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85)
- 2023(2487)
- 2022(2173)
- 2021(2144)
- 2020(1784)
- 2019(3995)
- 2018(3833)
- 2017(7199)
- 2016(4185)
- 2015(4548)
- 2014(4514)
- 2013(4376)
- 2012(4001)
- 2011(3576)
- 2010(3530)
- 2009(3383)
- 2008(3233)
- 2007(2932)
- 2006(2722)
- 2005(2375)
- 学科
- 济(16205)
- 经济(16187)
- 业(10424)
- 农(9979)
- 农业(8161)
- 管理(7855)
- 方法(6796)
- 劳(6027)
- 劳动(6010)
- 中国(5605)
- 数学(4847)
- 地方(4833)
- 数学方法(4810)
- 财(4121)
- 企(3940)
- 企业(3940)
- 人口(3808)
- 业经(3618)
- 动力(3520)
- 劳动力(3507)
- 农业劳动(3346)
- 农业人口(3282)
- 理论(3181)
- 收入(3155)
- 财政(2892)
- 学(2724)
- 家(2651)
- 体(2591)
- 动(2578)
- 分配(2462)
- 机构
- 学院(57174)
- 大学(54985)
- 管理(21517)
- 济(21313)
- 经济(20905)
- 研究(18840)
- 理学(18622)
- 理学院(18337)
- 管理学(17876)
- 管理学院(17741)
- 中国(14028)
- 科学(11789)
- 京(11109)
- 财(11001)
- 范(10360)
- 师范(10280)
- 游(9880)
- 旅(9839)
- 旅游(9714)
- 农(9301)
- 所(9100)
- 江(8716)
- 中心(8562)
- 财经(8528)
- 师范大学(8264)
- 研究所(8195)
- 经(7772)
- 业大(7413)
- 州(7249)
- 北京(7166)
- 基金
- 项目(38407)
- 科学(30786)
- 研究(28396)
- 基金(28361)
- 家(24245)
- 国家(24007)
- 科学基金(20946)
- 社会(19356)
- 社会科(18292)
- 社会科学(18287)
- 基金项目(15661)
- 省(15514)
- 自然(12908)
- 教育(12889)
- 自然科(12574)
- 自然科学(12572)
- 划(12571)
- 自然科学基金(12360)
- 资助(12357)
- 编号(11144)
- 发(8964)
- 成果(8856)
- 重点(8229)
- 部(8177)
- 国家社会(8136)
- 课题(7659)
- 人文(7648)
- 发展(7264)
- 创(7221)
- 教育部(7200)
共检索到84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舒媛 白凯
"地方"与"流动性"理论是近年来文化地理与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命题,但以往该领域研究相对忽视了旅游劳工移民这一重要对象群体。为此,该研究在建构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概念模型基础上,以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区西安回坊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回坊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由宗教依恋、物质依恋、社交依恋3个维度构成;(2)劳工移民对正面情感的感知较少,只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一类的基本积极情绪,而对负面情感的感知较为全面,包括愤怒、耻辱、忧虑、嫉妒、内疚、悲哀;(3)宗教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物质依恋的影响次之,社交依恋的影响最小;(4)回坊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劳工移民在回坊的总体融入程度较低,目前仅满足了其基本的宗教信仰需求和物质生活需求,而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同时为深入理解少数民族移民问题及社区管理提供基本科学参照,助力城市民族旅游社区有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舒媛 白凯
地方与"流动性"理论是近年来文化地理与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命题,但以往该领域研究相对忽视了旅游劳工移民这一重要对象群体。为此,该研究在建构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概念模型基础上,以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区西安回坊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回坊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由宗教依恋、物质依恋、社交依恋3个维度构成;(2)劳工移民对正面情感的感知较少,只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一类的基本积极情绪,而对负面情感的感知较为全面,包括愤怒、耻辱、忧虑、嫉妒、内疚、悲哀;(3)宗教依恋对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姜辽 李甜甜
本文以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探讨旅游劳工移民在周庄的存在原因、存在方式、存在意义及其转化。研究发现,地理空间邻近性、就业机遇和宏观经济背景是重要的存在前提,文化传统、亲人关系、乡缘关系是又一个存在原因。除了老板在场雇佣关系和老板缺场的雇佣关系之外,师徒雇佣关系、亲情雇佣关系、乡缘雇佣或合作关系、组织关系共同建构了旅游劳工移民在周庄的存在方式。商业价值是旅游劳工移民存在的最初意义,随着居住时间的渐长,部分旅游劳工移民已与周庄其他存在者建立了密切的朋友关系,更有一批人开始了深层次亲情制造和家的建构实践,
关键词:
旅游 劳工移民 存在主义 古镇 周庄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陈勇
工业化与国内劳工移民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埃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拉动了农村劳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劳工移民在实现部门和地域转移的同时,推动了埃及工业化进程。纳赛尔时期是埃及国内劳工移民的黄金时期,劳工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埃及劳工移民的绝对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国内劳工移民率下降;劳工移民陷入职业地位和财产收入难以提升的困境,向上的社会流动也不断受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工业化停滞不前和过度城市化,劳工移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亦是重
关键词:
埃及 国内劳工移民 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三百 黄薇 洪俊杰 王春华
本文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城市规模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幸福感呈U型关系,曲线最低点处市辖区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左右。城市中来自相异省份的新移民可从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出发,采取共赢、利他不损己或利己不损他的行为模式,提升集体幸福感,来自本省或相似省份新移民的理性行为模式是选择前往这些省市中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而当前我国城市移民净流动量的空间格局表明,新移民总体而言未能采取合理的行为模式实现个人和集体幸福感的帕累托改进,在地理空间选择上存在客观非理性现象。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引导移民在空间上实现理性选择,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体系,并提升居民个人和集体幸福感。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幸福感 移民空间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三百 白金兰
