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5)
- 2023(9869)
- 2022(7955)
- 2021(7696)
- 2020(6134)
- 2019(14208)
- 2018(14182)
- 2017(26432)
- 2016(14115)
- 2015(15829)
- 2014(15641)
- 2013(15139)
- 2012(13285)
- 2011(11909)
- 2010(12260)
- 2009(11580)
- 2008(11260)
- 2007(10387)
- 2006(9259)
- 2005(8197)
- 学科
- 管理(54723)
- 济(51840)
- 经济(51801)
- 业(49200)
- 企(44571)
- 企业(44571)
- 方法(24151)
- 数学(20458)
- 数学方法(19935)
- 技术(17035)
- 财(14978)
- 中国(14672)
- 农(14550)
- 业经(13802)
- 技术管理(12432)
- 制(11814)
- 理论(11264)
- 地方(10464)
- 划(10367)
- 务(10125)
- 财务(10072)
- 财务管理(10051)
- 农业(9684)
- 银(9673)
- 银行(9655)
- 学(9610)
- 策(9549)
- 企业财务(9505)
- 行(9111)
- 和(8589)
- 机构
- 学院(192634)
- 大学(189750)
- 管理(81234)
- 济(73143)
- 经济(71273)
- 理学(68402)
- 理学院(67692)
- 管理学(66402)
- 管理学院(66023)
- 研究(58359)
- 中国(47218)
- 京(39615)
- 财(36038)
- 科学(35863)
- 江(31600)
- 中心(28444)
- 所(28187)
- 财经(27352)
- 农(27297)
- 业大(26892)
- 研究所(25384)
- 北京(25048)
- 经(24776)
- 州(24700)
- 范(24177)
- 师范(23941)
- 技术(22334)
- 院(21876)
- 农业(20978)
- 商学(20782)
- 基金
- 项目(127929)
- 科学(101550)
- 研究(95564)
- 基金(90736)
- 家(78709)
- 国家(78011)
- 科学基金(68158)
- 社会(59673)
- 社会科(56654)
- 社会科学(56640)
- 省(53233)
- 基金项目(47501)
- 教育(45263)
- 自然(44196)
- 划(43498)
- 自然科(43176)
- 自然科学(43168)
- 自然科学基金(42400)
- 编号(39148)
- 资助(36748)
- 创(32383)
- 成果(31401)
- 创新(29235)
- 重点(28549)
- 课题(28234)
- 发(27542)
- 部(27154)
- 项目编号(24465)
- 国家社会(23967)
- 大学(23871)
共检索到296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洁 刘军民 周萍
从目前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来看,秦汉大遗址群作为秦汉历史文化主题的集聚性被两个新区的行政范围割裂开,历史文化价值的连贯性遭到破坏,既不利于两个新区对遗址群的整体保护,也不利于西成新区秦汉文化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本文提出在西咸一体化过程中设立"秦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从特区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讨和论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洁 白海峰 向剑凛
通过分析西咸新区包容性规划理念和城市化进程中西咸大遗址群区位变化的动态过程及管理制度变迁,指出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与传统文物保护管理不协调的制度困境。借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管理思路,提出推进西咸新区大遗址群的协调创新机制,针对大型连片大遗址、单体小遗址和跨区县大遗址群分别采取不同的实施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军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遗址 遗址公园 大明宫遗址公园 概念设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稳亮
大遗址是指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博弈。通过对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的研究现状梳理和凤翔县城乡发展对雍城遗址保护的影响分析,揭示了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进行"遗址关怀"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宝鸡市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实践,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在雍城遗址保护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大遗址保护 雍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中枢
名城城郊型大遗址是指与名城建成区有一定距离的大遗址。这些大遗址的内涵是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的名城保护规划,因为大遗址位于城区保护范围之外,一般是将大遗址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点进行保护,对其与城市的相关关系研究与复杂程度重视不够。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区不断扩大的时期,大遗址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往往形成相当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咸阳西汉帝陵群保护的实例,探讨这一类型保护规划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
大遗址 保护规划 西汉帝陵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卫红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特性,通过对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概念、内涵的探讨,分析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形成机制和模式,提出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应以大遗址为依托和吸引,跳出遗址保护遗址,通过大遗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反馈,实现对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大遗址 产业集聚 机理与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本文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内涵及测度指标和大遗址保护的特质内涵,总结出了城市化测度的五个维度及其常用主要指标,从八个方面概括出了大遗址保护特质内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每个维度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作者赴英国学习考察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现代大遗址保护区域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和面对城市化挑战的主要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在科学界定相关关键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可以通过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对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基本前提条件,集群的目标,集群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主导型文化产业的确定,集群中各类组织的确定及功能定位,以及集群的基本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指出,建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优先到位,才能引导其他组织有序进入和多组织和谐运作,这是大遗址区发展可持续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定青 赵一青 竺剡瑶
遗址保护对于当代城市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者矛盾也十分突出。阐述遗址多元价值内涵,建立多元价值分析框架,采用多案例综合分析方法,从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城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不同模式,探讨遗址的保护利用如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实现其多元价值。总结多元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城市遗址保护的意义,并对遗址多元价值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
遗址 保护 利用 多元价值 西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志锋
我国市场化的全面展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向纵深方向扩展要求深化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推进城市管理模式转变。面对城市管理变革的时代要求,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四大取向,即民主、节约、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从型塑城市政府新型职能、创新政绩考核机制、培育城市多元治理主体三个方面对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城市管理模式 创新取向 多元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蔺宝钢
通过对我国当前大遗址展示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其展示效能的理论依据及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证等方法,指出当前大遗址展示不足及展示效能差源于东方土遗址特性及过于强调遗址"原真性",展示方式单一且多静态展示,同时缺乏多专业的介入。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初步探索高效能的大遗址展示方法与策略。基于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多专业协同、增强遗址展示的互动体验性能有效提升遗址展示效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赵达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区域发展 协调 汉长安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卫红
大型土遗址就是以土质材料为建筑主体及承载体,包含一定价值和文化信息的古代人类遗存或遗迹连续综合体。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现存的大型遗址、遗迹上部建筑构件多已不存,土地上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洁 唐龙
受遗产资源保护的土地用途限制,城郊区大遗址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遗址区内外的经济分化以遗址保护区区划界限为壑,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城乡交错区的大遗址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等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迅速,大遗址保护用地流转为非农用地的趋势明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土地制度、政府规制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分析,剖析了城郊区大遗址区保护用地流转存在的制度因素,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区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对外往来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历史诸种因素之影响,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流明显具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及程度;与交往及控制方式相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立体移殖型、辐射渗透型及远接互化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