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9)
2023(12799)
2022(10982)
2021(10252)
2020(8912)
2019(20720)
2018(20282)
2017(38605)
2016(20901)
2015(24085)
2014(24198)
2013(23431)
2012(21649)
2011(19743)
2010(19777)
2009(18191)
2008(17792)
2007(15865)
2006(13743)
2005(12330)
作者
(58818)
(49490)
(49195)
(47199)
(31455)
(23676)
(22760)
(19399)
(18782)
(17632)
(16735)
(16563)
(15684)
(15497)
(15398)
(15166)
(15025)
(14635)
(14342)
(14176)
(12408)
(12059)
(11951)
(11464)
(11242)
(11145)
(10773)
(10771)
(10063)
(9670)
学科
(103983)
经济(103898)
管理(56574)
(51083)
方法(43829)
(42194)
企业(42194)
数学(39116)
数学方法(38553)
中国(23740)
地方(22128)
(21703)
(21526)
(21438)
业经(18636)
理论(15469)
(15397)
贸易(15390)
(14863)
(14738)
农业(14490)
地方经济(14172)
(13701)
(13175)
财务(13125)
财务管理(13093)
环境(13029)
教育(12671)
(12553)
金融(12549)
机构
大学(304195)
学院(298277)
(129226)
经济(126670)
管理(113306)
研究(100408)
理学(97810)
理学院(96680)
管理学(94722)
管理学院(94142)
中国(73203)
(63019)
科学(59926)
(56692)
(49798)
中心(46248)
(46018)
财经(45737)
研究所(45228)
(44973)
业大(42529)
(41823)
师范(41450)
(41431)
经济学(40860)
北京(39558)
经济学院(36624)
农业(36098)
(35683)
(35121)
基金
项目(196783)
科学(155499)
研究(145278)
基金(142539)
(122763)
国家(121742)
科学基金(105087)
社会(92843)
社会科(87987)
社会科学(87962)
(77505)
基金项目(74806)
教育(70192)
自然(66979)
自然科(65445)
自然科学(65424)
(64970)
自然科学基金(64227)
编号(59120)
资助(59015)
成果(48958)
重点(44720)
(44499)
(42489)
课题(41486)
(40759)
大学(39650)
教育部(38829)
国家社会(38202)
科研(37983)
期刊
(141680)
经济(141680)
研究(91263)
中国(58494)
学报(45659)
(45486)
管理(41903)
教育(41426)
科学(40847)
(40562)
大学(36049)
学学(32454)
技术(28763)
农业(27456)
(23760)
金融(23760)
经济研究(23752)
财经(23582)
业经(20700)
(20405)
问题(18384)
统计(16539)
技术经济(16346)
图书(15687)
(15028)
(14829)
(14741)
(13847)
理论(13532)
决策(13309)
共检索到446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2011年11月哈佛学生罢课事件具有深刻的学术和现实根源:它是2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反思运动的延续,也是经济危机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直接促发的结果。从学科特征上说,经济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应该关注周边的社会经济现象,解决熟视无睹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却是方法导向的,热衷于在既定范式下进行抽象的数理建模和计量实证,从而导致现代经济学日益形式化和黑板化。因此,随着"黑板经济学"弊端的日益暴露,西方经济学人以及青年经济学子开始反思并寻求改变,从而经常爆发出类似的罢课事件。但是,在作为现实问题更为凸显的当前中国社会,面对西方社会如火如荼的经济学反思浪潮,大多数经济学人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中国经济学人深受功利主义和崇洋主义学风的双重束缚,而这种学风又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系列学术制度的支持和激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磊  
当下学界流行的方法论分类尚不足以把握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从"唯心"和"唯物"的分类标准来看,用"心理"来解释"心理"是"经济人假设"内在的硬伤。20世纪中期以来,长期支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唯心教条"遇到了来自社会学界、心理学界以及经济学界的挑战。如果说以往的挑战还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撑,那么基于实证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挑战就不能再被视为无稽之谈了。于是我们看到,在放宽"假定"的不断退让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唯心"根基正在逐渐遭到侵蚀。承认这种"侵蚀",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洞察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遇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运动对西方国家主流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批判, 它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不啻当头棒喝,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需要重新反思。笔者认为,科学的真正精神是多元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被放弃,但它许多严重的缺陷和“科学性”的多少长期得不到讨论,其霸权地位也已对学术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战后美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教训,我们不应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场国际运动所提出的问题,放弃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这种取向,采取渐进的和试错的改革办法,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尚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是以对实在基本假定为基础的,但根据演化本体论,这种对实在的基本假定却背离了经济实在的根本结构和性质,它将有机层级结构还原为原子式个体,将开放系统简化为封闭系统,排除了对于理解经济系统绝不可少的解释要素。正是这种根本缺陷导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有效处理诸如内生新奇创生、历史时间、系统效应、生产和经济欠发达这样的重要经济学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富强  
