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7)
2023(11546)
2022(9714)
2021(9131)
2020(7708)
2019(18039)
2018(17693)
2017(34162)
2016(18153)
2015(20433)
2014(20431)
2013(20119)
2012(18364)
2011(16557)
2010(16243)
2009(15140)
2008(14856)
2007(13428)
2006(11154)
2005(9316)
作者
(51625)
(43686)
(43216)
(41399)
(27226)
(21091)
(20034)
(17159)
(16382)
(15206)
(14706)
(14520)
(13660)
(13508)
(13461)
(13212)
(13142)
(12770)
(12369)
(12362)
(10669)
(10478)
(10425)
(9997)
(9937)
(9761)
(9451)
(9449)
(8744)
(8694)
学科
(78455)
经济(78374)
(51684)
管理(49114)
方法(39467)
(39008)
企业(39008)
数学(35648)
数学方法(35211)
(31055)
农业(20595)
中国(19543)
(19125)
业经(18820)
地方(15702)
(14508)
(14040)
贸易(14037)
(13859)
(13628)
(12175)
财务(12130)
财务管理(12099)
企业财务(11460)
(10833)
(10764)
银行(10741)
理论(10699)
技术(10644)
环境(10617)
机构
学院(261713)
大学(260737)
(107364)
经济(105104)
管理(105085)
理学(91980)
理学院(90969)
管理学(89311)
管理学院(88810)
研究(81728)
中国(61179)
(52724)
科学(50384)
(46948)
(46241)
中心(40502)
业大(40366)
(39766)
财经(38706)
(37684)
研究所(36415)
农业(35469)
(35209)
(34399)
师范(34070)
经济学(33347)
北京(32048)
经济学院(30445)
(30222)
(29060)
基金
项目(183152)
科学(145882)
基金(135512)
研究(132225)
(117373)
国家(116416)
科学基金(101666)
社会(86048)
社会科(81486)
社会科学(81465)
基金项目(72896)
(72040)
自然(66342)
自然科(64872)
自然科学(64855)
自然科学基金(63692)
教育(61082)
(60065)
资助(54496)
编号(53920)
成果(42119)
(40781)
重点(40602)
(39115)
(38101)
国家社会(35976)
课题(35695)
科研(35674)
创新(35607)
教育部(35280)
期刊
(112178)
经济(112178)
研究(68571)
(45722)
中国(44619)
学报(39774)
科学(38167)
(36404)
管理(33873)
大学(30715)
农业(30490)
学学(29223)
技术(22991)
业经(22023)
教育(21943)
(21848)
金融(21848)
财经(18337)
经济研究(16945)
(15676)
问题(15659)
(13809)
(13793)
统计(13722)
技术经济(13047)
(12482)
图书(12315)
理论(12310)
商业(11994)
资源(11988)
共检索到36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丽  李九全  
基于空间剥夺理论,选取123份网络文帖,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 17.0软件分析西安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结构。西安城中村改造加剧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从资源、情感和机会三方面形成了多重剥夺结构。在资源空间剥夺中,主要产生了由居住、餐饮、娱乐、购物构成的生活类型空间剥夺;情感空间主要体现在与梦想、氛围、怀恋、热闹、亲近等词汇相关的诸多方面,并随着其物质载体的消逝而产生了情感空间剥夺;机会空间剥夺表现在降低其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主客观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去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邰浩  
城中村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但以往的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却经常被忽视,进而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概括了流动人口的居住特征与需求,继而提出了一套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需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并应用于深圳市五和、坂田、杨美三个城中村的改造规划中。最后,从政府、开发商、居民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与保障措施。作为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一次有益实践,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城中村流动人口和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兼具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溪  王梦园  董欣  陈欣  路金霞  
近年来,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大规模推进,流动人口的安置工作已成为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然而,现阶段的政策和研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缺乏基于城中村居民个体行为空间选择的"理性"视角。因此,文章基于贝叶斯决策树,模拟和预测了城中村拆迁之后流动人口搬迁选择过程中的偏好、决策路径及其内在机制,发现流动人口择居的首要选择是向更外围的城中村"蛙跳式"迁徒。现阶段,由于保障房资源稀缺、配置不均、"门槛"较高、对流动人口照顾不够等因素,保障房难以替代城中村成为流动人口的下一个归宿。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目前保障房建设及相关政策实施的状况,证明了政策偏差的存在,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晓英  
2009年以来北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这场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变革,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括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对"城中村"改造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城中村"改造周边地区可能面临更深的发展困境,应通过合作治理寻求解决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问题的治理之道。目前北京已经具备了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基本条件,可以在"市区政府是主导、乡村组织是枢纽、社区成员是核心、社会团体和社会单位(企业)是支撑、专业NGO是助推器"的合作治理框架下,以生活设施改造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兼顾尚待城市化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玲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中的二级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西安市城中村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农民朝城市单向线性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农民接受城市文化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同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较差。3家庭就业人数、未成年及老人数、住京时长、收入、受教育程度、行业、交通工具选择等对其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城市弱势群体工作居住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珊珊  曹斌  毛加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城中村”改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中村改造的诸因素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改变了以往利用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大的缺点,为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了崭新思路和科学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