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8)
- 2023(7040)
- 2022(6062)
- 2021(5886)
- 2020(4867)
- 2019(11381)
- 2018(11451)
- 2017(23545)
- 2016(12798)
- 2015(14252)
- 2014(14417)
- 2013(14391)
- 2012(14042)
- 2011(13106)
- 2010(13672)
- 2009(13117)
- 2008(13388)
- 2007(12164)
- 2006(11222)
- 2005(10496)
- 学科
- 济(51858)
- 经济(51794)
- 管理(34563)
- 业(32440)
- 企(25630)
- 企业(25630)
- 方法(22384)
- 数学(19130)
- 数学方法(18872)
- 中国(16686)
- 农(15800)
- 制(14339)
- 财(13998)
- 贸(12367)
- 贸易(12360)
- 易(12094)
- 学(11784)
- 银(11397)
- 银行(11377)
- 行(10987)
- 业经(10831)
- 策(10766)
- 融(10098)
- 金融(10097)
- 理论(9849)
- 教育(9796)
- 农业(9501)
- 及其(8375)
- 度(8344)
- 制度(8339)
- 机构
- 大学(197718)
- 学院(193890)
- 济(84252)
- 经济(82208)
- 管理(70986)
- 研究(70511)
- 理学(59828)
- 理学院(59143)
- 管理学(58134)
- 管理学院(57771)
- 中国(54818)
- 财(43975)
- 京(42427)
- 科学(38977)
- 所(35737)
- 财经(33735)
- 研究所(31844)
- 经(30500)
- 中心(30343)
- 江(30315)
- 农(28903)
- 北京(27755)
- 范(27178)
- 师范(26981)
- 经济学(26796)
- 院(25054)
- 财经大学(25000)
- 业大(24258)
- 州(24255)
- 经济学院(24076)
- 基金
- 项目(113227)
- 科学(88998)
- 研究(87011)
- 基金(81835)
- 家(70021)
- 国家(69414)
- 科学基金(58196)
- 社会(54383)
- 社会科(51435)
- 社会科学(51424)
- 省(42345)
- 基金项目(41501)
- 教育(41386)
- 划(36944)
- 编号(36559)
- 自然(35702)
- 资助(35380)
- 自然科(34793)
- 自然科学(34775)
- 自然科学基金(34180)
- 成果(32860)
- 部(26720)
- 课题(26404)
- 重点(25729)
- 发(24492)
- 性(23225)
- 教育部(23168)
- 创(22949)
- 人文(21913)
- 国家社会(21870)
共检索到307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殿生 吴丽杰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内生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经济体系内的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由一国经济活动内生创生出来的。银行贷款创造存款,投资决定储蓄。近年我国存在货币过度供给情况,导致资本市场几近失控,通货膨胀蔓延,也增加了本币贬值的风险,影响对外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货币过度供给源于商业银行过度发放贷款、金融机构外币占款增多、商业银行购买企业或政府债券、信托贷款等。人民币贷款连年增加既有供给的因素,也有需求的原因。货币过度供给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较大压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理论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婧
货币政策设计在近年来重新成为宏观经济学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货币政策设计研究范式的演变出发,总结货币政策设计研究的理论贡献,并讨论这些贡献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得到检验。本文主要考察了货币政策设计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承诺的意义,并探讨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从中获得的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东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通货紧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丹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G 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我国1997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结构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文章还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修正和调控改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卓鹏 宋文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转型 结构性调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以中国金融体系为背景,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理论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内生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理论 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国华 袁仕陈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货币政策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两年来我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随着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通胀预期日趋明显。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当前实施合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明智手段。
关键词:
中国 货币政策 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变化过程。19世纪初银行学派的追随者与通货学派之间关于银行法之争,掀开了"规则与相机选择之争"的序幕,也开始了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西蒙分别提出了货币当局应按照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主义的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