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
2023(1924)
2022(1700)
2021(1572)
2020(1385)
2019(3060)
2018(3061)
2017(5323)
2016(3334)
2015(3706)
2014(3743)
2013(3733)
2012(3640)
2011(3344)
2010(3543)
2009(3178)
2008(3358)
2007(2996)
2006(2785)
2005(2413)
作者
(12169)
(10392)
(10172)
(9710)
(6829)
(4999)
(4519)
(4048)
(3927)
(3842)
(3794)
(3629)
(3610)
(3503)
(3380)
(3178)
(3131)
(3098)
(3021)
(2987)
(2822)
(2810)
(2673)
(2474)
(2439)
(2366)
(2300)
(2263)
(2225)
(2153)
学科
(10915)
经济(10897)
(7642)
管理(7078)
(6502)
(6269)
企业(6269)
方法(4867)
数学(3931)
数学方法(3823)
(3317)
(2753)
中国(2634)
理论(2422)
业经(2394)
农业(2258)
(2100)
(2034)
贸易(2034)
(1991)
(1963)
(1954)
(1919)
金融(1918)
环境(1917)
地方(1853)
(1851)
银行(1827)
税收(1790)
(1786)
机构
大学(53357)
学院(51411)
研究(22677)
科学(17585)
(16274)
经济(15894)
管理(15763)
中国(15687)
(14516)
(13642)
理学(13605)
理学院(13343)
研究所(12874)
管理学(12811)
管理学院(12731)
(12409)
农业(11497)
业大(11118)
中心(9034)
(8902)
(8625)
(8153)
(8026)
(7978)
师范(7970)
(7970)
北京(7767)
实验(7489)
农业大学(7335)
实验室(7190)
基金
项目(37024)
科学(27963)
基金(26803)
(26055)
国家(25882)
研究(22486)
科学基金(20218)
自然(15103)
自然科(14723)
自然科学(14713)
自然科学基金(14455)
(14230)
基金项目(14111)
(12923)
社会(12890)
社会科(12063)
社会科学(12056)
资助(11222)
教育(10267)
重点(9197)
计划(8820)
科技(8564)
编号(7991)
科研(7800)
(7767)
(7756)
成果(7413)
(7292)
专项(7212)
创新(6928)
期刊
(17817)
经济(17817)
学报(15678)
研究(13858)
科学(13307)
(12755)
大学(11077)
学学(10681)
中国(9712)
农业(8633)
(5841)
教育(5412)
林业(5375)
管理(5287)
业大(4924)
(4657)
(4387)
(3771)
金融(3771)
农业大学(3642)
科技(3160)
财经(3139)
资源(2944)
技术(2911)
自然(2899)
(2700)
经济研究(2549)
世界(2393)
问题(2384)
中国农业(2369)
共检索到7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磊  杨大荣  彭艳琼  魏作东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大荣  王瑞武  宋启示  张光明  赵庭周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聚果榕的短柱头雌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 ,才能获得种群的繁衍。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种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季种群数量高 ,干季种群数量低 ;但进入同一榕果内繁殖产卵的雌蜂数量则相反 ,雨季数量低 ,干季数量高。聚果榕小蜂的繁殖雌蜂进入每一隐头花序的数量多少 ,对聚果榕的授粉和发育种子成熟率、聚果榕小蜂在果内的产卵繁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庭周  杨大荣  许继宏  
对榕树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对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成熟果实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除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外 ,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榕果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 C的含量特别丰富 ,分别为 0 .68mg· g-1和 0 .2 8mg· g-1。矿质元素中 ,以钾、钙、镁的含量最为丰富。榕果能为食果动物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成分 ,榕果具有数量多、产量高、一年四季均挂果的特点 ,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翟树伟  杨大荣  彭艳琼  
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隐头果内的瘿花在雄花前期分层明显,根据花梗长度的不同,可分为3层:靠近果腔的内层(花梗长度为5.13±0.65 mm),中层(花梗长度为3.60±0.47 mm)以及靠近果壁的外层(花梗长度为1.32±0.15 mm)。3个层次的瘿花子房大小明显不同,内层瘿花子房显著大于中层和外层子房。各种小蜂所占据的瘿花子房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Platyneura testacea显著大于其它各类小蜂所在子房的大小,P.mayri的瘿花子房大小与Apocrypta.westwoodi和Apocryptasp.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P.agraensis与传粉榕小蜂。传粉榕小蜂所在的瘿花子房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向前  李思颖  王家金  陈啸云  梁名志  周玉忠  蒋会兵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树伟  杨大荣  彭艳琼  徐磊  白莉芬  
榕属植物与传粉榕小蜂都依靠榕果内的雌花繁育后代,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资源的冲突。测量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与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雌花期的雌花花柱长度,分析其资源分配方式。结果表明:聚果榕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而大果榕呈双峰分布。在雄花期,聚果榕传粉榕小蜂与种子分别倾向占用不同花梗长度的雌花:种子多靠近果壁,传粉榕小蜂的后代多存在于靠近果腔的雌花子房内,形成空间上的分离。大果榕的种子与传粉榕小蜂则分别产生于雌雄株隐头果中,实现了完全的空间隔离。就此而言,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在解决资源分配的竞争冲突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阚望  许姗姗  杨太源  刘悦  王连春  李红祥  谭元花  吴德喜  孔宝华  李成云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对随机7个调查采样点采集的39个无细菌症状的植物样品测序。【结果】草本样本细菌与木本植物细菌相比,共有的OTUs数量相似,木本植物细菌间差异的OTUs数量相对小于草本植物间的。