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7)
- 2023(2629)
- 2022(2071)
- 2021(2283)
- 2020(1592)
- 2019(3914)
- 2018(3900)
- 2017(5169)
- 2016(4086)
- 2015(4768)
- 2014(4915)
- 2013(3967)
- 2012(3695)
- 2011(3511)
- 2010(3838)
- 2009(3133)
- 2008(2945)
- 2007(2718)
- 2006(2531)
- 2005(2479)
- 学科
- 教育(18991)
- 中国(9202)
- 理论(5917)
- 教学(5438)
- 济(4988)
- 经济(4981)
- 学(4474)
- 思想(3909)
- 政治(3627)
- 发(3566)
- 革(3428)
- 管理(3426)
- 发展(3416)
- 思想政治(3378)
- 政治教育(3378)
- 治教(3378)
- 德育(3348)
- 展(3294)
- 改革(3155)
- 研究(3136)
- 高等(3067)
- 教育改革(2781)
- 学校(2518)
- 学法(2439)
- 教学法(2439)
- 生(2293)
- 计算(2223)
- 教育学(2220)
- 算机(2197)
- 计算机(2197)
- 机构
- 大学(51102)
- 学院(45318)
- 教育(26021)
- 研究(20539)
- 范(19151)
- 师范(19126)
- 师范大学(16187)
- 京(12850)
- 科学(11339)
- 职业(10509)
- 教育学(10152)
- 所(9835)
- 技术(9241)
- 北京(9203)
- 济(9162)
- 研究所(9009)
- 管理(8755)
- 经济(8631)
- 江(8461)
- 中国(7894)
- 中心(7616)
- 教育学院(7462)
- 院(7327)
- 理学(7304)
- 职业技术(7187)
- 理学院(7051)
- 管理学(6720)
- 管理学院(6602)
- 州(6536)
- 技术学院(6050)
共检索到81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鲁宁 杨海燕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们国家的公民德性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 反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从传统到现代: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黄崴主体性教育思想指的是把教育看作是以教育的主体性方式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的观点或主张。这既反映了现实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应具备的主体性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水平。从历史来看,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班建武 檀传宝
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取向;在公民德性的结构方面,则表现出经济德性优于政治德性和社会德性;而在公民德性的行动层面,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中学生公民德性特点,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化不足是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深层原因。
关键词:
公民德性 现代化 公民 私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峰 林志猛
柏拉图认为,立法应着眼于教育而非惩罚。立法首先旨在造就好公民,但教育的最高目的并非培养好公民,而是培养完美之人。因此,教育的重点不应是职业教育,而是德性教育,德性教育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恰切的苦乐感和节制。立法者在为城邦设计法律时,应注重训练人的苦乐感与理性取得一致。只有展开充分的德性教育,最终才能培养出好的王者和立法者。
关键词:
柏拉图 立法 德性教育 苦乐感 节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涛 夏春玉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家认为商业是一种卑贱的职业,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应由最下等的人来从事。他们的轻商观念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西欧社会在宗教神学的笼罩下,将商人的逐利行为斥为罪孽。商业由那些被认为下等的外来人或失去土地的流浪人来从事。但中世纪松散的社会结构又为商业留下了发展空间。商业经济的发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民族国家随之兴起,并迎来了重商主义时代。开展海外贸易的商人赢得了尊敬,但国内贸易依然受歧视,因为重商主义并不"重商",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重商主义之后,轻商观念逐渐被消除,但西方形成的经济学研究传统并未使商业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与西欧相比,中国的轻商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因为森严的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辉
美国双语教育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少有学者对此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因而缺乏系统的观点。本文根据笔者对美国双语教育项目的亲身参与,系统阐述了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双语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虽然移民潮、国际环境变化、国内政局交替等因素直接推动了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但是这些外在条件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双语教育争辩的真正根源在于不同的语言取向和语言意识形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威廉·多尔 柯蓉 罗丽新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西方知识分子一直被方法论统治着,这种方法的客观性使得个人的经验、感受,从操作方法中抽离,在教育中,这种方法追求绝对的量化,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乏、呆板,因此,教育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寻找精神的依托,中国的传统智慧或许能够提供答案。
关键词:
精神 西方课程 经验 存在 方法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亮
公民教育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校的"公共"建构。当前,主要存在四种有关学校公共性的理解和建构:将学校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建构公共生活的机构;学校本身作为公共领域。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建构既体现了某些合理性,又在现实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文章认为,如果从"规范的"、"形容词的"、"复数的"意义上理解"公共"或"公共性",上述建构之间就可能是相容的。
关键词:
学校 公共 公共性 公民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别红暄
当前我国的公民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在教育理念上,把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等同于公民教育;在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上,缺乏对公民知识教育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在教学方法上,现行学校公民教育对公民政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公民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加强权利意识教育上,同时科学、合理、系统规划和设置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课程。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政治参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悦
价格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近代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立环绕价格轴心展开。从农业村社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西方学者关于价格的认识由狭隘地关心经济公平,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笔者试图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创立过程中价格思想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揭示经济学真正具有的历史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
近代 西方 价格 思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教师是个功能概念,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止于教师的个人修养,或者教师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应该体现在其本质性的职业活动之中。在区别了教育者与促进者之后,本文认为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是师德修养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师德的心灵原动力,通过高质量业务水平促进学生主体成长是师德的行动准则。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德 立德树人 人本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教师是个功能概念,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止于教师的个人修养,或者教师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应该体现在其本质性的职业活动之中。在区别了教育者与促进者之后,本文认为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是师德修养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师德的心灵原动力,通过高质量业务水平促进学生主体成长是师德的行动准则。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德 立德树人 人本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亚夫
一个国家不重视历史教育,受损害的是他的后代。历史课程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它所体现的文化特质——能够赋予这个国家的公民怎样一种文化气质和国家竞争优势。围绕如此的认识,新历史课程当足备其公民教育理念,使自身的经验性知识更有助于造就有个性的公民。
关键词:
历史课程 公民教育 经验学科 学习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亚夫
《历史与社会》所强调的综合,首先不是以课程的创新为第一目的。至于何种课程的存在,特别是使其成为一种有何种意义的存在,全赖这门课程有着怎样的教育功能。故此,当《历史与社会》与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养成直接关联,且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促进公民教育朝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时,其课程价值就不会纠缠显在的课程综合度的深浅等问题,而在厘清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需要综合以及怎样综合才更能体现这门课程特有的精神实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巨光
晏阳初对共和主义的理解是公民都担负起国家社会的各种责任,共同民主治理国家社会,这可谓之公民共和主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定县的公民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以这种公民共和主义理念为指导的。对责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强调是定县公民教育实验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公民教育自我创造是其富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平教总会 公民共和主义 公民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