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0)
- 2023(6864)
- 2022(4818)
- 2021(4349)
- 2020(3087)
- 2019(6858)
- 2018(6748)
- 2017(12635)
- 2016(6824)
- 2015(7552)
- 2014(7705)
- 2013(7060)
- 2012(6016)
- 2011(5376)
- 2010(5386)
- 2009(5141)
- 2008(5110)
- 2007(4673)
- 2006(4285)
- 2005(4157)
- 学科
- 济(30433)
- 经济(30398)
- 业(18309)
- 管理(18061)
- 企(14988)
- 企业(14988)
- 中国(10953)
- 农(10487)
- 业经(10000)
- 方法(8719)
- 农业(7267)
- 理论(7007)
- 学(6855)
- 地方(6811)
- 制(6609)
- 发(6424)
- 财(6113)
- 数学(6100)
- 数学方法(6014)
- 体(5704)
- 发展(5612)
- 展(5593)
- 产业(5244)
- 银(4868)
- 银行(4863)
- 融(4793)
- 金融(4792)
- 教育(4723)
- 行(4680)
- 和(4530)
- 机构
- 学院(100170)
- 大学(99379)
- 济(40220)
- 经济(39339)
- 管理(35337)
- 研究(34209)
- 理学(30277)
- 理学院(29937)
- 管理学(29395)
- 管理学院(29224)
- 中国(25247)
- 京(20973)
- 科学(20172)
- 财(19177)
- 所(16396)
- 范(15440)
- 师范(15332)
- 财经(15239)
- 江(15176)
- 中心(14925)
- 研究所(14903)
- 农(14079)
- 经(13843)
- 经济学(13253)
- 北京(13070)
- 业大(12612)
- 院(12609)
- 州(12460)
- 师范大学(12386)
- 经济学院(11778)
- 基金
- 项目(65289)
- 科学(52354)
- 研究(51142)
- 基金(46744)
- 家(40247)
- 国家(39857)
- 科学基金(34367)
- 社会(33769)
- 社会科(31846)
- 社会科学(31838)
- 省(25844)
- 基金项目(24089)
- 教育(23572)
- 编号(21621)
- 划(21444)
- 自然(19759)
- 自然科(19314)
- 自然科学(19310)
- 自然科学基金(18958)
- 成果(18202)
- 资助(17114)
- 课题(15536)
- 发(15277)
- 重点(15260)
- 国家社会(14225)
- 部(13932)
- 创(13776)
- 性(13250)
- 年(13204)
- 项目编号(13140)
共检索到15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兴文
"世俗化"概念自诞生以来,其内涵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间断的演变。19世纪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界对世俗化理论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先后形成了线性世俗化、周期性/循环性世俗化和多维世俗化三种理论叙事路径,并围绕世俗化与去世俗化、分化与去分化、多元主义以及美国和欧洲例外论四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前,西方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和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种介于世俗与非世俗之间的宗教信仰方式已经逐渐显现。
关键词:
世俗化 现代性 叙事路径 分化 多元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本文尝试对教育世俗化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民族国家与教育制度世俗化的关系入手来看教育世俗化发生的机制和性质。作者认为,教育世俗化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制度的世俗化,它是从教育的国家化开始的,但它并不意味着教育的非宗教化,而是要确立一个在宗教上保持中立的教育体制。
关键词:
世俗化 教育世俗化 民族国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明
英国大学教育在都铎王朝(1485-1603)统治时期发生了显著的世俗化改变:世俗王权取代教会成为大学的管辖者,世俗子弟成为大学学生的主体,世俗文化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浸润,宗教改革的推动,国家需求的导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大学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带来了大学制度的变革,顺应并引导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勃兴。
关键词:
英国大学教育 都铎时期 世俗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建跃
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他的词着力描绘都市生活、个人的感官享乐及妓女心态 ,有鲜明的世俗化特色。其词作和价值取向不仅背离封建正统观念 ,还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反叛 ,预示了后世文人走向社会、传统文化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柳永 世俗化 传统文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刚
西方戏剧叙事范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与西方现代戏剧的生成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戏剧叙事之"摹仿说"和戏剧"情节整一"的戏剧叙事观念是贯穿整个西方传统戏剧叙事理论的一个美学原则。西方传统戏剧叙事理论正是抓住了舞台戏剧的最关键要素、戏剧中最活跃的要素——情节,并将其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者,凭借整一的戏剧情节以产生舞台幻觉和情感共鸣的戏剧性,从而产生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西方现代戏剧的叙事范式是伴随着整个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型开始形成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浓郁的哲理性、寓意性和主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年根
