受责难。近年来,美国掀起了改革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的热潮,形成了取消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和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两种改革动向,但后一种动向居于主导地位。为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研究者建议:要避免不合格教师取得终身教职资格;简化和完善教师解聘程序;为续聘教师提供多年合同;为无过错的低效能教师提供离职补偿。
关键词:
美国 教师终身教职制度 改革动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晓芹 高新发
本文从新制度社会学视角论述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三个层面的制度构建:社会规范层面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发布的文件、报告形成的非强制性制度,与立法机构、其他部门制定的实施政策形成的强制性制度构成;社会关系层面在以政府为主的外部社会力量、学校管理阶层以及部分教师的支持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认可下进行构建;文化-认知层面通过坚持学术自由,完善而非否定终身教职制度两大策略进行构建。
关键词:
新制度社会学 终身教职后评估 制度构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贾雪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密歇根大学(theU-niversity of Michigan)、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四所学校为案例,以《教师手册》(Faculty Handbook)的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美国大学对终身教职的最新界定,分析了它们在终身教职的现行政策中所广泛采用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调研预测了终身教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终身教职 终身聘后评审 内容分析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本文将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视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鼓励重大创新的一种合同安排。我们证明,当科研人员的能力与努力同时不可观察时,“非升即走”的终身教职合同能够替委托人节约信息租金,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更具有效率优势的制度安排。我们发现,终身教职制度的产生与知识价值的提高、科研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科研成果反映个人能力的客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地,本文还比较了终身教职制度的不同实施,发现当重大科研创新的价值与难度同时提高的话,只提供终身教职的合同而不是双轨并行将会变得更优。本文的研究提示,在中国的高校中是不是实行终身教职制度且如何实施取决于高校中知识创新的价值、科研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科研评价体系等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懿 赵文华
在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均参与其中,上至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至教师群体及大学董事会和管理层,此外还有AAUP等行业协会组织,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度主体通过推动或抵制终身制改革形塑了不同的制度逻辑。本文基于"多重逻辑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将影响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革的制度逻辑概括为五种: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管理逻辑、学术逻辑、行业逻辑,其中国家逻辑以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市场逻辑体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及学术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大学管理逻辑以校董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胡艳 杨玉宝
美国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system)自确立之初就备受争议,至20世纪90年代,争议变得愈加激烈。进入21世纪,有关该制度的争议更多聚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晋升标准模糊导致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非升即走”的晋升规则使教师面临巨大职业压力、女性和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待遇。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有一定的渊源,该制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也正在我国高校上演。因此,梳理美国终身教职制度自确立以来的一些主要争议以及学者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有参考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正青 徐辉
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后评估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实施者渐众。根据评估的目标指向、政策的制订主体和实施的时间安排等不同的角度,终身教职后评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尽管在实施中的落实情况不一,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提出的有关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实施建议为确保终身教职后评估的顺利进行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在目前终身教职备受质疑的背景下,终身教职后评估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美国高校 终身教职 终身教职后评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与企业剩余收益的直接分享不同,非营利性组织是通过剩余收益的间接分享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激励的。本文以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为例,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资产专有性理论对这一新的认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证明,得到的核心理解是与众不同的:终身教职制度本质上是教师在非营利性条件下间接分享大学剩余收益的一种制度安排,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出现不过是合约双方关于合约内容的动态调整;终身教职制度不等于终身雇佣制度,也不同于律师行"锁定"员工的"合伙人"制度;终身教职制度对于非终身教职教师而言是一种期权,对终身教职教师而言则是期权的实现;终身教职制度同时也是一种鼓励教师开展长期研究的风险投资机制,这种风险投资的成本与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继良 钟佳敏 李智慧
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美国大学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增强教师绩效而对终身教职教师实施的一项重要评估制度。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系统(USG)近些年对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进行了改革,涉及评估对象、评估标准、评估类型与配套计划、评估程序等方面的调整。此次改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特征:评估目标在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绩效产出的平衡、评估对象渐趋完整、评估标准注重学生发展与成功、评估过程注重教师群体的差异化管理以及制度设计注重保护大学自主权。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及其改革为我国大学教师聘任考核破除单一的“绩效产出”取向提供了借鉴价值。我国大学需要科学认知教师职业发展与绩效产出的内在关系,逐步优化和增加大学教师聘任考核多元标准,着力推进差异化管理和配套实施绩效改进计划,建立健全大学教师权益的行政保护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兴华 胡志华
目前,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步入内涵发展阶段。然而,考察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显著特点就是对公办教育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其必将导致陷入制度困境,比如关于师资的遴选与激励。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认为以终身教职制为核心,建立双轨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民办高校师资建设的一个可资借鉴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传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