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0)
- 2023(13071)
- 2022(11517)
- 2021(11173)
- 2020(9110)
- 2019(21075)
- 2018(21091)
- 2017(40130)
- 2016(22230)
- 2015(25230)
- 2014(25295)
- 2013(24673)
- 2012(22864)
- 2011(20237)
- 2010(20135)
- 2009(18309)
- 2008(17798)
- 2007(15508)
- 2006(13459)
- 2005(11518)
- 学科
- 济(82984)
- 经济(82889)
- 管理(58687)
- 业(54188)
- 企(45893)
- 企业(45893)
- 方法(37804)
- 数学(31486)
- 数学方法(30980)
- 农(23313)
- 中国(21781)
- 学(20184)
- 业经(19396)
- 财(18862)
- 地方(18210)
- 理论(17380)
- 农业(15411)
- 和(14859)
- 贸(14628)
- 贸易(14618)
- 教育(14395)
- 易(14141)
- 制(14050)
- 环境(12637)
- 技术(12470)
- 务(11885)
- 财务(11814)
- 财务管理(11787)
- 划(11366)
- 银(11208)
- 机构
- 大学(305883)
- 学院(304594)
- 管理(116787)
- 济(110115)
- 经济(107324)
- 理学(101267)
- 研究(100331)
- 理学院(100030)
- 管理学(98000)
- 管理学院(97461)
- 中国(73010)
- 京(66065)
- 科学(65738)
- 所(50595)
- 财(49792)
- 农(49017)
- 业大(46506)
- 研究所(46320)
- 中心(45837)
- 范(45037)
- 江(44626)
- 师范(44620)
- 北京(41600)
- 财经(40240)
- 农业(38571)
- 州(36837)
- 院(36574)
- 经(36430)
- 师范大学(36058)
- 技术(35124)
- 基金
- 项目(210215)
- 科学(163349)
- 研究(155874)
- 基金(148749)
- 家(129151)
- 国家(127964)
- 科学基金(109017)
- 社会(94139)
- 社会科(88667)
- 社会科学(88642)
- 省(83459)
- 基金项目(79583)
- 教育(73118)
- 自然(71338)
- 划(70304)
- 自然科(69630)
- 自然科学(69617)
- 自然科学基金(68313)
- 编号(66144)
- 资助(60615)
- 成果(54816)
- 重点(46855)
- 课题(45923)
- 部(45174)
- 发(44541)
- 创(43266)
- 项目编号(40637)
- 创新(40120)
- 科研(39842)
- 大学(39707)
- 期刊
- 济(124213)
- 经济(124213)
- 研究(88926)
- 中国(58864)
- 学报(51260)
- 科学(45720)
- 农(45626)
- 教育(45555)
- 管理(42631)
- 大学(38667)
- 财(37348)
- 学学(35767)
- 农业(31950)
- 技术(27766)
- 融(22266)
- 金融(22266)
- 业经(20498)
- 图书(19449)
- 财经(18838)
- 经济研究(18608)
- 业(16415)
- 经(16067)
- 问题(16001)
- 版(15496)
- 科技(15088)
- 理论(14929)
- 实践(13911)
- 践(13911)
- 资源(13620)
- 技术经济(13578)
共检索到444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张文军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为文化批判路径的代表人物,波克维茨的方法论"社会认识论"包括为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在对研究对象的理论预设上,世界主义是具有"生命权力"的社会建构,而学校教育则被视为政治干预实践。以此为出发点,去常规化的"碎片式"思维方式和"关于现在的历史"的研究范式构成"社会认识论"的方法体系。从思维特征来看,突破二元对立的现代思维,显现教育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潜在联系是波氏带给教育和课程研究的独特启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广全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煅造。职业教育原理课程中诸如"终身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昂贵性"的判断、职业教育理论贫困的命题等有待辨明与厘清,这是批判性思维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黑格尔在完成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用"需要—欲望"思辨机制构建精神思辨体系,而马克思谈论需要问题则是面向人类生存之根本并对前者构成批判。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仅抓住社会发展的某一因素所完成的批判工作都停留于表象世界,未曾像马克思那样触及人类生存需要之根基。由此马克思针对需要和资本逐利之本性欲望问题所展开的批判便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这恰是当代西方理论批判家们无法超越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辰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 ,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玮
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关于批判性思维认识的介绍,结合哈佛核心课程所体现的批判性思维精神,揭示对批判性思维的完整理解应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同时提出我国通选课程或选修课程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本文解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体现这些特征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模式及实施案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爱民
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依然坚守马克思曾经阐述过的"批判的哲学",即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种特殊的批判方法也被称为内在批判。从阿多尔诺到哈贝马斯、霍耐特以及更为年轻的批判理论家们,纷纷支持内在批判。只有以此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内部的论争。以当代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耐特和弗斯特之争为例,一般认为两人之争的实质是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之争。在论证正义原则的规范性时,他们确实分别求助了黑格尔与康德,两人的相互责难也分别是从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的视角展开的。但是,如果局限于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之争的视角来理解两人的争论,会忽视他们的很多其它理论洞见。从"受过马克思主义启蒙"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理论的根本关切与基本主张,能够获得这些洞见。这些洞见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具有诸多启发。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也能洞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未充分澄清规范与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内在批判 霍耐特 弗斯特 正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建国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广告符号 消费主义文化 批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云 夏志芳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地理课程的偏见进行批判与反思,审视了地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而后分析阐释了地理课程的地域性与传承性、社会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地理课程文化进行了三方面的建构:建构生活化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回归生活世界",逐渐让社会认识到地理课程的真正价值;建构生态性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走向民主、自由、开放与和谐;建构反思性的地理课程文化,使地理课程在反思中走向超越与创新。
关键词:
地理课程 文化 批判 建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殷勤凡
本文以“抠概念”(探究会计文化内涵)为逻辑起点,在对属概念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汲取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观点,形成对会计文化这个种概念的新的理性认识。然后,分析会计文化与国别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先进会计文化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会计文化 批判性思维 作用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玲
本文首先对组织文化的主要理论进行分类的定性分析与批判,并进一步探讨组织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指明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上的贡献与不足,从而为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组织文化理论 大学文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红 郑吉伟
在西方现代绿色思潮中,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生态批判彰显出独特性。他们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反思,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前提。重点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方式、技术利用方式等,他们多维度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与生态原则的内在冲突。在对资本再生产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的过程中,他们既肯定资本积累一定限度内暂缓生态危机的能力,同时又对生态资本主义予以否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既有合理因素,又有其不容忽视的内在缺憾,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思想对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磊 徐学福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的本源价值是其元认知价值——展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辉格式科学史给学生呈现出一副歪曲的科学发展图景,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者价值观的错位,即教育哲学中的知识中心主义、科学哲学中的素朴经验论和历史哲学中的移时史观;直接原因在于科学家的一些"不当行为"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科学家所持的刻板印象相冲突,他们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重塑科学史。科学课程应变辉格式科学史为真实的科学发展历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