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
2023(1695)
2022(1337)
2021(1285)
2020(926)
2019(2312)
2018(2311)
2017(4235)
2016(2275)
2015(2482)
2014(2605)
2013(2509)
2012(2353)
2011(2199)
2010(2257)
2009(2162)
2008(2246)
2007(1953)
2006(1749)
2005(1628)
作者
(6506)
(5481)
(5353)
(5121)
(3604)
(2652)
(2432)
(2115)
(2112)
(1917)
(1829)
(1809)
(1738)
(1693)
(1691)
(1659)
(1642)
(1541)
(1499)
(1432)
(1387)
(1310)
(1294)
(1209)
(1167)
(1153)
(1144)
(1089)
(1088)
(1059)
学科
(12098)
经济(12081)
管理(6346)
(5254)
(5091)
企业(5091)
方法(4635)
理论(3994)
(3536)
地方(3075)
数学(3041)
数学方法(2996)
业经(2860)
中国(2642)
(2273)
(2250)
(2066)
经济学(1845)
教育(1751)
环境(1671)
(1640)
(1631)
金融(1629)
农业(1621)
经济理论(1589)
地方经济(1496)
(1493)
城市(1445)
(1430)
银行(1430)
机构
大学(37549)
学院(36438)
(14754)
经济(14355)
管理(13709)
理学(11933)
研究(11893)
理学院(11772)
管理学(11601)
管理学院(11531)
中国(8734)
(8412)
(7132)
科学(7100)
(5988)
师范(5970)
财经(5762)
(5424)
(5198)
(5187)
北京(5109)
中心(5069)
经济学(5013)
师范大学(5002)
研究所(4949)
(4417)
(4396)
经济学院(4387)
财经大学(4320)
业大(4095)
基金
项目(23053)
科学(18770)
研究(17783)
基金(17089)
(14509)
国家(14372)
科学基金(12663)
社会(11712)
社会科(11009)
社会科学(11007)
基金项目(9162)
(8691)
教育(8295)
自然(7828)
自然科(7634)
自然科学(7631)
自然科学基金(7493)
(7401)
编号(7379)
资助(6473)
成果(6294)
重点(5286)
(5183)
课题(5132)
(4949)
国家社会(4753)
(4727)
教育部(4648)
人文(4497)
大学(4419)
期刊
(17723)
经济(17723)
研究(12194)
中国(5795)
(5549)
教育(5004)
管理(4951)
科学(4689)
学报(4409)
大学(3454)
财经(3195)
学学(3167)
(3086)
(2811)
技术(2678)
经济研究(2610)
问题(2573)
(2431)
业经(2246)
(2108)
金融(2108)
资源(2054)
农业(2051)
现代(2036)
城市(1981)
经济学(1880)
图书(1755)
理论(1577)
(1559)
商业(1534)
共检索到52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传清  李浩  
城市区域集合体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中后期普遍出现的一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现象 ,中心地理论、廖士景观理论等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无法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引发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一场大变革 ,产生了以Megalopolis、Desakotaregion、Citistate命名的三种经典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在空间含义、地域分布、形成机理、基本特征等方面各具特点。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在空间结构演化形态、演化机制等方面对中国城市区域集合体建设实践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玳玳  
西方就业理论是为了解释失业问题和就业波动现象而创立的。这些理论与在此理论基础上的制度,对于我国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琦  
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启示张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失业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能否处理好失业难题,关系到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坤生  申雄伟  王劲峰  
Citistate理论是西方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理论,从其基本内容和形成背景考察,这一理论对我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可以借鉴Citistate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新体制,以Citistate为主体,科学规划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Citistate的竞争意识,提高城市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磊  
全球化运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对于这一现象的传统理论解释可以分为交易成本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创新学派,然而它们都没能提出一个完成的框架来对以集群和创新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全面和动态的说明。演化经济学通过研究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和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集体协同行为,标志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点正由外部要素投入和制度模仿转向内生社会关系与孵化创新,这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新  刘家琳  
一税收超额负担是西方财政税收理论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课税所产生的某种影响,由于这种影响,使得纳税人或整个社会由此所做出的牺牲大于政府从课税中所实际得到的好处。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看,首次对税收超额负担问题进行研究的是新古典学派代表、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教授,他运用“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政府对某些消费品课税,由此导致该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结果无论是对纳税者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税收超额负担。对于纳税者个人来说,由于课税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使其转而购买可替代的其他非税消费品;对社会来说,由于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使正常的市场价格被扭曲,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守刚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在美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有益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燕  武忠远  
管理思想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人性假设的探索,从最初的经济人,到现在的文化人,每一种人性假设的出现均预示着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人性假设理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创新。西方管理实践活动始终没有离开人性假设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影响,这对构建中国式管理方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常永才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型、跨文化接触的理论方法及影响跨文化适应结果的诸多因素等展开论述,探讨借鉴西方的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跨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向丽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思想在课程领域的实际运用。人本关怀的价值观、社会建构主义的工作过程知识观以及后工业化阶段企业组织创新观念,三者有机整合于学习领域课程中。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应树立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课程观;通过建立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改革课程内容;在"本土化"条件下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实现课程的开发结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昝廷全  
本文论述了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 ,提出了资源位理论的分类系统 ,特别论述了存在资源位 (实际资源位和潜在资源位 )与非存在资源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熊军  
本文对西方国家开展的群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介绍了理论背景和理论假设 ,分析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文章最后分析了群理论对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晓锋  车宏生  陈慧  
1986年诞生的组织支持理论近年来在管理领域产生的了重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明,组织支持感受是一种独立的概念,它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契约等概念相区别。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受由程序公正、上级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而组织支持感受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在裁员、重组、兼并等组织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组织支持理论成为理解人力资源领域的员工—组织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促进良好的员工—雇主关系的产生,提高员工的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