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1)
- 2023(6213)
- 2022(5258)
- 2021(5058)
- 2020(4128)
- 2019(9250)
- 2018(9083)
- 2017(17560)
- 2016(9625)
- 2015(10744)
- 2014(10780)
- 2013(10825)
- 2012(10322)
- 2011(9631)
- 2010(10137)
- 2009(9684)
- 2008(9818)
- 2007(9446)
- 2006(8742)
- 2005(8108)
- 学科
- 农(48573)
- 济(44049)
- 经济(43982)
- 业(36873)
- 农业(32504)
- 管理(21036)
- 业经(17199)
- 企(16573)
- 企业(16573)
- 中国(13036)
- 农业经济(12365)
- 制(11405)
- 发(10559)
- 方法(10193)
- 地方(9711)
- 村(9454)
- 农村(9436)
- 财(9307)
- 学(9268)
- 发展(9190)
- 展(9162)
- 策(8474)
- 体(8246)
- 银(7866)
- 银行(7861)
- 土地(7712)
- 收入(7709)
- 建设(7687)
- 数学(7651)
- 劳(7612)
- 机构
- 学院(147944)
- 大学(144996)
- 济(62751)
- 经济(61426)
- 管理(54278)
- 研究(52938)
- 理学(45586)
- 农(45340)
- 理学院(45090)
- 管理学(44372)
- 管理学院(44109)
- 中国(43320)
- 农业(33707)
- 科学(30747)
- 京(30732)
- 财(29155)
- 所(27782)
- 业大(26777)
- 中心(25349)
- 江(24586)
- 研究所(24452)
- 范(22500)
- 师范(22420)
- 财经(21916)
- 农业大学(20382)
- 经(19691)
- 北京(19641)
- 州(19484)
- 省(18652)
- 经济管理(17950)
- 基金
- 项目(87106)
- 研究(70106)
- 科学(68345)
- 基金(62062)
- 家(53781)
- 国家(52751)
- 社会(44900)
- 科学基金(43856)
- 社会科(41829)
- 社会科学(41813)
- 省(34805)
- 基金项目(32753)
- 编号(31178)
- 教育(30061)
- 划(28080)
- 农(27394)
- 成果(27009)
- 自然(25131)
- 自然科(24433)
- 自然科学(24429)
- 自然科学基金(23995)
- 资助(23795)
- 发(20446)
- 课题(20391)
- 部(19934)
- 性(19273)
- 重点(19221)
- 制(18196)
- 国家社会(18185)
- 创(17603)
共检索到245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振宇
该文以黑水城社会文书、西夏法典和传世文献互相印证,对西夏农村家庭的生计问题进行讨论。一般农村家庭土地数量在40—100亩左右。为耕作方便,农户可通过买卖或租地方式将分块土地进行整合,其实际土地量因土地自由买卖呈现动态变化。一般农户拥有2—3头左右的大型牲畜,基本可以满足农耕需求;农具多种多样,但铁质农具一般需要购买。家庭收入以小麦、大麦等粮食为主,亩产约0. 9石;家庭支出则主要有赋税支出和日常生活支出。总体而言,西夏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处于中下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吉峰 陈以博
通过对湖北潜江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实地考察,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给照护者生计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照护者年龄、文化、健康、老人失能等级、失能老人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因素在保护家庭照护者生计方面的效果十分微弱。基于此,提出了保护照护者生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吉峰
本文利用湖北省潜江市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失能等级、照护者资源与生计活动等因素对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人的失能等级对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最强;照护者人力资源、生计活动是影响照护者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老人其他子女资源、社区资源与家庭经济资源对缓解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缓解照护者压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失能老人 家庭照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迁移 老年人 家庭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迁移 老年人 家庭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吉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村创业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研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的影响,并就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生计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异质性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农业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对非农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的边际贡献最大,物质资本对农业创业行为边际贡献最大。(2)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都有影响,其中相比较其他家庭,抚养期和负担期的家庭开展非农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抚养期和稳定期的家庭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3)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4)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从农村家庭生计资本改善上实施政策,建议把握各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使政策更为精准地定位到家庭需求,从而使得政策更有效率。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家庭结构 非农创业 农业创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菊 罗旭芳
基于M镇341名农村留守儿童和74名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双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普遍较差、自尊水平较低、问题行为较多,单留守儿童家庭中成员的角色模糊、沟通状况较差;家庭功能各维度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行为控制维度对问题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此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文豪 黄祖辉 叶春辉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家庭 生计策略 非农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多样化生态补偿作为解决生态脆弱区“绿色抑制”难题的有效手段,对于加快农村家庭生计策略转型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作用。以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村家庭为例,在构建“多样化生态补偿→生计资本→生计策略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法、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多样化生态补偿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首先,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虽然抑制了农村家庭采取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但对其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其次,在生计策略由务农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化过程中,“输血型”生态补偿和“造血型”生态补偿均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但“造血型”生态补偿的促进效应要优于“输血型”生态补偿;再次,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可以通过积累家庭金融资本存量、丰富物质资本储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强社会资本参与等渠道正向影响农村家庭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选择;最后,在多样化生态补偿影响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过程中,风险感知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公平感知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在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应通过优化生态补偿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全覆盖,紧扣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继续探索实施多样化生态补偿,确保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重视公众风险感知和公平感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杨 张克云
农村家庭脆弱性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自脆弱性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不断增多,我国对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而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家庭层面的脆弱性研究上更是凤毛麟角。当前农村家庭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农村家庭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其评价和测量指标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农村家庭 脆弱性 贫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留守家庭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村留守家庭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特征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国外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留守家庭现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视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家庭有其特殊性,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多重影响。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不仅源于家庭,更有复杂的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原因,要将留守家庭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来,创造农民举家迁移的进城市民化和就地集聚城镇化的制度环境和自由选择条件,才能解决留守家庭衍生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