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7)
- 2023(3864)
- 2022(2950)
- 2021(2979)
- 2020(2483)
- 2019(5574)
- 2018(5539)
- 2017(8687)
- 2016(5010)
- 2015(5673)
- 2014(5718)
- 2013(5392)
- 2012(5204)
- 2011(4949)
- 2010(5290)
- 2009(4802)
- 2008(5065)
- 2007(4486)
- 2006(4126)
- 2005(3904)
- 学科
- 济(20239)
- 经济(20213)
- 业(11435)
- 管理(11397)
- 学(10546)
- 企(8873)
- 企业(8873)
- 方法(7103)
- 中国(6765)
- 农(6276)
- 理论(5541)
- 数学(5234)
- 数学方法(5116)
- 业经(4921)
- 教育(4879)
- 农业(4463)
- 财(4237)
- 制(3858)
- 和(3798)
- 经济学(3553)
- 融(3466)
- 金融(3465)
- 地方(3420)
- 银(3377)
- 银行(3355)
- 行(3236)
- 发(2947)
- 贸(2889)
- 贸易(2887)
- 策(2812)
- 机构
- 大学(82216)
- 学院(78344)
- 研究(31905)
- 济(27995)
- 经济(27356)
- 管理(24579)
- 中国(22500)
- 科学(21189)
- 理学(20542)
- 理学院(20137)
- 管理学(19528)
- 管理学院(19345)
- 京(18455)
- 所(17468)
- 研究所(16072)
- 农(15662)
- 范(14225)
- 师范(14081)
- 财(13794)
- 江(13076)
- 中心(12972)
- 农业(12476)
- 业大(11982)
- 师范大学(11776)
- 北京(11769)
- 院(11103)
- 财经(10736)
- 教育(10470)
- 州(9936)
- 经(9760)
- 基金
- 项目(48652)
- 科学(37673)
- 研究(35200)
- 基金(34557)
- 家(31194)
- 国家(30906)
- 科学基金(24934)
- 社会(21434)
- 社会科(20028)
- 社会科学(20019)
- 省(18288)
- 基金项目(17331)
- 教育(17302)
- 划(16560)
- 自然(16039)
- 自然科(15645)
- 自然科学(15637)
- 自然科学基金(15371)
- 编号(14376)
- 资助(14092)
- 成果(13649)
- 重点(11840)
- 部(10913)
- 课题(10848)
- 发(10382)
- 创(9742)
- 科研(9244)
- 大学(9196)
- 创新(9145)
- 计划(9101)
共检索到125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鹤岩 匡瑾璘 牛翠萍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后现代哲学代表着现代西方哲学由追求真理、权威和绝对的唯科学观转向追求理解、共识和宽容的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哲学对人类生存、人类现实生活意义遗忘的倾向,力图把哲学重新引回到关注现实生活的轨道上来,引回到对人类生活智慧追求的道路上来。这一转向再一次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回响。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主题 后现代 时代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永国
教育正当性的探寻是教育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传统。教育正当性探寻之品性包括:批判与超越的保证;触及根基的问询;公共辩论的理性形式;政治与伦理哲学的视域。然而,该问题和传统随着教育哲学研究的现代转向而走向没落。正当性的隐退正使教育哲学研究遭受这样的后果:随意化与浪漫化的泛滥;工具主义的宰制;批判的无节制与悲观主义;多元主义的崇拜与精神的虚无化。复魅教育哲学研究对教育正当性的探寻,需要重拾历史传统,重建理性的理想信念。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陈立华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出现,引发了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哲学思考。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学的后现代科学哲学转向、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科学哲学解构与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科学哲学批判等问题。科学哲学研究对后现代图书馆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张慧萍
伴随20世纪90年代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强劲回归,西方哲学进入后现代非主流哲学时代,借鉴西方哲学发展理念促进终身教育的长远发展成为成人教育的时代重任。本文以西方哲学古典人文主义时代、现代实科主义时代、后现代非主流时代的流变史为背景,重点探讨了新时期成人教育应该秉持的发展理念,以期为成人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人教育理念 西方哲学 时代流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项贤明1981年法国《世界报》曾经宣布:“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如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已成为二十世纪末西方的重要文化思潮,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要迎接新世纪的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平
指出国内外图书情报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对图书情报学学科环境的观照;后代主义哲学对认识图书情报学认识与存在关系的指导;对图书情报学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技术地位现状、多种理论声音现状、认识与存在、理论体系和学科环境的一种解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彼塔尔·扬德里奇 杰里米·诺克斯 肖俊洪
本文从后数字理论的视角提出理解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后(技术)决定论和后工具论观。文章首先追溯后数字研究的知识之根,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审视当今的后数字研究,并阐述其快速变化的性质。文章随后分析研究现状,归纳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各种较低层次技性科学的大融合,比如模拟和数字、物理和生物以及生物和信息的融合,这种融合产生了新认识论、本体论和实践;第二个主题是上述大融合对教育和技术的影响,由此产生了新的后数字生态教育学;第三个主题是后数字研究,这是受上述大融合影响的"重组",强调传统科学领域和学科的进一步协作。文章还简要概述后数字研究的四种"重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超学科性和反学科性)以及它们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文章最后简要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其勇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文娟
教育哲学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自然提升,研究和借鉴西方现代教育哲学基本理论,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理论,对指导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由陆有铨撰写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一书,对西方教育哲学理论教学研究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作者大体按照时间线索介绍与评述了进步与要素主义、永恒与改造主义、新行为与存在主义,以及分析教育哲学和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等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哲学重要流派的思想渊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并对每一个流派进行了中肯有见地的分析和评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武装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空间阐叙逻辑中,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可谓一个伟大发现,但它终究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空间实践)理论,因为在根深蒂固处,后者更具批判特质与实践旨趣。我们今天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空间面相并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一方面旨在资源萃取基础上阐扬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砥砺其新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穿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回应新时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空间堂奥,希冀从反思批判中获得合宜的本土空间方案。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陈立华
对主体的关注是后现代图书馆学方法论思考的重要内容。后现代图书馆学针对理性主体哲学的弊端,通过对现代社会主体与客体对立关系的反思与批判,解构了现代图书馆学主体性,消解了主体。后现代图书馆学在颠覆和解构主体后,没有回避主体缺失带来的种种问题,"破"是为了"立",实施合理的主体性原则是后现代图书馆克服片面发展,实现图书馆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后现代图书馆学 主体性 消解 重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西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考察了现代主义国家安全哲学范式的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和根源,批判了强力意志论、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机械唯物主义、孤立主义和利己主义,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国家安全哲学范式,主张相互合作、主客体统一、和谐以及创造性奉献价值观,以有机主义哲学观来处理国家间关系。我们要吸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国家安全哲学范式的合理成分,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哲学新范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立华
空间性是后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从空间映象、时空压缩、超空间现状入手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行了批判,进而分析诠释了后现代图书馆的内涵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