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8)
2023(10626)
2022(9122)
2021(8213)
2020(7259)
2019(16555)
2018(16470)
2017(32130)
2016(17714)
2015(20222)
2014(20467)
2013(20535)
2012(19387)
2011(17536)
2010(17607)
2009(16577)
2008(16858)
2007(15494)
2006(13313)
2005(12266)
作者
(52754)
(44393)
(44344)
(42285)
(28085)
(21295)
(20255)
(17226)
(16655)
(15859)
(15041)
(14937)
(14178)
(14081)
(13913)
(13869)
(13639)
(13071)
(12894)
(12802)
(11171)
(10983)
(10878)
(10022)
(9984)
(9978)
(9885)
(9864)
(8881)
(8873)
学科
(77321)
经济(77218)
管理(51996)
(49996)
(41552)
企业(41552)
方法(33767)
数学(28696)
数学方法(28449)
(21523)
(21046)
中国(19072)
(18900)
业经(18493)
地方(17639)
(15709)
农业(13790)
(13047)
贸易(13043)
(12862)
(12575)
(12474)
财务(12445)
财务管理(12407)
(12192)
产业(11985)
(11939)
银行(11909)
企业财务(11739)
技术(11497)
机构
大学(260876)
学院(260594)
(108415)
经济(106062)
管理(98125)
研究(89102)
理学(83890)
理学院(82876)
管理学(81506)
管理学院(80989)
中国(67301)
(55588)
科学(54678)
(52234)
(45711)
(45186)
中心(41843)
(41539)
研究所(41231)
财经(40663)
业大(38869)
(36602)
农业(35506)
北京(34856)
(34360)
师范(34036)
经济学(33821)
(32449)
(31933)
经济学院(30700)
基金
项目(171288)
科学(134638)
研究(125032)
基金(123598)
(107423)
国家(106523)
科学基金(90649)
社会(79675)
社会科(75557)
社会科学(75535)
(67514)
基金项目(66204)
自然(57783)
(56984)
教育(56896)
自然科(56349)
自然科学(56331)
自然科学基金(55334)
编号(50890)
资助(49771)
成果(42026)
重点(39268)
(38364)
(38063)
(35703)
课题(35395)
(35004)
创新(33479)
科研(32730)
教育部(32634)
期刊
(123624)
经济(123624)
研究(77339)
中国(52878)
(42280)
(41292)
学报(40953)
科学(38226)
管理(35377)
大学(31006)
学学(29384)
农业(27242)
教育(25567)
(23587)
金融(23587)
技术(21860)
财经(20820)
业经(20390)
经济研究(18956)
(17973)
问题(17139)
(14787)
技术经济(13201)
(13088)
(12757)
理论(12439)
科技(12074)
商业(11909)
现代(11905)
统计(11858)
共检索到39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东前  张志杰  郭晶  马蓓蓓  
通过《西安市统计年鉴》和西安市黄页,结合Google等搜索工具,收集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点信息,借助生命周期相关理论,根据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经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所用的时间,将文化产业集聚类型区划分为引领型、长寿型、富裕型、问题型。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基于Ks、T指数和Q指数的集聚特征,将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形成机制分为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型产业集聚。从文化资源开发、消费市场的培育、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建练  吴茜  任英华  
基于文化产业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集聚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录像制品发行、艺术表演团体、录音制品发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均匀,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四个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变化是平均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惠丽  王成军  金青梅  
文章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并借助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的层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集群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是影响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内外部动力因素作用关系表明,要延长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预防集群过早衰退,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耦合和内部技术创新,发挥内外部动力的双螺旋结构式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朝霞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凯  赵强军  
土地利用协调性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子系统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根据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了衡量土地利用协调性的评价方法,利用西安市2002~2009年间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西安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在2006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土地利用效益和协调度逐年提高,到200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有序度为0.692,土地系统协调度为0.035,土地利用处于较高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雷宏振  邵鹏  潘龙梅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普峰  李同升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中间投入性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把西安市区划分为8个区段,以《西安黄页2008》中统计的6621个经济活动单位为主要样本,利用GIS技术对各个区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度、结构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形成的空间格局,揭示出西安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大区域集中、小区域分散,集中与扩散并存的空间格局,最后探讨了西安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杰  南灵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胡振  
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特大城市家庭碳排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西安市家庭而言,其低碳消费行为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与其特定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特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15年西安市家庭能源消费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户均年碳排放量为12 111.87kg,居住与交通比例为4∶1,其中生活用电占居住碳排放近41%,私人汽车则为交通出行碳排放最大贡献者。家庭属性、个人属性、消费行为、住房特征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等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及效果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有利于为城市政府有效能源规划及节能减排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胡振  
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特大城市家庭碳排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西安市家庭而言,其低碳消费行为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与其特定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特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15年西安市家庭能源消费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户均年碳排放量为12 111.87kg,居住与交通比例为4∶1,其中生活用电占居住碳排放近41%,私人汽车则为交通出行碳排放最大贡献者。家庭属性、个人属性、消费行为、住房特征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等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及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姣姣  徐虹  李建科  王靖  高红燕  杨新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R/S法分析了西安市24节气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立冬(-0.303℃/d)、惊蛰(+0.233℃/d)、小雪(-0.220℃/d)和春分(+0.219℃/d)气温变幅较剧烈。24节气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多在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10年代出现显著增温(秋季型和冬季型节气初日气温随年代变化不显著),立春、大暑、立秋、处暑和冬至等平均气温在21世纪10年代未增反降。惊蛰初日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98年和2008年达到显著增温,于2001年和2010年达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和清  李颖  
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Moran’s I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分布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产业发展理论、逐步回归和raMsey检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剖析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弱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产业集聚、文化消费需求、文化资源禀赋、人力资本以及政府扶持均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发展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席元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位熵进行计算来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并利用江西2007-2 0 1 2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对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政府决策使用和学者研究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海  
笔者利用2005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而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2)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3)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