本文基于中国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个人年收入与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获得户籍迁移者与城市原居民的"收入-幸福"饱和点为年收入5.47万元,未获得户籍者的这一数值高达37万元,从年收入层面来看多数居民的"幸福拐点"尚未到来。进一步运用平均处理效应估计方法,考察迁移行为和户籍身份对城市移民幸福感的影响。线性假定的模型发现,考察迁移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个体异质性,估计结果则表明获取户籍迁移并未降低迁移者的幸福感,未获取户籍迁移则降低了迁移者的幸福感。非线性假定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未获取户籍迁移者的幸福感显著低于获取户籍迁移者。可见,未获取户籍迁移者幸福感更低,并不能被迁移行为本身所解释,...
关键词:
幸福感 人口迁移 户籍身份 平均处理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燕琴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粟路军 胡萱
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都应将提升人类福祉作为重要目标,因而有关幸福感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很早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迅速在多学科领域展开,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推动着幸福感在研究层面与多元学科渗透,逐渐形成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综合发展的交叉学科体系,并呈现出交融并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不同学科领域对幸福感的探索和论证为旅游领域的幸福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研究积累,特别是为旅游者幸福感的基础理论、理论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基础和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妥艳媜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旅游作为人类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已融入更多人的生活,继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个体的生命系统在旅游中得以开放、拓展与提升,人们在其中探索未知,开阔思维,促进社交,增进对未知世界和他人的了解。今天,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晓晓 范恒 陈彩娟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旅游幸福感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结合个别访谈,对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编制出大学生旅游幸福感问卷。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旅游幸福感包括幸福体验、生命提升、积极关系、自我成长、自主掌控和生活满意6个维度(KMO=0.887,P<0.01)。数据显示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大学生旅游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幸福感 内容结构 量表编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欣 程振锋 王国成
旅游业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提升国民幸福感。基于体验价值这一全新视角,聚焦旅游的微观家庭团体,采用准自然实验样本和具有大数据关联分析特点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成员幸福感的重要组成要素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家庭旅游过程中,旅游体验通过感官及功能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等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旅游参与行为显著影响着家庭成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结论明晰了旅游体验因素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机理,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杨 白凯 马耀峰
选择赴藏旅游者的网络游记为研究内容,基于旅游系统模型理论,运用个案研究及文本情感分析法,对赴藏旅游者幸福感的时空结构与特征进行了初步建构分析。研究发现:(1)赴藏旅游者的幸福感具有历时性特征,其时间结构遵循"游前神往-游中沉浸-游后反思"的基本逻辑动态变化;(2)围绕"想象空间-多元体验空间-回忆空间"的基本架构,赴藏旅游者的幸福感依据游程、地域的转移而循环往复,具有空间非匀质性;(3)旅游者幸福感的三元结构,即"目的地意象识别-非负面评价-积极情感体验",具有协同性;(4)在游程的不同阶段,旅游者幸福感的要素结构在"客源地/通道及目的地-旅游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断重构,主导特征呈现交替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旅游 幸福感 时空结构 特征 西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刘涛 谢小凤 黄雷 张凤英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其中,实验一检验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效果及作用机制;实验二进一步对比不同回忆内容的疗愈效果差异;实验三验证不同时期的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回忆过往旅游经历一方面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增强老年人当下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存在意义感增强老年人回溯幸福感,对老年心理问题具有疗愈作用。此外,相比于回忆过往生活经历,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尤其是早年旅游经历的疗愈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仅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探讨了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剖析了旅游对个体生命的整体意义,还证明了旅游经历在心理问题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了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晓 白长虹
目前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普遍借用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这种借用将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局限于情感要素,而忽视了旅游体验的价值和意义。借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使得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化和术语使用存在模糊和混淆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借助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对现有国外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研究发现,早期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者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欠缺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的深入挖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意识到直接借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开始转向从实现主义视角理解旅游者幸福感。这一研究转向不仅引发了学界对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反思和拓展,还为未来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