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8)
2023(8429)
2022(7238)
2021(6893)
2020(5787)
2019(13559)
2018(13458)
2017(26084)
2016(14579)
2015(16681)
2014(17032)
2013(17049)
2012(16262)
2011(14821)
2010(15218)
2009(14481)
2008(14809)
2007(14040)
2006(12372)
2005(11061)
作者
(44460)
(37989)
(37718)
(35924)
(23529)
(18372)
(17160)
(14931)
(14092)
(13460)
(12840)
(12639)
(12034)
(11753)
(11751)
(11700)
(11580)
(10956)
(10940)
(10748)
(9578)
(9465)
(9306)
(8710)
(8680)
(8619)
(8583)
(8254)
(7904)
(7748)
学科
(67313)
经济(67247)
(49814)
(46158)
管理(34457)
农业(32982)
方法(27638)
(24978)
企业(24978)
数学(24605)
数学方法(24325)
业经(19321)
中国(16010)
地方(14465)
(14079)
(13500)
(13383)
农业经济(12388)
(12143)
贸易(12139)
(11818)
(11588)
(9778)
发展(9617)
(9600)
(9582)
银行(9555)
(9531)
农村(9508)
(9450)
机构
学院(220876)
大学(217017)
(90244)
经济(88229)
管理(81689)
研究(75183)
理学(70354)
理学院(69521)
管理学(68135)
管理学院(67749)
(61803)
中国(58935)
科学(48068)
农业(47619)
(45668)
业大(41392)
(39940)
(38899)
中心(36612)
研究所(36099)
(35173)
财经(30504)
(29921)
师范(29635)
农业大学(29416)
北京(28297)
(27684)
(27542)
经济学(26536)
(26184)
基金
项目(140726)
科学(108769)
研究(103749)
基金(99718)
(86728)
国家(85849)
科学基金(71977)
社会(64540)
社会科(60510)
社会科学(60487)
(57197)
基金项目(53510)
(46671)
教育(46610)
自然(45397)
编号(44733)
自然科(44269)
自然科学(44254)
自然科学基金(43447)
资助(40331)
成果(36432)
(34470)
(31730)
(31380)
重点(31291)
课题(29793)
(28343)
科研(26918)
(26518)
创新(26484)
期刊
(109060)
经济(109060)
(66965)
研究(60976)
中国(46463)
农业(45450)
学报(39180)
科学(35099)
大学(29918)
(29730)
学学(28521)
业经(24561)
管理(23864)
(22601)
金融(22601)
教育(22170)
(21262)
技术(18587)
问题(16076)
(15048)
农业经济(14935)
财经(14874)
农村(14765)
(14765)
经济研究(14150)
(12770)
世界(12475)
技术经济(11813)
业大(11701)
经济问题(11589)
共检索到33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玲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中的二级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西安市城中村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农民朝城市单向线性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农民接受城市文化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同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侠  赵德义  朱晓东  彭补拙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伯侨  阮婷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晓黎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就业、定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中村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市发展中缺乏前期的“疏导”予案,等问题累积大了,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大的成本来解决。我们主张大中城市郊区农村的村委会可以主动为农民工朋友建立相对稳定的居住社区。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居住的费用, 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缓解城中村改造的压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城中村”这一新生事物。“城中村”农民也随之急剧分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点,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本文以陕西省的付村、梁村、彭村、南村、北村和东村6个村庄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系统地考察转型时期的“城中村”农民分化及其特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丽  李九全  
基于空间剥夺理论,选取123份网络文帖,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 17.0软件分析西安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结构。西安城中村改造加剧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从资源、情感和机会三方面形成了多重剥夺结构。在资源空间剥夺中,主要产生了由居住、餐饮、娱乐、购物构成的生活类型空间剥夺;情感空间主要体现在与梦想、氛围、怀恋、热闹、亲近等词汇相关的诸多方面,并随着其物质载体的消逝而产生了情感空间剥夺;机会空间剥夺表现在降低其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主客观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去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叉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贾俊民  
基于市民身份的社会学视角,以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演变效果为焦点,提出了一个市民性的六因子概念模型:市民理性精神、市民职业性、市民生活方式、市民社会保障性、市民社会参与性及市民政治自治性。从保定市薛刘营村抽取267位村民收集数据资料,分别用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村民市民化六个维度的演变呈现出不同步性;同时,这六个因子又共同组成了一个更高级因子——市民性的完整表征。最后提出需要通过市民教育、就业服务、完善市民权制度和建立市民化监测指标体系来进一步促进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珊珊  曹斌  毛加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城中村”改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中村改造的诸因素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改变了以往利用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大的缺点,为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了崭新思路和科学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