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6)
- 2023(15570)
- 2022(12851)
- 2021(11858)
- 2020(9707)
- 2019(21925)
- 2018(21509)
- 2017(41056)
- 2016(22148)
- 2015(24900)
- 2014(24802)
- 2013(24691)
- 2012(23109)
- 2011(21047)
- 2010(21505)
- 2009(20307)
- 2008(20507)
- 2007(18673)
- 2006(16958)
- 2005(16024)
- 学科
- 济(103800)
- 经济(103644)
- 业(89714)
- 管理(80687)
- 企(79981)
- 企业(79981)
- 方法(36790)
- 业经(32481)
- 中国(32078)
- 农(32015)
- 财(31912)
- 数学(27952)
- 数学方法(27745)
- 制(25653)
- 地方(23174)
- 农业(22328)
- 务(21578)
- 财务(21542)
- 财务管理(21507)
- 企业财务(20366)
- 贸(20307)
- 贸易(20286)
- 技术(19916)
- 易(19763)
- 银(18590)
- 银行(18573)
- 体(18469)
- 和(18038)
- 行(18027)
- 策(17892)
- 机构
- 学院(324864)
- 大学(321716)
- 济(146454)
- 经济(143760)
- 管理(125894)
- 研究(114331)
- 理学(106161)
- 理学院(105020)
- 管理学(103890)
- 管理学院(103231)
- 中国(92523)
- 财(71219)
- 京(69174)
- 科学(62231)
- 所(57118)
- 财经(54677)
- 江(51150)
- 中心(50758)
- 研究所(50565)
- 农(49768)
- 经(49587)
- 经济学(45036)
- 北京(44814)
- 范(41474)
- 师范(41151)
- 院(40955)
- 业大(40364)
- 经济学院(40358)
- 州(40306)
- 财经大学(40181)
- 基金
- 项目(199969)
- 科学(160407)
- 研究(153716)
- 基金(146603)
- 家(124946)
- 国家(123774)
- 科学基金(107711)
- 社会(101557)
- 社会科(96397)
- 社会科学(96377)
- 省(76906)
- 基金项目(76018)
- 教育(69609)
- 自然(65069)
- 划(63717)
- 自然科(63561)
- 自然科学(63546)
- 自然科学基金(62502)
- 编号(61741)
- 资助(59569)
- 成果(51480)
- 发(47786)
- 部(45997)
- 重点(44937)
- 创(44503)
- 课题(43473)
- 制(42950)
- 国家社会(42569)
- 创新(40789)
- 业(40723)
- 期刊
- 济(177918)
- 经济(177918)
- 研究(107286)
- 中国(73812)
- 财(58026)
- 管理(55122)
- 农(49216)
- 科学(42843)
- 学报(40571)
- 融(37685)
- 金融(37685)
- 教育(36137)
- 农业(33476)
- 大学(32740)
- 学学(30549)
- 业经(29706)
- 技术(29362)
- 财经(28432)
- 经济研究(28042)
- 经(24662)
- 问题(22885)
- 贸(20381)
- 业(20212)
- 世界(19322)
- 国际(18726)
- 技术经济(17900)
- 现代(16638)
- 商业(15265)
- 经济管理(15114)
- 经济问题(14417)
共检索到525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荣宏庆
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它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点把握与政策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美、日、德、英四个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各有自己的模式,但也存在共同的特点,从中比较分析探索出一般规律,获得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必良
一、贸易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转变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陆续独立。经过五十年代对战争创伤的医治与民族经济的恢复,东盟四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贸易角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黎波 李德辉 甘嵩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伴随着制造工艺和制造方式的全面升级,全球制造产业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各主要经济体已在国家层面展开了新一轮战略竞争。如美国推动实施"先进制造业"战略,推动高端制造业向美国本土回流和升级;德国推动"工业4.0"战略;英国和法国分别实施了"高价值制造"和"新工业法国战略"等等。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全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 产业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蕾
高价值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概念是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出,指制造企业应围绕制造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服务,从制造和服务等多渠道获得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2008-2011年英国高价值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柱即产品、生产工艺、服务系统和价值系统,以及在高价值战略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战略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启示,即以创新为撬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着力点;发挥政府在转型中"桥梁和催化"作用;企业要擅长捕捉创新机会,以开放式创新参与高价值制造竞争,
关键词:
创新 战略 竞赛 制造业 转型 惯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平 施祖麟
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些误区,结合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我国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跳出制造业谈制造业",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要素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城市制造业成为城市、城市及其腹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主体。
关键词:
城市 制造业 战略 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人杰
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支撑下, 中国的通信制造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二十余年,同时也为今后数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中国通信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就市场而言,要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袭著燕 孙林岩
以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生的四次调整都是国家独立和安全、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改革与发展内在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发展战略 调整 动力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清容 李纪珍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系,从跨国公司发展动向出发,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的机遇,制造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行列,而有选择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对此,中国必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同时改变传统的“民族产业”思想,树立“大制造”观点。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 制造业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明龙
目前,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为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造业运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着重发展处于技术链高端的微型系统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省耗绿色制造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
关键词:
制造业 增长方式 发展战略 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利芳 冀玥竹 朴敏淑
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纷纷实施,韩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面临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制造强国地位,继续保持本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韩国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了"制造业革新3.0"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模式。在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之际,研究韩国"制造业革新3.0"战略及其特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贺俊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挑战,不仅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文化特征出发,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显示,任何工业强国都具有不易模仿、不易扩散的核心技术能力,而能够促成后发国家跃升成为工业强国的制度安排,必然要与该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相匹配。与核心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既具有发达工业国家制度安排的一般性,更具有路径依赖和一国独特能力所决定的异质性,而只有制度安排中的那些异质性成分才能构成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并与技术能力一起在具有...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能力 组织能力 产业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莉 李博达
20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方式———全球制造网络发展起来。全球制造网络的本质在于发达国家的国际旗舰企业利用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主导地位,抢滩海外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剥削"。本文从分析全球制造网络负面效应入手,探讨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结构和市场战略3个方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