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
2023(1421)
2022(1155)
2021(1164)
2020(1028)
2019(2276)
2018(2327)
2017(4230)
2016(2518)
2015(2998)
2014(2967)
2013(3109)
2012(2920)
2011(2811)
2010(2847)
2009(2634)
2008(2616)
2007(2382)
2006(2210)
2005(1929)
作者
(8918)
(7481)
(7454)
(7130)
(5049)
(3788)
(3509)
(3039)
(2960)
(2930)
(2705)
(2702)
(2599)
(2584)
(2470)
(2456)
(2385)
(2209)
(2193)
(2141)
(2007)
(1992)
(1921)
(1797)
(1733)
(1719)
(1679)
(1608)
(1585)
(1584)
学科
(7658)
经济(7650)
管理(7616)
(6000)
资源(4420)
(4199)
(3853)
企业(3853)
农业(3031)
(2946)
(2903)
中国(2636)
方法(2619)
人事(2395)
人事管理(2395)
地方(2391)
环境(2295)
数学(2082)
数学方法(2037)
(1991)
(1918)
业经(1803)
税收(1751)
(1741)
(1706)
生态(1675)
理论(1597)
土地(1492)
教育(1460)
(1459)
机构
大学(37334)
学院(36660)
研究(15302)
管理(13822)
(11989)
中国(11887)
经济(11625)
理学(11513)
科学(11497)
理学院(11365)
管理学(11055)
管理学院(10984)
(10087)
(9189)
(8828)
研究所(8169)
业大(7758)
农业(7631)
中心(7506)
(6803)
(6659)
北京(6062)
(5938)
(5914)
师范(5871)
(5484)
(5060)
科学院(4929)
农业大学(4900)
师范大学(4710)
基金
项目(27398)
科学(20260)
研究(19014)
基金(18582)
(17523)
国家(17348)
科学基金(13617)
(10967)
社会(10665)
基金项目(9940)
社会科(9933)
社会科学(9929)
自然(9527)
(9326)
自然科(9109)
自然科学(9101)
自然科学基金(8939)
编号(8439)
教育(8399)
资助(7839)
成果(7165)
重点(6391)
(6231)
(5845)
科技(5633)
课题(5613)
计划(5552)
科研(5365)
(5196)
(5177)
期刊
(14083)
经济(14083)
中国(10471)
学报(9558)
研究(9191)
(8480)
科学(8343)
大学(6416)
学学(5814)
农业(5438)
图书(5056)
教育(4924)
资源(4901)
林业(4221)
管理(4018)
书馆(3730)
图书馆(3730)
(3510)
(3069)
(2785)
金融(2785)
技术(2651)
业大(2548)
业经(2514)
(2370)
科技(2297)
情报(2196)
(2106)
问题(2011)
自然(1931)
共检索到60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向前  李思颖  王家金  陈啸云  梁名志  周玉忠  蒋会兵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梁名志  何青元  刘本英  唐一春  陈红伟  王平盛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入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认知、管理、利用与保护古茶园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结果显示:在1700年前,布朗族就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茶树种植的禁忌崇拜,通过"习惯法"、"头人"等来规范古茶树的种植与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古茶树种植系统,并演绎出丰富的传统制茶方法和饮茶习俗,形成独特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布朗族对茶的传统习惯用法、医药用法等。本文在对布朗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古茶园传统知识遗忘丢失的原因,提出古茶园传统知识保护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玲  蒋会兵  何青元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刘本英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培平  郝春  刘学敏  王玉海  李咏涛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古茶树及野生群落是茶叶的种质资源库,作为特有的自然资源,其价值除了直接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服务生态等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非使用价值和作为物种保险的远期价值。为此,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按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保护力度,减少直接利用,扩大如旅游等延伸产品的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露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雾和逆温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露的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露日数呈干季较多、雨季较少的分布特征;干季的露水对本地区热带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可部分缓解干季降雨的不足,避免或减弱冷冻害的发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唐茜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汪云刚  唐一春  宋维希  李友勇  季鹏章  黄兴奇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田娜  肖文军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异性的 19 个茶树品种的春茶 1 芽 2 叶固定样进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分析,为茶叶加工与茶叶深加工筛选茶树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茶树优异资源的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白毫早,37-2,福安大白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碧香早,37-2,福安大白茶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苹云具有高氨基酸(>4.5%)特性;白毫早,福安大白茶,水仙 84-1 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特性;水仙 84-1 具有高咖啡碱(>4%)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文娟  张利才  张加云  杨晓鹏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文娟  张利才  张加云  杨晓鹏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磊  杨大荣  彭艳琼  魏作东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夜雨及雾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夜雨、雾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本区降水呈夜雨与昼雨相均衡的状况,夜雨率达545%~577%,尤其是雾季和干热季可分别达714%、706%。夜雨形成多是山风环流造成的地形雨,雨强小,雨时长,因而对作物的有效性高。夜间雾雨则在作物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部分缓解干旱季节作物需水的不足。因此,深入探讨夜雨和雾雨资源是制定有效防御干旱对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燕  刘声传  曹雨  赵华富  魏杰  鄢东海  周富裕  
为了贵州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EST-SSR标记对40份贵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指纹鉴定。结果表明:20个SSR标记在40份资源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8个,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2和0.936,多态性适中。76个等位基因在参试古茶树资源中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32%~89.74%。参试材料的nEI'S遗传距离(D)为0.075~0.875,当D≈0.160时,40份古茶树资源可聚为6类,包括3个单独聚类和3个复合聚类。利用4个核心标记即可鉴定40份古茶树资源,并根据等位基因带型,获得18位数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袁正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