在门(phylum)水平上主要检测注释到Cyanobacteri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及未归类细菌门。在纲(class)水平上主要检测注释到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ia、与Bacilli、Clostridia及未归类细菌纲。在属种水平上,Methylobacterium、Acinetobacte分布最广,Pseudomonas、Sphingomonas次之。Geobacter、Exiguobacterium、Nocardioides、Hymenobacter、Escherichia-Shigella、Pseudarthrobacter、Comamonas、Vogesella、Massilia与Aeromonas等细菌寄主范围窄,但是分布普遍。【结论】研究检测注释到植物病原细菌、益生细菌、其他细菌及未归类细菌。弄清了西双版纳叶围细菌群落结构,为开发利用潜在生物防治、医疗有益细菌,了解潜在植物致病细菌,认识细菌对热带雨林生态稳定性的角色与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5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疟疾十分流行,是有名的“瘴疠之区”。疟疾流行最直接的人口学后果是导致人口的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了与高死亡率相对应的高出生率,人口再生产类型呈“高—高—低”特点。50年代以后,西双版纳的疟疾逐步得以控制,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文章认为,疟疾发病率的大幅度降低是西双版纳人口转变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佳志  刘明典  黄福江  刘瑞超  刘绍平  
为研究南腊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3年8月和11月对西双版纳地区南腊河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在南腊河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南腊河上游水体的优势种群为蓝藻,下游水体的优势种群为硅藻。浮游植物密度在季节间变化不显著,而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比较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后发现,南腊河属于α/β-中污型河流。大部分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总氮可能是雨季南腊河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水温则是旱季影响浮游植物的主导因素,浊度和固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佳志  刘明典  黄福江  刘瑞超  刘绍平  
为研究南腊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3年8月和11月对西双版纳地区南腊河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在南腊河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南腊河上游水体的优势种群为蓝藻,下游水体的优势种群为硅藻。浮游植物密度在季节间变化不显著,而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比较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后发现,南腊河属于α/β-中污型河流。大部分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显示,总氮可能是雨季南腊河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水温则是旱季影响浮游植物的主导因素,浊度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维  萧自位  王小李  郑丽  朱兴正  高丽红  
根据不同龄级和大小的龙竹个体生物量数据,建立了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不同龄级龙竹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测定了龙竹单株各器官的含水率和林分的生物量,分析了3个不同林龄的人工龙竹林的生物量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龙竹不同器官的含水率均随林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茎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枝次之,而根的含水率变化幅度最小。龙竹林的生物量随林龄而迅速增长,4年生龙竹林的生物量(19905.6kg/hm2)分别为3年生和2年生龙竹林生物量的3.27倍和8.73倍。3个不同林龄的龙竹林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虽有所不同,但均以茎秆所占的比例最大(42.9%~49.4%),根次之(21.6%~24.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卫斌  杨德军  曹建新  
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更新的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有维管束植物109种,分属59科92属,其科属及其区系成分的数量组成已超过山地雨林(维管束植物有83种,48科76属)。西南桦人工群落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7.63%~60.61%和80.43%~82.15%,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温带成分分别占9.09%~11.87%和10.87%~14.28%,说明普文西南桦人工群落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具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研究同时表明,随着森林恢复,西南桦人工群落热带分布成分具有增加趋势,人工林植物区系的丰富度与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状况密切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栗忠飞  刘文胜  张彬  郑征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463.33 mg·g-1;(2)幼树叶中P含量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山地雨林,平均值分别为1.92 mg·g-1和0.93 mg·g-1;(3)幼树叶中C︰N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27和27.4,但树种间差异较大;(4)叶中C︰P和N︰P均表现出季节雨林显著低于山地雨林的特征,2种雨林的平均值分别为254.2、606.9和9.7、21.4。4种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林下网脉核实幼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分别为4.105,3.021和2.125μmol/(m2.s),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光源下,雨季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相对更高,最大值分别达到0.1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