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8)
- 2023(8273)
- 2022(6793)
- 2021(6693)
- 2020(5364)
- 2019(12423)
- 2018(12085)
- 2017(22640)
- 2016(12531)
- 2015(14099)
- 2014(13828)
- 2013(13492)
- 2012(12943)
- 2011(11650)
- 2010(11903)
- 2009(10966)
- 2008(11066)
- 2007(9624)
- 2006(8744)
- 2005(8136)
- 学科
- 济(49552)
- 经济(49499)
- 管理(36002)
- 业(32614)
- 企(26151)
- 企业(26151)
- 方法(19722)
- 中国(18265)
- 数学(17804)
- 数学方法(17597)
- 财(15704)
- 农(14411)
- 贸(12751)
- 贸易(12740)
- 易(12570)
- 制(11799)
- 策(10674)
- 银(10181)
- 银行(10180)
- 行(9807)
- 业经(9628)
- 务(9415)
- 财务(9399)
- 财务管理(9382)
- 农业(8957)
- 融(8947)
- 金融(8947)
- 企业财务(8918)
- 学(8545)
- 及其(8199)
- 机构
- 大学(171561)
- 学院(170687)
- 济(80748)
- 经济(79259)
- 研究(64632)
- 管理(62293)
- 中国(52942)
- 理学(52301)
- 理学院(51727)
- 管理学(51054)
- 管理学院(50718)
- 财(39141)
- 京(37381)
- 科学(33968)
- 所(31612)
- 财经(29957)
- 中心(29180)
- 研究所(28254)
- 经(27538)
- 经济学(26337)
- 江(25630)
- 北京(24802)
- 经济学院(23603)
- 农(23399)
- 院(23280)
- 范(23018)
- 师范(22853)
- 财经大学(22304)
- 州(20215)
- 业大(19521)
- 基金
- 项目(106242)
- 科学(84935)
- 研究(83208)
- 基金(78767)
- 家(67695)
- 国家(67136)
- 科学基金(57355)
- 社会(54179)
- 社会科(51375)
- 社会科学(51367)
- 教育(39596)
- 基金项目(39434)
- 省(37547)
- 自然(34290)
- 资助(33820)
- 自然科(33513)
- 自然科学(33506)
- 编号(33202)
- 自然科学基金(32952)
- 划(32890)
- 成果(29102)
- 部(26155)
- 重点(24361)
- 课题(24213)
- 中国(23867)
- 国家社会(23366)
- 教育部(23117)
- 发(23052)
- 性(22455)
- 创(21743)
共检索到276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超林
199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三年来的宏观调控实践中,围绕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学术界对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问题却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丰雷
基于中国实践,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是:(1)尽管面临缺乏理论依据、缺少国际经验、缺乏可行的政策工具以及土地市场的区域性导致传导机制不顺畅等困难,但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中国现实的"次优选择;"(2)土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明确为重点保障宏观经济长期增长;(3)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有供地政策、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行政手段等;(4)供地政策可作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尽量减少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凌翔 陈学会
作为一种手段,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事实上早已进行,而作为观点或理论的提出,是在2004年。但这一措施是否可行,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丁伯根法则与蒙代尔法则、地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为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三大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土地规划难以落实、土地政策缺乏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配合等问题,使得现行土地政策还未能足够承担这一重任。从协调土地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孔维东
研究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土地宏观调控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新一轮宏观调控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尝试采用土地政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治标"兼"治本"以及调控及时,力度得当等特点。(2)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紧缩的供地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范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起到了一定作用。(3)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政策的运用并非积极主动的;某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很多政策以短期措施为主,并且强调集中控制;政策的时滞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表明,土地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还...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洪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证明,仅仅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虽然“看不见的手”在微观领域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但在宏观层次上却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协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而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他们较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从后发国家追赶进程的长周期视角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实质是追赶进程进入新阶段。客观、准确地认识"新常态",需把握好增量和总量变化的关系、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关系、历史规律和现实创新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已落入中高速的范围,结构也正发生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向新阶段转换的时期。确保向"新常态"顺利过渡是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此情境下,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增长目标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动力;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中国的总供求政策和宏观调控郭克莎一、改革以来的总供求关系和总供求政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尽管对市场经济目标的确认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市场取向改革的两个基本表现是农步减少指令性计划和放松价格控制。随着计划指令的减少和市场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关键词:
经济转轨 宏观调控 体制性约束 政策绩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张蕾 姚治国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刚需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与紧张的城市土地供给形成的矛盾,注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焦点。了解宏观调控在房地产业中主要政策工具的机理和效应,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加快推行房产税为主的财政政策、逐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策 房地产 中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验 反思 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论述了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相机抉择和两种政策的协调使用;并介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我国政府如何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