人们往往从客观性来看待科学概念,从而努力推动经济学的数理化发展;但实际上,科学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是"实现我们为此研究所追求的目的"的理论体系,从而必然带有某种主观性。显然,从科学的主观性及其追求认知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角度上讲,经济学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知和预测能力,指导人们的经济实践。但同时,由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存在明显不同,从而就呈现出不同的科学特性。不幸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却极力模仿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这反而降低了它的科学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最早的表现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 ,1 9世纪中叶以后表现为科学哲学。本文首先考察了在经济学史中大多数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对哲学的十分熟悉 ,甚至有的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其次考察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哲学家全面主动地介入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哲学反思 ,即考察了经济学哲学的争论及其成果。最后 ,深入地考察了经验主义哲学内在的认识论特质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哲学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谊浩  
长期以来倡导并践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影响着全球经济,更加凸显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及其危机予以剖析的重要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体现于"现象经济学"倾向、方法论的形式化、环境假定的绝对化、"价值中立"的先天不足,以及均衡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有限性等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预示着其进一步演化的转换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金晓彤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 ,是理论的历史承袭性和修正性的结晶 ,受时代局限而使理论所表征出的狭隘性并不会抵毁其应用价值。相反 ,却为后来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也为他们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延伸应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西方主流经济学自斯密之后就陷入一种道德贫困,将"理性经济人"假设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历次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尽管促进了西方经济学的范式转换和方法创新,但由于理性人的偏爱与自信,以及对道德人的漠视和摒弃,导致它无法完全摆脱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是这种致命的缺陷和危机呼吁经济学的人学范式转向,而建构人的发展经济学,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纳入经济学的范式与话语体系中,正是经济学范式革命和价值重建的重要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应该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立鑫  
本文将两大经济学理论的深层内核结构均归结为由四个维度的基本要素紧密相联的整体,其中作为核心生长点的基本价值倾向的差异使两大理论的内核结构形成了不同内涵,表现为市场偏好与市场批判、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资源配置视角与利益关系视角、均衡分析方法与矛盾分析方法的根本差异。通过对两大理论体系在其核心理论———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方面的深层比较分析,可发现二者在哲学底蕴上还存在着现象主义与本质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重大差别,而这些差异也都是与二者深层内核结构特别是基本价值倾向的差异紧密相联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华  
文章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既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力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也为观察、理解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1)经济学理论难以摆脱权力的深刻影响;(2)那些受到权力青睐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掌握的资源构造一个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真理制度(truth regime)";(3)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了"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文章认为,在中国进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知识—权力"哲学框架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丽静  
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观点,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并不矛盾。早在古典经济学时代自然资源和环境就被视作同土地和劳动一样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资源价值补偿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且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广也依赖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工具,因此二者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分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斌  
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学派林立,新理论新学说层出不穷,国内在引进介绍这些新学说时多只重内容的简单评价而忽视从整个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介绍该理论对原理论的突破、发展及对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影响。而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整体框架和方法论基础有深入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芳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内在缺陷。由于希腊传统的哲学体系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认为人可以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理性利己“经济人”的边沁—斯密范式,把理性作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绝对准则,使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大削弱。为解决哲学上的困境,胡塞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将人性中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诉求融入理性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作为现代经济学基础的边沁—斯密“利己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