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3)
- 2023(8021)
- 2022(6785)
- 2021(6416)
- 2020(5230)
- 2019(11966)
- 2018(11721)
- 2017(23124)
- 2016(12592)
- 2015(13726)
- 2014(13839)
- 2013(13822)
- 2012(12705)
- 2011(11650)
- 2010(11717)
- 2009(10832)
- 2008(10766)
- 2007(9855)
- 2006(8836)
- 2005(7714)
- 学科
- 济(58038)
- 经济(57875)
- 农(45164)
- 业(40132)
- 农业(30069)
- 管理(27878)
- 方法(21077)
- 企(20106)
- 企业(20106)
- 数学(17346)
- 业经(17207)
- 数学方法(17154)
- 中国(17082)
- 地方(15619)
- 制(11135)
- 学(11097)
- 发(10637)
- 财(10423)
- 农业经济(10146)
- 村(9076)
- 农村(9056)
- 土地(8390)
- 策(8370)
- 理论(8363)
- 发展(8233)
- 展(8226)
- 环境(8218)
- 和(8113)
- 体(7984)
- 贸(7814)
- 机构
- 学院(181237)
- 大学(176923)
- 济(75192)
- 经济(73504)
- 管理(70192)
- 研究(64892)
- 理学(61091)
- 理学院(60365)
- 管理学(59347)
- 管理学院(59014)
- 农(53866)
- 中国(48679)
- 科学(41739)
- 农业(41060)
- 京(37196)
- 业大(35860)
- 所(33199)
- 财(30909)
- 中心(30814)
- 研究所(30267)
- 江(27667)
- 农业大学(25406)
- 财经(24836)
- 范(24776)
- 师范(24580)
- 经(22639)
- 院(22562)
- 省(22367)
- 北京(22365)
- 经济管理(21938)
- 基金
- 项目(127185)
- 科学(100581)
- 基金(92665)
- 研究(91676)
- 家(81775)
- 国家(81000)
- 科学基金(69117)
- 社会(61313)
- 社会科(56726)
- 社会科学(56703)
- 省(50852)
- 基金项目(50299)
- 自然(44181)
- 自然科(43137)
- 自然科学(43123)
- 自然科学基金(42314)
- 划(42039)
- 教育(39117)
- 编号(37585)
- 资助(35980)
- 农(31087)
- 成果(29181)
- 发(28700)
- 重点(28146)
- 部(27961)
- 创(25536)
- 国家社会(25252)
- 课题(24825)
- 性(23953)
- 创新(23893)
共检索到267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艳冰 黄晓军 杨新军
基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两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例,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对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差异。结果表明:1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结构性差异显著,不同脆弱等级的失地农户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2适应能力是影响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程度分异的关键因素;3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在户主年龄、家庭规模、生计类型、征地时间、征地用途和安置方式变量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艳冰 黄晓军 杨新军
基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两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例,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对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差异。结果表明:1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结构性差异显著,不同脆弱等级的失地农户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2适应能力是影响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程度分异的关键因素;3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在户主年龄、家庭规模、生计类型、征地时间、征地用途和安置方式变量下差异显著。最后提出降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毅 聂思言
失地农户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因征地拆迁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其生计策略选择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此,构建失地农户"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生计策略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利用西安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分析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对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并构建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其应用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失地农户可选择的生计策略包括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以外出打工为主和以获取工资性收入为主4种类型。(2)具有不同资本禀赋的家庭在生计策略选择方面存在差异,通过ANP和SVM构建的模型可为失地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提供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 生计脆弱性 云南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泽江
湘粤桂边瑶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当前该区域农户贫困状态正由经济性渐趋脆弱性。本文借鉴Chaudhuri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模型,通过对样本点590户农户的一手数据实施测算,发现该瑶区的农户脆弱性系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区域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结合该区域实情,提出了变更贫困识别、突出地理区域整体联动、实施资源资本化等脆弱性治理的发展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昕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耦合角度加以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和熵值法等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社会、生态、经济三大系统出发,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对农户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子,以此更好地进行生计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该研究区域而言尚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农户可以更为直接地参与其中,说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度。(2)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多样,其中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影响显著。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中,风险变化更胜于其收入提升机遇,表明其系统脆弱性增强,而这正是与农户社会资本欠缺、对乡村旅游机遇的认知不充分有关。结论: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农户生计脆弱性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既有外生冲击力的驱动,同时还与农户自身的社会和认知等资本有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云 董强 饶小龙 赵丽霞
本文通过设计农户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方法,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不同群体的脆弱性表现出差异性,生计资产的单一缺乏或者多元缺乏都是导致农户脆弱性的直接原因。最为脆弱的农户就是多种资产缺乏型农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农户内部结构,并且为扶贫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户 脆弱性 生计资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秦小迪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圣乾 张纪伟
通过对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界定,笔者构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衡量指标,并在5省10县(市)422户农户生计资本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作出评价。结果显示,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不仅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影响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可用资金数量、劳动力的就业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状况。据此,笔者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开展住房贷款,以及制定职业培训规划、以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建议。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脆弱性 可持续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雨欣 李后建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农村数据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户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与农户消费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家庭的外出务工比例越高,农户经济脆弱性程度越低;男性户主外出务工行为对缓解农户经济脆弱性的贡献主要在于应对风险能力的提高上。此外,社会资本对于外出务工的男性户主而言是缓解农户经济脆弱性的重要工具;年龄对农户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呈现倒U型。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探讨外出务工带动农户减贫的效果,以期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凡 朱玉春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资源禀赋 分层模型 秦巴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玉珍
依据农户的理性、生存性、商品性、社会性特征,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边缘区27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75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社会性行为特征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置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宅基地腾退动机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作用程度,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腾退政策的满意程度、社会保障问题、房屋使用年限、家庭成员的赞同、腾退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人均住房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涂冰倩 李后建 唐欢
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户健康受损时,会通过"劳动效应"、"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影响其经济脆弱性,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在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的连接下,通过及时获取信息与资源等对农户经济产生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处理效应模型解决内生偏误问题、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后,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冲击会通过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两条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分项指标则通过信任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男性户主更易因遭受健康冲击而陷入经济脆弱困境,处于劳动年龄的户主在利用社会资本缓解经济脆弱性方面更具优势;而社会资本在缓解健康冲击对农户经济脆弱性中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农村社会中,社会资本等非正式机制逐渐被正式医疗保障机制所替代。在稳健性检验中,构造基于预期贫困定义的贫困脆弱性指标(VEP)进行替换变量回归,进一步证实所得结论。文章的政策涵义在于,应加强对于农户健康风险的管理,并重新挖掘社会资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缓解经济脆弱性,阻断贫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罗万云 郭世豪 贾铖
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事关全国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文章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2020年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测算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较2018年农户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务农型农户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分别提高了5.83个百分点、7.43个百分点;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多以暂时贫困为主,占比20.24%,远高于长期贫困的12.83%。(2)社会资本对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在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中能够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尤其对务农型农户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3)个人及家庭特征、村庄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脆弱性理论,文章结合农户生计风险及外部环境冲击,构建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识别农户相对贫困,按照不同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能为提升脱贫巩固政策的瞄准精度与有效性提供借鉴。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根据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差异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政策,构建抵御返贫风险冲击的社会网络,扩宽非农就业渠道,促进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以提升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