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1)
- 2023(2651)
- 2022(2304)
- 2021(2227)
- 2020(1766)
- 2019(3877)
- 2018(3659)
- 2017(7069)
- 2016(3703)
- 2015(4146)
- 2014(3874)
- 2013(3932)
- 2012(3547)
- 2011(3203)
- 2010(3127)
- 2009(3016)
- 2008(2997)
- 2007(2742)
- 2006(2590)
- 2005(2091)
- 学科
- 济(16884)
- 经济(16750)
- 业(10118)
- 管理(8890)
- 方法(8077)
- 企(7535)
- 企业(7535)
- 中国(6892)
- 农(6774)
- 业经(5437)
- 数学(5202)
- 数学方法(5169)
- 人口(5111)
- 和(4527)
- 理论(4500)
- 农业(4493)
- 学(3910)
- 社会(3896)
- 财(3366)
- 地方(3165)
- 经济理论(3042)
- 企业经济(2977)
- 制(2738)
- 问题(2576)
- 发(2451)
- 环境(2442)
- 教育(2194)
- 策(2095)
- 国人(2035)
- 税(2003)
- 机构
- 大学(56540)
- 学院(54865)
- 济(24654)
- 经济(24203)
- 研究(21735)
- 管理(20869)
- 理学(18379)
- 理学院(18121)
- 管理学(17809)
- 管理学院(17701)
- 中国(14889)
- 科学(12601)
- 京(12060)
- 所(11198)
- 财(10673)
- 农(10287)
- 研究所(10143)
- 中心(9345)
- 财经(8723)
- 范(8435)
- 师范(8372)
- 业大(8231)
- 经济学(8126)
- 经(7936)
- 江(7897)
- 农业(7857)
- 北京(7470)
- 经济学院(7236)
- 院(7184)
- 社会(7099)
- 基金
- 项目(38739)
- 科学(31655)
- 基金(29786)
- 研究(28414)
- 家(26444)
- 国家(26206)
- 科学基金(22477)
- 社会(21871)
- 社会科(19371)
- 社会科学(19361)
- 基金项目(15486)
- 省(13848)
- 自然(13556)
- 自然科(13294)
- 自然科学(13294)
- 自然科学基金(13098)
- 教育(12598)
- 划(12140)
- 资助(11352)
- 编号(11104)
- 国家社会(9184)
- 成果(9009)
- 部(9000)
- 重点(8705)
- 发(8411)
- 教育部(7878)
- 创(7827)
- 人文(7631)
- 制(7582)
- 创新(7319)
共检索到81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程贤敏,石人柄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与人口再生产 (一) 西双版纳的领主制 西双版纳,古称动泐,明代才有西双版纳之称。据傣文《泐史》记载,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西双版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197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近87人。南斯拉夫联邦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包括本部和代伊伏丁那、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希璋
一 最近三十余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不复存在,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形成。 人口转变包括死亡率由高变低和出生率由高变低两个方面。多数发达国家死亡率下降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而出生率的下降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这就是说,多数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转变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出生率的转变也至少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以上降到10‰以下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出生率从七十年代初的3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晓勇 雷冬梅 罗淳
由于在社会形态上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传统特征。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标准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迅速地取代了民族村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现代元素的介入,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方式,打破了民族村寨原有的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并开启了一个新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文章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勐腊民族村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民族村寨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在某些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的单一化和高能耗、高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采用,带来了区域环境污染风险...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筑慧 来慕淑
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自古从事稻作农耕,其主食以糯米为主,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政策的引导、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外来人口的增多、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以及自我理性的选择,至21世纪初,其主食渐渐演变为以非糯性的饭米为主,且更加多样化。从糯米到饭米,可以看到主食改变的内外因素所产生的结构性迫力,亦可观察到一个地方族群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与逻辑。
关键词:
主食 糯米 饭米 西双版纳傣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天路
中国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社会形态、经济类型、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成为制约或影响其婚姻形式(或者婚姻制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婚姻形式对人口再生产所起作用也不相同。 一、阿肖婚 “阿肖”是云南宁蒗县泸沽湖(与四川盐源县交界)畔纳西族(摩梭人)语,意为朋友或伴侣。由于泸沽湖周围的民族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残余形态,因此,婚姻形式及其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也有种种特点。 (一)除少量的一夫一妻外,还保留着人类罕见的“阿肖”婚。“阿肖”婚可分为“走访阿肖”(即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丽坤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编著的《人口统计学》一书初稿已经完成。为了使这本书的内容早日和读者见面,我们将选择部分章节在本刊发表。 这里发表的《关于人口再生产》一文是该书部分内容压缩合并而成。本刊1978年第1期上刊登的刘铮同志的《关于人口统计中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一文,也是该书的一部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则生 肖友瑟
日本教育与社会变迁曲则生,肖友瑟教育史学者一般把日本教育的发展分为以下3个阶段:近代前教育(即江户时期的教育),近代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二战后新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笔者试从这3个时期来阐述日本教育与社会变动的关系。一、江户时期的教育制度日本的现代教育...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丽丽
组织的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适应社会变迁的要求而发展演进。本文以经济政策为背景,在对中国历史中各种建筑施工的组织形式即工官制度、私人手工业作坊、营造厂和建筑工程公司概述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为我国当代建筑企业的组织变革提供参考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 杨青山 杜雪 赵怡春
参阅大量文史资料,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哈尔滨的社会变迁、城市发展过程等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变迁与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消长、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相关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变迁对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作用机制。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变迁 哈尔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二战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飞速发展,是以耗竭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生态代价为特点的,以至于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工业病蔓延,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最早是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文章阐述了总和生育率的来源、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论述了人口粗、净再生产率表征更替生育水平与用总和生育率来表征更替生育水平的差异与不同;阐述了稳定与非稳定人口的差异和稳定人口理论的不足之处。文章指出,总和生育率属于稳定人口的指标,在度量非稳定人口的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假定性条件极强的指标,必然要与实际非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正确认识以总和生育率的真实涵义颇具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志奎 陈雪萤 朱斯斯 庞乾奎
社会资本在制度、物质、组织、情感、技术、保障等六个维度上,促进回迁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回迁社区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经历了内部群体关系分化、乡村社会关系解体和城市社区关系重构三个阶段,该过程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在制度上赋能多元主体互治,赋权社区自治;在物质上激活社区公共空间,提供社交场所;在组织上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交活动;在情感上激发主体参与认知,促进内生认同;在技术上应用数智技术集成,实现整体智治;在保障上前置运营统筹管控,推动持续发展,为回迁社区社会资本再生产提供了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