叙事空白是故事时间大于0,文本篇幅等于0的叙事现象。其修辞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空白让读者在叙事交流中卷入更深。在叙事空白的传达中,叙述者有意将某些重要的事件隐藏起来,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一种隐而愈显,欲盖弥彰的效果;二是叙事空白填补的反复性让读者更持久地体验文本;三是叙事空白可以消弭可能遭遇到的排拒心理。叙事空白的渗透性进入和弥漫性影响的作用方式能极大地降低读者可能产生的排斥心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玉杰
人们通常把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归因为对大众化理论的片面认识或实践偏差,却很少去反思这一理论本身的问题。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本质上是一个大叙事,其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话语霸权地位,显示出我们依然在移植西方的大叙事思维。这使人们丧失了教育问题思考的自主性和民族文化视野,埋没或牺牲了中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结构、旨趣、问题意识与思考方式,带来的将是一种整体性伤害。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大叙事 思维范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磊
《风声》在中国电影进入产业化、市场化和档期化的商业运营时代可谓顺人应势,票房与奖项的双丰收可见一斑。作为一个电影个案,它所展现的却是中国国产电影在全面商业化时代所能提供的成熟示范,从制片、编剧及改编、导演及演员表演、发行及放映,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可喜的质变。该电影在影片制作上所奉行的通俗的叙事美学,可谓经验中的精髓,是一种批判性的借鉴,是对主流价值和传统美学的"去的解构"。
关键词:
叙事研究 通俗美学 英雄主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迄今为止,关于教育叙事的理论阐述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本文试图从人文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序列与位置的时空关系、诠释与解释的不同取向、主观与客观等四个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本身的基本理论进行探究,力求为教育叙事研究及其方法论厘定其理论基础。
关键词:
教育叙事 教育经验 诠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晓东
道德叙事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以改变过去道德教育的简单说教,并且初步探索出一些道德叙事的实施途径与基本策略。传媒领域关注较多的框架理论可以为道德叙事提供许多借鉴,帮助道德叙事在叙事主体多元、意义建构、积极重组、超越质性研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启示 道德叙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润江 周旻
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类群体的心理问题。叙事疗法打破了诊断式解决问题的模式,通过解构压迫性的故事枷锁、建构正向自我叙事,增强自我控制力,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基于我国社会工作行业起步阶段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将叙事疗法应用于社工师自我发展过程中,并且叙事疗法可以打破社工师的问题叙事,重构积极叙事,通过不断提升社工师的专业性、增强同理心和控制反移情的作用,达到协助社工师自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叙事治疗 社会工作 自我发展 职业胜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亮
高职人文慕课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角色演变和培养方式缺失、学生职业素质和培养策略缺失、学生文化自信和培养路径缺失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叙事驱动下的文化认同指引和个人成长关注的慕课改革思路,将民族文化历史、记忆和基因植入学生叙事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职人文慕课的实践路径:加强思想引领工作,避免文化虚无主义、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培养职业自信人才、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慕课 叙事 高职教育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连婉廷 洪晓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和反思性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新的文明逻辑变革并定向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向,创造出体现中华文明特色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蕴中华文明基因、富含范式变革禀赋、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笃行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创造出具有内生性、创新性、主体性、共生性以及世界性的文明形态。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也对西方现代的断裂性、帝国性、抽象性、对立性以及排他性文明实现了全面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打通传统与现代之间区隔的文明图景和哲学叙事,为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程指明了方向,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