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0)
- 2023(2612)
- 2022(2114)
- 2021(2057)
- 2020(1537)
- 2019(3391)
- 2018(3465)
- 2017(5665)
- 2016(3545)
- 2015(4035)
- 2014(4016)
- 2013(3798)
- 2012(3715)
- 2011(3316)
- 2010(3714)
- 2009(3478)
- 2008(3386)
- 2007(3111)
- 2006(2924)
- 2005(2928)
- 学科
- 管理(9869)
- 济(9251)
- 经济(9225)
- 业(6903)
- 企(5530)
- 企业(5530)
- 中国(4281)
- 农(4264)
- 制(3966)
- 教学(3876)
- 教育(3820)
- 理论(3760)
- 财(3043)
- 地方(3000)
- 银(2983)
- 银行(2983)
- 学(2960)
- 行(2873)
- 业经(2840)
- 农业(2740)
- 学法(2732)
- 教学法(2732)
- 融(2399)
- 金融(2399)
- 制度(2278)
- 度(2278)
- 环境(2276)
- 体(2254)
- 学理(2214)
- 学理论(2214)
- 机构
- 学院(44119)
- 大学(43975)
- 研究(15373)
- 济(13828)
- 管理(13756)
- 中国(13672)
- 经济(13218)
- 理学(10318)
- 理学院(10173)
- 京(10110)
- 江(9987)
- 管理学(9928)
- 管理学院(9840)
- 财(8974)
- 科学(8752)
- 中心(8560)
- 州(7926)
- 范(7681)
- 师范(7599)
- 所(7472)
- 省(7231)
- 农(7180)
- 北京(6850)
- 技术(6534)
- 职业(6400)
- 研究所(6336)
- 教育(6042)
- 财经(6034)
- 师范大学(5999)
- 银(5818)
共检索到85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源钢
西安是具有三千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古都之一。中国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朝,统一六国的秦朝,建立汉制的汉朝,至封建鼎盛的唐朝,前后共有十一个朝代在西安地区建都。西安不仅是一座古城,也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著名的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城市的近代革命历史文脉大都在旧城内,有八路军办事处、新城皇楼、杨虎城、张学良公馆、西京办事处等。西安城市历史文脉的特点是:1、历史跨度大;2、地域分布广,且各个时代都有比较相对明确的分区;3、对西安城市关系最密切的是明清和唐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萨兆为
整体保护古都风貌刍议萨兆为北京,建城三千余年,曾为古燕都城,辽金以来,又是历朝国都。解放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建设,成就巨大。特别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速度大幅度提高,面貌日新月异。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都,正屹立在祖国东方。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亦锋
南京有 2 5 0 0年的城市建设历史 ,有 10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或诗人赞赏南京天然地形为“虎踞龙盘”。南京从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自然山水环境而构思规划。南京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城建布局主要走三个轴线。至今我们透过遗存的城基和城廓格局 ,仍可以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余韵。南京具有自己独特的山川风貌和文化遗产 ,其现代规划建设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古城保护与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历史矛盾尖锐 ,这是现代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关注的主题。历史上形成“金陵帝王气”的自然地理环境已经遭到破坏。建设城市新区是保存古都风貌的重要措施。规划设想发挥南京的天然与人文景观交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少文 张婷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0多处,地上遗址10000余处,特有文化积淀和历史文化风貌造就了西安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为响应国家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号召,结合古城西安的地域特点,电网企业在发挥自身职能同时更要努力投入到文化古城风貌保护工作中,做好供电服务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体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貌。首先,中国政府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辩证性,这充分反映在厚植外交思想指导、守正和平发展道路、创新国际战略思维、保持外交战略清醒四大方面;其次,外交实践指向鲜明,其核心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并有力彰显其中国特色、时代属性和世界意义。在世界处在十字路口的当下,中国外交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强保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
大变局 中国外交 时代风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金楼 王宇雄
精准扶贫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30余年扶贫开发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它不同于以往粗放扶贫的漫灌式扶贫,旨在精准式扶贫,在帮扶贫困农民实现物质上脱贫的同时也注重对其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农民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贫困意识,破解他们等、靠、要的懒人思维,在"五个一批"的扶贫路径中引导贫困农民树立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新价值观。通过引导,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促进他们主动脱贫致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敏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保护工作因此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同时,大多数城市的整体风貌不复存在或岌岌可危。基于此,选择了影响城市整体风貌的八个重要因子,即城市轮廓线、高度与尺度、建筑、空间肌理、街道格局、重要景观点、绿化、容积率,阐述保护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
历史城市 整体风貌 城市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明喜 何莲 刘暾
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是我国针对现阶段农村发展现状提出的重要思想,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实施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经济产业链,还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通过制定合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地区发展方案,在振兴农村经济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通过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居风貌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同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经济振兴 民居风貌保护 文化保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常春 吕昀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传统村镇 保护 谱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石小云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的制度,对新形势下城商行公司治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是现阶段深化银行业改革的重点任务,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实现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保障,也是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西安银行的治理实践,对城商行公司治理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城商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宇恒 吴锐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面貌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其迅猛,乡村居民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乡村面貌杂乱,失去了中国乡村的固有风貌。在参与浙江长兴新农村五个典型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长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矛盾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新农村 更新实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沈祖祥 林弈言
中国最著名的8个古都城市(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并没有把“八大古都”作为其城市名片,这是认识不到位和缺乏策略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用古都文化铸造现代旅游之魂”的构想及5个具体策略:以文化铸造古都旅游之魂、以文化丰富古都旅游内涵、以文化提升古都城市旅游的品位、以文化树立古都城市独特旅游形象、以古都文化开拓海外市场。
关键词:
古都 文化旅游 城市名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昌新
以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脉络为背景,采用主客体关系分析视角,对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勾画了以时间为线索的城市风貌研究历史视野的演化轨迹,并提出国外研究历史视野"三视角"、"六领域"和国内"三视角"、"五领域"的主张,力图阐明不同时期城市设计主流思潮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风貌研究的时代主题和目标。最后,指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和复杂性科学将是未来城市风貌研究的主导领域和主要方法。
关键词:
城市风貌研究 历史视野 综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工声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根据这几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改进个人征信管理的工作实践,我对征信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认为,加强和改进个人征信管理,能够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从而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也为构建和谐有序的金融稳定环境夯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