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1)
2023(14498)
2022(12582)
2021(11561)
2020(9768)
2019(22107)
2018(21806)
2017(41471)
2016(23113)
2015(25644)
2014(25404)
2013(25184)
2012(23048)
2011(20564)
2010(20324)
2009(18306)
2008(17770)
2007(15343)
2006(13212)
2005(11161)
作者
(69299)
(57500)
(57088)
(54294)
(36365)
(27598)
(25775)
(22697)
(21904)
(20220)
(19635)
(19414)
(18303)
(17885)
(17693)
(17670)
(17573)
(17136)
(16416)
(16368)
(14606)
(13941)
(13880)
(13074)
(12894)
(12716)
(12708)
(12510)
(11606)
(11476)
学科
(86890)
经济(86795)
管理(61855)
(57905)
(47947)
企业(47947)
方法(41370)
数学(35405)
数学方法(35020)
中国(24756)
(23201)
(22177)
(20470)
业经(19986)
地方(18937)
(15973)
贸易(15968)
农业(15796)
(15450)
理论(15311)
环境(14619)
(14508)
技术(13787)
(13736)
(12923)
财务(12864)
财务管理(12846)
教育(12217)
企业财务(12161)
(12064)
机构
大学(323607)
学院(321250)
管理(125834)
(120090)
经济(117267)
研究(110580)
理学(110300)
理学院(108955)
管理学(106802)
管理学院(106245)
中国(78245)
科学(74822)
(69356)
(61250)
(56795)
业大(55708)
研究所(52806)
(51981)
中心(49358)
农业(48774)
(45785)
(43760)
师范(43215)
北京(43194)
财经(42862)
(40577)
(39147)
(37288)
师范大学(35271)
经济学(35132)
基金
项目(234255)
科学(182419)
基金(169268)
研究(162486)
(151562)
国家(150324)
科学基金(127361)
社会(101164)
社会科(95811)
社会科学(95783)
(91939)
基金项目(91465)
自然(86769)
自然科(84750)
自然科学(84725)
自然科学基金(83186)
(79005)
教育(74016)
资助(68571)
编号(65042)
重点(53250)
成果(51004)
(50058)
(49771)
(48445)
计划(45711)
科研(45679)
创新(45213)
课题(44875)
大学(42290)
期刊
(124609)
经济(124609)
研究(89302)
学报(61935)
中国(56951)
(54080)
科学(53908)
大学(45145)
学学(42906)
管理(42838)
农业(37567)
(36833)
教育(34183)
技术(24986)
(21405)
金融(21405)
业经(20919)
经济研究(19885)
(19719)
财经(19672)
问题(17847)
科技(17665)
图书(17052)
业大(16987)
(16810)
(16746)
资源(15871)
理论(14620)
技术经济(14485)
林业(14356)
共检索到44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璐  张中华  于国栋  
城市文化设施布局是城市更新时期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主要围绕特定区域或特定类型的文化设施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追求使用基于大样本数据的量化分析方法。但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是要创造一种基于文化认同与文化活动的混合使用模式,以实现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标。鉴于此,文化设施布局的研究应当深入探讨文化认同的影响,要以实现城市设施空间和功能复合为目标研究文化设施与其他设施的空间相关性。文章以西安市为例,以GIS技术、POI数据为支撑,研究城市文化设施布局特征,从文化认同和相关设施因素等方面研究其布局机理,发现文化认同是影响经营性文化设施布局的主要因素,商贸娱乐设施较易与文化设施形成多样化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马尧天  欧阳慧  
推进城市群布局低碳化是我国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低碳城市群的基本特征,根据城市群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群低碳排放能力与发育水平、紧凑度呈正相关关系,空间紧凑度、交通紧凑度、产业紧凑度对城市群碳排放能力的影响依次递减,城市群碳排放能力随着紧凑度的提升出现下降趋势。建议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非均衡紧凑化"的城市群空间形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动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以"大集群、小族群"思路建立城市群低碳产业布局体系、营造"楔环结合、廊带成网"的城市群低碳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城市群空间布局低碳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马尧天  欧阳慧  
推进城市群布局低碳化是我国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低碳城市群的基本特征,根据城市群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群低碳排放能力与发育水平、紧凑度呈正相关关系,空间紧凑度、交通紧凑度、产业紧凑度对城市群碳排放能力的影响依次递减,城市群碳排放能力随着紧凑度的提升出现下降趋势。建议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非均衡紧凑化"的城市群空间形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动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以"大集群、小族群"思路建立城市群低碳产业布局体系、营造"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丽  周佳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消费空间对城市的影响作用正日益凸显。咖啡馆作为城市目前兴起的新型消费空间,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运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上海城市咖啡馆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上海咖啡馆总体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是其核心集聚区;(2)不同类型的咖啡馆其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锁咖啡馆相较于独立咖啡馆集聚程度更高,中心依赖性更强,数量等级高的咖啡馆主要集中在商务中心,其中星巴克集中度最高,数量规模最大;(3)消费需求、交通区位条件和土地价格对咖啡馆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其中连锁咖啡馆对交通通达性、消费需求的要求更高,而独立咖啡馆更注重创新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井晓鹏  张海楠  葛娴娴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设施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当前关于养老设施布局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研究"重规范轻需求"、"重定性轻定量"的特点突出。选择西安市老城区为研究范围,从老城区特点和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需求预测+LA模型"的布局方法,从"需求预测—设施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确定"四个层面着手,研究需求导向下的养老设施布局,并且提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设施整合方法,据此实现养老设施的均衡高效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小东  韩昊英  刘爽  唐拥军  
