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6)
2023(9116)
2022(7710)
2021(6854)
2020(5814)
2019(12994)
2018(12742)
2017(24000)
2016(13054)
2015(14796)
2014(15083)
2013(14833)
2012(13990)
2011(13064)
2010(13544)
2009(13182)
2008(12753)
2007(11762)
2006(10883)
2005(10345)
作者
(38776)
(32620)
(32538)
(31190)
(20669)
(15522)
(14704)
(12583)
(12365)
(11707)
(11452)
(10863)
(10708)
(10564)
(10304)
(10048)
(9556)
(9443)
(9402)
(9300)
(8563)
(7883)
(7808)
(7586)
(7408)
(7336)
(7263)
(7127)
(6693)
(6315)
学科
(76462)
经济(76367)
管理(44383)
(35765)
(31150)
企业(31150)
方法(23787)
数学(20592)
数学方法(20333)
地方(19215)
中国(17197)
(16747)
(16556)
业经(15353)
(14066)
(13660)
地方经济(13026)
(12232)
环境(11052)
(10870)
银行(10862)
(10767)
金融(10765)
(10436)
(9710)
体制(9317)
农业(9248)
(9031)
(9016)
财务(8986)
机构
大学(200699)
学院(198492)
(93333)
经济(91402)
管理(74034)
研究(71659)
理学(62015)
理学院(61319)
管理学(60445)
管理学院(60062)
中国(55529)
(45602)
(42073)
科学(39355)
(35671)
财经(34696)
(32655)
中心(32460)
研究所(31566)
(31070)
经济学(29955)
北京(26932)
(26847)
经济学院(26372)
(25782)
(25679)
师范(25494)
财经大学(25283)
(25060)
业大(24337)
基金
项目(122502)
科学(97231)
研究(91978)
基金(89266)
(76179)
国家(75552)
科学基金(65088)
社会(61969)
社会科(58829)
社会科学(58813)
(47505)
基金项目(45976)
教育(41977)
(39164)
自然(38698)
自然科(37733)
自然科学(37723)
自然科学基金(37025)
资助(36651)
编号(35744)
成果(30882)
重点(27926)
(27815)
(27689)
(27177)
课题(26274)
国家社会(26222)
(24778)
教育部(24418)
人文(23789)
期刊
(116802)
经济(116802)
研究(68847)
中国(43729)
(36979)
管理(30811)
学报(26224)
科学(25761)
(24907)
(21915)
金融(21915)
大学(21185)
教育(20434)
学学(19723)
财经(18913)
经济研究(18834)
技术(18456)
(16441)
农业(15785)
业经(15688)
问题(14722)
技术经济(11795)
统计(11018)
(10885)
(10094)
世界(9943)
国际(9487)
经济问题(9324)
现代(9144)
改革(9062)
共检索到32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毅  
本文对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了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在将其划分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史学”、“新制度经济史学”和“历史制度分析”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 ,对其理论方法、主要内容、学术成就、历史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思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量化历史主要以经济计量方法进行历史维度的跨学科研究,是现代社会科学范式革命在历史学(尤其是经济史学)的体现。量化历史范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史学融入主流经济学,使之成为经济理论创新的"源"。在学科范式上,量化历史研究围绕长历史和跨学科学术问题,基于扎实的史料和构建历史数据库,采用工具变量、双重差分、断点回归等统计和计量方法,检验既有理论并突破常识收获新知。这符合"史无定法"和"破四就""立四新"的经济史方法论创新原则,构成了经济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是对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振汉  
“经济史学”于19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成为一门大学学科,但法国和德国学者直到今天似乎还不太愿意设置这样一门学科。在他们的心目中,历史学就是历史学,是否还需要或能够再分成若干门专史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著作等身,但未写一部“经济史”专著;法国年鉴学派成员中,有的以著《封建社会》名世;有的写了《资本主义与文明》的长篇钜制,认为历史可以称为“社会经济史”,却反对“经济”单独成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弗纳·格雷夫  韩毅  
本文对经济史研究制度问题的最新进展———历史制度分析———进行了简要评述 ,这一新进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制度及其效率内涵。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概括了这一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理论 ,并对经济制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说 ,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 ,由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 ,评述仅限于研究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著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福民  
本文主要从历史角度梳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对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早期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历史学研究视域从政治、外交转向到社会经济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吸收是促使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多种力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毅  
归纳方法与历史经验事实所具有的天然亲和力,是历史主义哲学和历史研究(包括经济史研究)高度注重归纳方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概述了经验归纳方法及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主义传统,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经验归纳方法在西方制度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创新,尤其是对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史学和格瑞夫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做了重点的阐发。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端计  吴英杰  伍湘陵  
西方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慈善产品的第三配置,既有个体也有宗族类的血缘共同体和公社类的地缘共同体。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典型的第三配置体系,到中世纪晚期,国家和世俗公益逐渐取代了教会。中国传统社会出现过的第三配置较有影响的是社邑、寺院、宗族公益组织。这些组织由于受历史、文化、政治、宗教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西方社会慈善组织风格迥异的演进路径。由于历史的路径依赖和制度的互补性,中西方慈善制度的演变深深根植于各自的传统,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制度演变形态,从路径演变到提供模式,再到慈善行为的诉求都有很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德鑫  郭哲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推行高校评价制度构建以来,我国陆续建立基于科学计量学为技术范式,以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大学排名乃至"双一流"动态评价为评价客体的多元评价体系。下一步,推进基于高校分类分层的评价制度建设成为我国高校评价不断赋能创新的有效制度设计选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祖义  
中国经济史学经历了两个时期,具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形态。传统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孕育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胚胎,它们和"西学东渐"引进的新术语共同促进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回顾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路径,两种情况。整个20世纪,现代中国经济史学三个发展阶段的术语转变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科向前发展。解决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中的问题,成为学科未来发展中的努力方向之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农村金融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农村金融内生性分工的拓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而农村金融分工对农村金融制度却具有极强的敏感性,也就是说,一个合意的、适用的农村金融制度对于农村金融分工的拓展具有关键性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分工—制度"的分析框架,然后,从中国经济史中为什么没有实现农村金融发展的现象出发,按照我们的分析框架给出了解释。我们强调了政府和市场在供给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中脆弱的平衡,一个具备超强权利的政府可能会凌驾于市场之上,难以供给推动农场金融分工深化所需要的更为高级的金融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宁武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以美国学者为主体并以美国为主要基地的“计量经济史学”(Cliometrics),或称新经济史学。这个学派在西方经济史学界乃至经济学界都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与兴趣。本文拟就计量经济史学的缘起、发展、过程及内容、理论基础等方面作些介绍,并提出笔者的简要评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是19世纪晚期才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本世纪50年代有个重大变革,即不仅研究经济的发展变化,还须结合社会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首先是与经济学相结合,继而与社会学相结合,近年有个文化热,又从文化思想上来研究经济史。又因专题不同,人类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平  
1988年11月至1990年2月,岩波书店陆续出版了由梅树又次、新保博、速水融、西川俊作等撰著编辑的8卷本《日本经济史》,可以说这是日本数量经济史亦即新经济史学已经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8卷本虽冠以“日本经济史”的书名,但并不是一部日本经济通史,它考察的仅仅是日本近世以来迄止当代不到四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经济史学在日本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人口史、价格史和经济增长研究这三个领域可利用的数量数据相对丰富,部分经济史学家首先开始在这三个领域尝试“从数量上接近”经济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