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8)
2023(12023)
2022(9949)
2021(9372)
2020(7692)
2019(17666)
2018(17777)
2017(34286)
2016(18895)
2015(21205)
2014(21468)
2013(21174)
2012(18763)
2011(16816)
2010(16602)
2009(15080)
2008(14568)
2007(12669)
2006(11031)
2005(9859)
作者
(53655)
(44213)
(43935)
(41991)
(28268)
(21187)
(20010)
(17515)
(17029)
(15714)
(15198)
(14783)
(13975)
(13896)
(13693)
(13504)
(13244)
(13207)
(12654)
(12555)
(10985)
(10890)
(10595)
(10091)
(9957)
(9817)
(9803)
(9770)
(8864)
(8646)
学科
(74890)
经济(74807)
管理(52383)
(50512)
(42382)
企业(42382)
方法(32986)
数学(27844)
数学方法(27529)
中国(20925)
(20239)
(19716)
业经(17836)
(17415)
地方(15180)
理论(14155)
农业(13597)
(13045)
(12407)
(11989)
贸易(11982)
技术(11628)
(11582)
教育(11384)
(11274)
财务(11205)
财务管理(11189)
环境(11132)
企业财务(10640)
(10493)
机构
大学(267084)
学院(262939)
管理(105884)
(101040)
经济(98769)
理学(92132)
理学院(91124)
管理学(89539)
管理学院(89078)
研究(87413)
中国(62759)
(57315)
科学(55401)
(45045)
(43476)
(40657)
研究所(39866)
业大(39369)
中心(38676)
(37100)
(36865)
财经(36801)
师范(36548)
北京(36192)
(33491)
农业(31784)
(31656)
(30584)
经济学(29939)
师范大学(29807)
基金
项目(182535)
科学(143104)
研究(134894)
基金(131802)
(114276)
国家(113303)
科学基金(97425)
社会(83666)
社会科(79084)
社会科学(79064)
(70961)
基金项目(70566)
自然(63434)
自然科(61926)
自然科学(61913)
教育(61701)
自然科学基金(60781)
(59801)
编号(56039)
资助(53425)
成果(45841)
重点(40403)
(39783)
(38426)
课题(37895)
(37697)
创新(35059)
项目编号(34909)
科研(34718)
教育部(34202)
期刊
(110672)
经济(110672)
研究(78990)
中国(46986)
学报(42964)
科学(38915)
管理(38690)
(37438)
教育(33247)
(32826)
大学(32238)
学学(29793)
农业(26434)
技术(22277)
(19489)
金融(19489)
业经(18076)
图书(17488)
财经(17473)
经济研究(17417)
(14750)
问题(14516)
理论(13705)
(13353)
科技(13335)
实践(12624)
(12624)
现代(12273)
(12196)
技术经济(12137)
共检索到37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玲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在概念、特征、目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辩证地处理好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性与实践性以及命题的真与伪等关系。但是,目前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研究文本与诠释之间存在距离、立足国情与创新不协调等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慧玉  程乐  
"语言转向"下的创业叙事研究直接以创业者的故事讲述及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贡献于创业研究。文章系统回顾创业机会识别、资源获取、创新、制度创业及创业失败中的相关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以提炼创业叙事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主题演化,并综合述评叙事对创业研究的主要贡献,进而在剖析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创业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展望主要研究议题及方向,以期在向中国创业研究界推介这一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尤其是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叙事研究做铺垫。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慧玉  程乐  
"语言转向"下的创业叙事研究直接以创业者的故事讲述及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贡献于创业研究。文章系统回顾创业机会识别、资源获取、创新、制度创业及创业失败中的相关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以提炼创业叙事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主题演化,并综合述评叙事对创业研究的主要贡献,进而在剖析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创业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展望主要研究议题及方向,以期在向中国创业研究界推介这一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尤其是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叙事研究做铺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巍  周建平  郭本禹  
职业可能自我的良性发展直接关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与社会化进程,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本研究尝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采用叙事访谈法,探讨了来自4所高校的6名优秀毕业生职业可能自我的本土化特征,并尝试用华人本土心理学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诠释相关访谈材料。结果显示:处于家族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人情社会与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加剧了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失衡与凝固。最后,文章针对高校、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上述困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春燕  陈信康  