采用区位熵、探索性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教育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严重失衡,华东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华南、华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中国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设施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呈现出“北京—银川—张掖”和“厦门—广州—昆明—拉萨”两条优势带,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高等教育设施表现出了“政区化”分布特征。(3)城市师资规模、人均收入、财政支出、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早  严冬晴  吴波  
将居民按照家庭结构进行分类,并选取了5个不同时期的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家庭结构的居民在选择不同店铺时的出行方式、利用频次、商店位置、商店的选择原因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定量化分析,区分了不同家庭结构居民实际需要的生活圈范围,为居住区的商业布点提供了量化的宏观控制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嘉毅  赵磊  
基于2001~2008年的数据,文章对中国大陆五星级酒店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陆五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省际差异大、分布高度集中;但高度集中分布态势近年来有所弱化,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并显示出清晰的板块化分布格局。基于泊松面板的回归结果表明,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对新生五星级酒店布局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外向程度与人均GDP对新生五星级酒店的区位布局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商业发展水平、投资增量、人口规模并不显著影响新生五星级酒店的区位布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猛  王一涛  
我国高校在省级区域的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和中部各省区高校数量超过西部。通过研究发现,各省人口数量和各省高校分布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省土地面积、各省人均GDP和各省高校数量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各省人均GDP和"每千万人口拥有的高校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省211高校、985高校以及大学排行榜中前200强高校数量的差异远远大于各省高校总数的差异;民办高校的大规模兴起提高了我国高校区域分布在量上的均衡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规划中应加以重视;同时,留用地产业特征明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交通条件要求极高,且距镇中心相对较远,商业金融业则距离镇中心较近,批发零售业特征不明显。因此,留用地产业引入及规划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以交通及距离为引导,商业金融业则应关注产业地块到镇中心的距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悦  李钢  金安楠  黄雨珊  徐蓝青  杨卓  
校外托餐场所作为新型教育辅助设施,主要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食休息服务,已逐渐成为学生在家和学校之外的第三活动空间,值得从空间视角深入探究。论文以西安市雁塔区为研究区,基于校外托餐场所及相关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实地调研方法,解析校外托餐场所的基本功能、布局选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校外托餐场所主要服务对象为低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儿童托管需求的家庭,具有育儿辅助和儿童“中转”“寄存”功能,服务类型包括学生托管、餐饮起居、作业辅导等;(2)空间上多分布在雁塔区中部与北部,呈“东—西”走向,与城区空间形态和各街道发展状况相契合,主要开设在传统中多层小区、高层公寓式小区与单位家属院内,集中于1~5层的低楼层;(3)区域人口、教育环境、投资成本和空间位置影响其布局选址,其中中小学数量与分布、小区数量与分布、距中心城区距离影响较为显著。最后,结合需求群体,从城区、街道、门店3个尺度,系统梳理了影响因素,并结合“双减”政策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洁芦  周珍琦  徐振  
在我国大学生人口逐年增长、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探讨符合大学生需求的设施布局适宜性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步行指数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实践近年来层出不穷,但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基于大学生实际需求的"自下而上"的设施适宜性评估及其相关方面的探讨尚未完全充分展开。本研究依据核密度分析结果选取3个布局模式不同的典型大学,采用百度地图POI爬取技术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ArcGIS分析大学生活设施需求特征,归纳并总结设施布局模式差异及其各类设施需求的异同,探讨设施布局对学生步行出行需求的影响。另从健康视角出发,基于大学生设施需求度和容忍时长,初步提出步行量最优化的步行指数计算方法,以揭示潜在步行量不足区域,为提升大学生步行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推进校园规划更新进程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保羽  马仁锋  
识别和刻画城市设施外部性一直是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论文聚焦文化设施外部性内涵识别,切入文化产业集聚与业态视角探讨不同时期宁波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与文化企业微区位的空间耦合,甄别文化设施的文化产业发展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2010—2020年宁波中心城区文化设施集聚格局由“双核多点”演变为“团状三核多点”,原有集聚核心的规模不断成长,新的集聚点也不断涌现;(2) 2010—2020年,文化企业集聚格局由“团状单核多点”演变成“团状三核多点”,业态丰度自三江口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向外围逐渐衰减;(3)文化设施与文化企业的聚集格局演变基本一致,均由单核或双核多点演变为“三核多点”;(4)文化设施的外部性表现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的规模增长和业态结构完善,核心路径是文化氛围营造、文商复合、文化消费力提高等。研究成果开拓了城市设施外部性研究新视角,可为城市文化设施布局和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