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9)
2023(5268)
2022(4585)
2021(4472)
2020(3736)
2019(8821)
2018(8485)
2017(17318)
2016(9620)
2015(10554)
2014(10691)
2013(10669)
2012(10390)
2011(9302)
2010(9939)
2009(9425)
2008(9455)
2007(8735)
2006(8316)
2005(7959)
作者
(27526)
(22807)
(22548)
(22113)
(14922)
(10937)
(10391)
(8811)
(8636)
(8631)
(7770)
(7699)
(7494)
(7402)
(7356)
(7159)
(6739)
(6732)
(6711)
(6661)
(5653)
(5594)
(5527)
(5341)
(5157)
(5148)
(5085)
(5084)
(4628)
(4606)
学科
(38631)
经济(38582)
管理(31086)
(28670)
(22563)
企业(22563)
(13882)
方法(13586)
(13081)
数学(12090)
数学方法(11838)
中国(11262)
(9674)
地方(9556)
(9002)
(8527)
财务(8504)
财务管理(8488)
农业(8434)
企业财务(8122)
业经(7564)
(7301)
贸易(7291)
(7181)
银行(7178)
(7050)
(6912)
(6900)
(6856)
(6626)
机构
学院(134786)
大学(133990)
(57794)
经济(56329)
管理(52157)
研究(48045)
理学(43048)
理学院(42569)
管理学(41818)
管理学院(41566)
中国(40722)
(31610)
(30106)
科学(26861)
(24849)
(23539)
中心(23156)
财经(22839)
研究所(21527)
(21128)
(20551)
北京(20065)
(19002)
(18167)
师范(18072)
(17388)
(17186)
业大(17162)
经济学(16516)
财经大学(16505)
基金
项目(78688)
科学(62336)
研究(60131)
基金(56656)
(48023)
国家(47556)
科学基金(41111)
社会(37237)
社会科(35245)
社会科学(35233)
(29418)
基金项目(29133)
教育(27799)
自然(26691)
自然科(26067)
自然科学(26061)
(25855)
编号(25625)
自然科学基金(25584)
资助(24763)
成果(22190)
课题(18331)
(18187)
重点(17311)
(16869)
(16109)
教育部(15584)
(15529)
人文(15312)
项目编号(15027)
期刊
(74205)
经济(74205)
研究(47814)
中国(32753)
(24758)
管理(20628)
(20589)
金融(20589)
(19671)
科学(16458)
教育(16232)
学报(16061)
农业(13011)
大学(12459)
业经(11527)
技术(11522)
财经(11486)
学学(11294)
经济研究(10746)
问题(10118)
(9895)
(9498)
国际(9109)
图书(7664)
理论(7544)
资源(6908)
实践(6733)
(6733)
现代(6732)
技术经济(6639)
共检索到233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刘建武  
西安市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如外资总量偏少,投资来源单一,投资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不完善、项目准备和包装与国际不接轨、招商方式单一等,最后提出了塑造西安对外开放新形象、开展卓有成效的引资活动、完善投资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投资服务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霞  
随着近几年利用外资规模的大幅度上升,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组建企业集团、加强行业管理、保护民族品牌、吸收高新技术、建立外资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庆行   徐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近两年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绝对数量连续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FDI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庆市是祖国西部的工业重镇,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利用1992-2003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重庆市吸引及利用FDI的现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作用力不大。对今后如何吸引外资及提高外商投资质量,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能华   马德才   程星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在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我们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探求江西如何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应对之策,更显必要和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立才  高玉荣  黄祖辉  
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小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席四  
据统计,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95年为375亿美元,1996年为420亿美元,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二。外商投资企业增多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研究表明,从目前到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康灿华  苏芳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了外资给汽车工业带来的效益及负面影响,提出了汽车工业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整合零部件合资企业等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蒋萍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果的关注。本文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直接利用外资的最新发展事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投资结构、外资成本、假合资和转移价格,提出完善我国直接利用外资效果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华小红  杨荣珍  
一、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 目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是“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资金和数量方面都占半数以上,但是近年来,随着外资发展,其形式也逐渐突破“三资企业”范围,出现了新情况,颇值得研究。 第一、设立控股公司问题。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逐渐增多,并要求在中国设立控股公司。这种控股公司通过掌握子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或其它有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章进  李根伟  
加入 WTO以后 ,对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遵守 ,对世贸组织各项义务的承诺和履行 ,必然要求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调整。这将给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应当采取积极的对策 ,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惠茹  郑彩云  
制约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生产性活动投资的引致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未能形成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的不容乐观的投资环境,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绝对过剩并且素质低下的劳动力,难以适应外商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需要;完善度和成熟度仍然较低的市场体系,提高了外资获利成本。为提高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西部地区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引进,调整引进外资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慕海平  
一、基本态势分析 近两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迅猛,形成了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高峰。至此,吸引外商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1.投资规模 从外商投资总规模看,1992年全国共批准项目40264个,协议金额575.1亿美元,实际金额113亿美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8倍、2.8倍和0.6倍。在外商投资总规模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项目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1992年平均每项协议外资额为120万美元,超过前4年平均90万的水平。利用外资比较集中的江苏、广东和山东三省,100O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分别达到254个、200个和152个。外商投资总规模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兆良  
近年来,安徽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FD I)纷纷涌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吸引、利用FD I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FD I在三次产业间及各产业内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业及房地产等行业。计量分析表明FD I对安徽总产值有较明显拉动作用,并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但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安徽今后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并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FD I的流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