本文首先对展览会效果二维模型和三阶段模型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二维模型改变了传统上将展览会视为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附属物的观念,拓展了展览会效果的非销售维度,奠定了展览会作为营销沟通组合独立组成部分的地位。三阶段模型把关注点转向展览会效果的形成机制,探讨了展览会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指出本土化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展览会的非销售效果、展览会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参观者感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刚  
西方戏剧叙事范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与西方现代戏剧的生成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戏剧叙事之"摹仿说"和戏剧"情节整一"的戏剧叙事观念是贯穿整个西方传统戏剧叙事理论的一个美学原则。西方传统戏剧叙事理论正是抓住了舞台戏剧的最关键要素、戏剧中最活跃的要素——情节,并将其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者,凭借整一的戏剧情节以产生舞台幻觉和情感共鸣的戏剧性,从而产生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西方现代戏剧的叙事范式是伴随着整个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型开始形成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浓郁的哲理性、寓意性和主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方法是对传统科学尤其是实证科学的调整和更新。更新之后的第一个策略是"悬隔",第二个策略是"返回生活世界",第三个策略是"描述"。而悬隔、返回生活世界以及描述的办法也就是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兴文  
"世俗化"概念自诞生以来,其内涵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间断的演变。19世纪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界对世俗化理论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先后形成了线性世俗化、周期性/循环性世俗化和多维世俗化三种理论叙事路径,并围绕世俗化与去世俗化、分化与去分化、多元主义以及美国和欧洲例外论四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前,西方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和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种介于世俗与非世俗之间的宗教信仰方式已经逐渐显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白君礼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修延  
叙事热兴起的根源,在于今人对叙事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些人甚至建议把人类的物种学名由“智人”改为“叙事人”。叙事的主体为有伦理立场的人,叙事因此必然体现或促成某种价值观,而叙事带来的价值认同又能凝聚起分散的个人力量,形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可思议之力”。“叙事帝国主义”一词显示叙事非少数人文学科所能专美,许多学科和行业都把讲故事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本领,时下最精彩的叙事可能还不在文学领域。柏拉图从一开始就提醒我们:叙事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不能“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今天的叙事学仍应保持这种对流行叙事的警惕。叙事学家不能脱离书斋之外生动活泼的大众叙事实践,要学会透过纷纭复杂的日常话语去把握社会脉动。叙事学在当今须博采众长方能有更好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枬  
教师的叙事研究是描述教师真实生活的"从下到上"的研究。它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重在对教师行为内含意义的揭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有情感魅力的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志军  
大学叙事是院校发展经验的真实表达,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经验性三个特征。院校研究中的问题、思路甚至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必须在研究者获得真实的在场经验之后才能产生,也只有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的院校研究方案才更具信度和魅力。叙事研究回到现场的策略和对现场文本与研究文本的分析对院校研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学叙事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研究方法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在不同层面,"表征主义"、"科学主义"与"客观主义"的长期霸权,终使"人之退隐"、"物性遮蔽"与"个人知识排斥"等教育之弊持存,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是。基于"现象学"理念,与"生活世界"相适切的"叙事"之课程价值得以被重估,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叙事"超越"命题"的内在涵蕴,以及"具身性"的"个人知识"体验犹使当下课程困境得以破解。与传统有别,基于"生活世界"的"文本"收聚、基于"同类主题"的"文本"择类、基于"模糊规则"的"文本"呈现等构成"叙事"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教学实施则在"文本在先"、"文本寓居"、"文本释义"、"文本重构"中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