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0)
- 2023(9259)
- 2022(7704)
- 2021(6699)
- 2020(5342)
- 2019(11923)
- 2018(11723)
- 2017(21966)
- 2016(11393)
- 2015(12913)
- 2014(13074)
- 2013(13157)
- 2012(12852)
- 2011(12099)
- 2010(12432)
- 2009(11430)
- 2008(11079)
- 2007(10125)
- 2006(9509)
- 2005(9097)
- 学科
- 济(77226)
- 经济(77175)
- 管理(31809)
- 业(31087)
- 地方(25221)
- 企(22387)
- 企业(22387)
- 中国(20995)
- 方法(19647)
- 农(17215)
- 数学(16963)
- 数学方法(16882)
- 地方经济(15840)
- 业经(15717)
- 技术(15036)
- 学(13558)
- 农业(12676)
- 发(11635)
- 环境(11440)
- 融(10939)
- 金融(10938)
- 贸(10565)
- 贸易(10553)
- 易(10052)
- 银(10003)
- 银行(9988)
- 行(9868)
- 制(9862)
- 产业(9180)
- 财(8574)
- 机构
- 学院(179729)
- 大学(176211)
- 济(87622)
- 经济(85948)
- 研究(73451)
- 管理(62989)
- 中国(54710)
- 理学(51989)
- 理学院(51326)
- 管理学(50612)
- 管理学院(50263)
- 科学(42924)
- 京(39015)
- 所(38297)
- 财(35166)
- 研究所(34359)
- 中心(31635)
- 农(29915)
- 江(29103)
- 经济学(27822)
- 财经(27069)
- 院(26251)
- 北京(25833)
- 范(25285)
- 师范(25065)
- 经济学院(24634)
- 业大(24322)
- 经(24308)
- 州(23427)
- 科学院(23132)
- 基金
- 项目(110838)
- 科学(86976)
- 研究(83173)
- 基金(77845)
- 家(68003)
- 国家(67438)
- 科学基金(56494)
- 社会(54696)
- 社会科(52008)
- 社会科学(51999)
- 省(44772)
- 基金项目(40497)
- 划(36853)
- 教育(36106)
- 自然(33102)
- 编号(32507)
- 自然科(32210)
- 自然科学(32202)
- 发(32140)
- 自然科学基金(31572)
- 资助(31393)
- 发展(26364)
- 成果(26134)
- 展(25943)
- 重点(25936)
- 课题(24403)
- 部(23842)
- 创(23671)
- 国家社会(23156)
- 创新(22378)
共检索到301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康维海 韩尚才
东川工业园区是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体园区,也是一个老工业园区。该园区通过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地、处置闲置地并整合了零散用地,实现了园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园区优化布局,积极打造形成"产业集群",即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在一定区域内将相关企业进行集聚,并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可以使相关产业得到较好发展,进而达到合理、集约用地的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景琦
工业园区在存量规划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空间治理难题。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治理,基于存量规划形塑了工业园区的新空间格局,进而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上虞区虽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但政府面对工业园区存量规划空间内细碎化的产权,却面临着空间治权不足的困境;工业园区内的农民工多租住在镇区生活空间的违建房中,政府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直接瓦解了镇区内的房屋租赁市场,间接影响到了园区内企业的劳动雇佣关系,最终推动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该模式为空间利用秩序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关键词:
利益主体 多重空间属性 治理 空间联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新 吴翔宇 余侃华
工业园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阵地,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城镇化新阶段的重要议题,把握时代变革之趋势,推动工业园由传统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向绿色低碳生态化模式演进,是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绿色生态特有的价值赋能,从价值转变、发展变革、技术创新三方面详细探讨了绿色发展视阈下工业园空间拓展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对陕西省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例分析,在辩证、理性的确证其绿色发展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分析以强基汇能、高效畅通、化链组网、孕能嵌链、机制传导为规划响应的工业园绿色发展模式,以期为实现工业园的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工业园转型 空间规划 规划响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星
1992年8月5日到8日,我用4天时间,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一点调查.在开发区,同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工商物价局的同志进行座谈;参观了大连保税区、工业团地、石油化工区、五彩城商贸区和大窑湾港区;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情况报告于下. 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从1984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八年创业,已经在一片盐碱滩涂和丘陵起伏的山野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开发面积,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中俊 包训文
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开发区 系统分析 产业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渔村
14年前,这里曾是芦苇、水稻、烂泥塘;14年前,这里还是小桥、流水、田埂道。可今天,14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高楼丛立,绿树掩映,喷泉广场,倩影摇曳,人车穿行其间,宛为一幅动人的现代化城市水粉画!一位前来投资的老华桥惊喜地说:“这里简直是海市蜃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纪昌 侯洁琼 张奇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文章以2010年建设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个东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未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个东部城市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取倾向性匹配得分方法重新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证明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仍可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伟 朱宏亮
资金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不可或缺,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能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获取建设资金,优化融资模式,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融资模式包括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两类,其中许多模式都可以灵活组合为开发区所用。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府机构、企业”的双重性质以及开发区的预期收入结构,决定了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合适的形式,以企业融资为主体,项目融资为补充,充分吸收政策性补贴和贷款,为开发区发展筹集宝贵的建设资金。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融资 项目融资 融资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学军 万明 邓波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园区商业经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促进产业和城镇的有机互动,推动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转型升级。然而,学者们对发展园区商业经济的理论研究较少,这使得园区商业经济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园区商业经济服务主体需求和内容为研究重点,构建园区商业经济的三阶段(即邻里级、社区级、新城级)发展模式。最后,以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9为例,探讨选择商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洪聚
加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开发力度张洪聚(一)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实行特区的某此政策。”同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毛旭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与运作□毛旭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于1993年5月正式投入建设,至今已走过了三年多的艰苦创业历程。三年多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人以小平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伟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政府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即:国家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兴办的与其所在的沿海大中城市保持隶属关系和享受部分优惠政策的经济开发开放区域。它与国际上的出口加工区较为类似,这是最初设计的定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面向世界,对内面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智 叶尔肯·吾扎提 梁宜 张若琰 刘卫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先导力量,引领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增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格局是否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又如何表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议题。文章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当地经济作用关系归纳为增速效应与溢出效应两种形式,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等空间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刻画,研究发现:①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以及增加值分布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主要集中在由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以北的沿海经济带组成的反"L"形区域。②高增速效应区域由西北转向东部沿海,最后集中于长江经济带,而高溢出效应区域则由西部转向东南,最终集中于中部地区。③根据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数值关系,可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的作用类型分为高增速高溢出、低增速高溢出、高增速低溢出以及低增速低溢出效应四种类型。其中高—高型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中游,高—低型分布在西北以及东部沿海,低—高型分布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而低—低型则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和江苏以及内蒙古、甘肃和陕西一带。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更进一步地加强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文章提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增速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均衡发展,提升自身增速的同时,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网络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