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2)
- 2023(12198)
- 2022(10770)
- 2021(9869)
- 2020(8251)
- 2019(19039)
- 2018(19008)
- 2017(37059)
- 2016(19816)
- 2015(22281)
- 2014(22467)
- 2013(22554)
- 2012(20797)
- 2011(18949)
- 2010(19054)
- 2009(17452)
- 2008(16580)
- 2007(14548)
- 2006(12990)
- 2005(11334)
- 学科
- 济(104781)
- 经济(104693)
- 管理(55822)
- 业(53111)
- 企(42887)
- 企业(42887)
- 方法(40176)
- 数学(34851)
- 数学方法(34540)
- 地方(25953)
- 农(23615)
- 中国(22210)
- 业经(21359)
- 学(20252)
- 财(18379)
- 农业(16537)
- 地方经济(16260)
- 制(14502)
- 环境(14362)
- 和(14311)
- 贸(14263)
- 贸易(14255)
- 产业(14082)
- 易(13676)
- 理论(13633)
- 技术(13158)
- 融(11698)
- 金融(11695)
- 划(11562)
- 体(11299)
- 机构
- 大学(291889)
- 学院(290757)
- 济(127085)
- 经济(124594)
- 管理(117395)
- 理学(102073)
- 理学院(100935)
- 研究(100399)
- 管理学(99392)
- 管理学院(98878)
- 中国(71782)
- 京(61902)
- 科学(60672)
- 财(52817)
- 所(50032)
- 研究所(45690)
- 中心(43995)
- 农(43129)
- 财经(43088)
- 业大(41771)
- 江(40972)
- 北京(39268)
- 经(39015)
- 经济学(38763)
- 范(38025)
- 师范(37739)
- 院(36062)
- 经济学院(34634)
- 州(33735)
- 农业(33465)
- 基金
- 项目(199458)
- 科学(157131)
- 研究(147240)
- 基金(144793)
- 家(125147)
- 国家(124138)
- 科学基金(106935)
- 社会(94080)
- 社会科(89245)
- 社会科学(89220)
- 基金项目(77709)
- 省(77389)
- 自然(68302)
- 自然科(66643)
- 自然科学(66632)
- 教育(65708)
- 自然科学基金(65424)
- 划(64576)
- 编号(59626)
- 资助(59312)
- 成果(47914)
- 发(44196)
- 重点(44143)
- 部(43838)
- 创(41205)
- 课题(40559)
- 国家社会(38570)
- 创新(38401)
- 教育部(37844)
- 人文(37398)
- 期刊
- 济(145395)
- 经济(145395)
- 研究(89060)
- 中国(50139)
- 管理(43750)
- 学报(42924)
- 科学(41287)
- 农(39790)
- 财(37677)
- 大学(32606)
- 学学(30868)
- 农业(27881)
- 教育(27626)
- 技术(25641)
- 经济研究(23566)
- 业经(22300)
- 融(21912)
- 金融(21912)
- 财经(21461)
- 问题(18631)
- 经(18492)
- 技术经济(16286)
- 图书(14485)
- 理论(14332)
- 科技(14098)
- 现代(13846)
- 业(13521)
- 商业(13226)
- 资源(12872)
- 实践(12851)
共检索到423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关键词:
东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 竞争优势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金融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金融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立平 朱婷婷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产业转移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引力模型 加工贸易 中部六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建蓉 李文生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由于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东部地区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西部成为必要。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又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东西互动,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李梅 陈聪 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绩效 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付晨玉 秦尊文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计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制约因素,选择走廊地区适合产业承接的重点区域。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业发展整体上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区际产业转移总体呈“由外向内”的发展态势,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建议各地区顺应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转移承接规划,创新产业转移方式,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