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2)
- 2023(2739)
- 2022(2468)
- 2021(2408)
- 2020(2085)
- 2019(4316)
- 2018(4385)
- 2017(8317)
- 2016(4529)
- 2015(5181)
- 2014(5377)
- 2013(5336)
- 2012(5171)
- 2011(4699)
- 2010(4877)
- 2009(4813)
- 2008(4830)
- 2007(4644)
- 2006(4305)
- 2005(3828)
- 学科
- 济(19038)
- 经济(19012)
- 管理(12357)
- 业(11030)
- 方法(9256)
- 企(8254)
- 企业(8254)
- 数学(6649)
- 数学方法(6499)
- 农(6062)
- 理论(4718)
- 农业(4556)
- 学(4534)
- 业经(4432)
- 中国(4295)
- 财(3954)
- 人民(3838)
- 贸(3613)
- 贸易(3610)
- 消费(3579)
- 易(3445)
- 结构(3420)
- 地方(3352)
- 制(3200)
- 水平(2889)
- 消费水平(2887)
- 税(2795)
- 收入(2733)
- 银(2691)
- 银行(2683)
- 机构
- 学院(73204)
- 大学(71071)
- 管理(25692)
- 济(24384)
- 经济(23727)
- 研究(23469)
- 理学(21681)
- 理学院(21387)
- 管理学(20775)
- 管理学院(20643)
- 中国(18746)
- 科学(16318)
- 京(15351)
- 范(12576)
- 财(12534)
- 师范(12410)
- 所(12347)
- 农(11646)
- 江(11577)
- 研究所(11083)
- 中心(10954)
- 师范大学(10006)
- 游(9948)
- 北京(9946)
- 旅(9936)
- 财经(9922)
- 州(9841)
- 旅游(9792)
- 业大(9721)
- 农业(9161)
- 基金
- 项目(43630)
- 科学(33832)
- 基金(31246)
- 研究(30282)
- 家(27277)
- 国家(27000)
- 科学基金(22952)
- 社会(19171)
- 社会科(18068)
- 社会科学(18064)
- 省(17677)
- 基金项目(16839)
- 自然(15357)
- 自然科(14994)
- 自然科学(14991)
- 自然科学基金(14701)
- 划(14134)
- 资助(14056)
- 教育(13881)
- 编号(12333)
- 成果(9607)
- 发(9463)
- 重点(9370)
- 部(8836)
- 课题(8464)
- 科研(8356)
- 大学(8031)
- 创(7957)
- 计划(7784)
- 人文(7601)
共检索到11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颦 马黎
民间舞是由特定文化群体利用文化物质材料和文化精神构成的综合创造的动态意象。从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在旅游产业消费中的变化来看,旅游作为一种生机勃勃的表演产业,伴随着对"原生"文化表演的追求,傣族民间舞的重构和消费特征由文化物质材料向文化精神转化。但这并没有使民间舞的特质意象消解,而是旅游作为一种地方文化重构中生机勃勃社会因素与其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一起作用于民间舞的现代创造重构中。使民间舞在旅游发展中被更深层次的融入当代审美意识成为新的现代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锋 保继刚
论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旅游商业化“家空间”为分析样本,基于亲代和子代双重视角,构建家庭微观领域政治的分析框架,意在揭示代际权力关系和领域构建机制。研究发现,旅游商业化的“家空间”是整合多代家庭、促进代际资源交换和权力平衡的协商空间:(1)第一代经营者在旅游经营中积累了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掌握着家庭决策权和家务分工权,通过主导空间设置、强化空间排他性、分配家务劳动等领域行为,实现领域构建;(2)第二代经营者通过接受教育和外出务工,提高劳动技能,在家庭经营中凸显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家庭自主权,并通过居住空间区隔化、私人生活独立化、家庭经营自主化等空间“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策略,重塑领域格局。该研究为理解适度旅游商业化“家空间”的“权力—空间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是对领域化理论的补充,并为平衡代际权力关系、促进代际团结、推动乡村旅游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丽坤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亮 陆林 丁雨莲
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傣族园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园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傣族园的旅游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了傣族园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涵盖可持续、和谐、辩证的发展理念,村寨、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发展要素以及“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针对该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实施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制胜战略和科学管理战略,以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参考。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模式 傣族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锋 保继刚
文章根据傣族园旅游小企业的调研资料,基于家庭亲代与子代的双重视角,围绕代际功能性团结、结构性团结和规范性团结3个维度,从策略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旅游小企业的家庭化生产对家庭代际团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家庭融合,具有季节性和非农化特征的旅游经营促进了家庭的工作-生活平衡,推动代际生产协作与生活互惠。(2)以家庭为单位、空间锁定且集聚性强的旅游经营促进了代际共担家庭义务,推动代际居住邻近和经济一体。(3)"小而平"的旅游经营巩固了家庭本位的关系实践,强化了代际关系主体对家庭主义、家庭责任以及代际伦理的认可。研究立足家庭层面,对旅游小企业的家庭代际团结进行实体归纳并指出其负面影响,丰富了中国家庭代际团结的理论内涵。研究揭示了旅游小企业的家庭化生产对家庭结构稳定与代际关系和谐的意义,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代际团结 家庭化生产 旅游小企业 傣族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伟
近年来,云南的旅游业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尽管云南旅游资源禀赋丰富,但旅游业在云南各地区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促进和制约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以政策为核心的制度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双版纳和丽江的旅游发展为例证,从管理体制、旅游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因素如何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制度 旅游业 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洁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
关键词:
游憩体验 民族村寨 旅游产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旦
西藏大学舞蹈系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高等舞蹈专业培养基地。本文针对全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结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强调通过吸纳其他兄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因素,更加丰富西藏大学的藏族舞蹈教学内容,使其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在此吸纳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藏族舞蹈的教学等。
关键词:
西藏 民族民间舞 教学 吸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万鹏
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对弘扬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护的难点,并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传统竹楼与新式现代“洋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其保护的五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萍芳 苏云海
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丝毫回避不了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掌握和作用。在激烈的旅游竞争态势下,西双版纳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而应对的事实是西双版纳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致有失去原有竞争优势的危险。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SWOT分析 西双版纳 旅游业 发展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炆佳 袁振杰
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来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与自己生活的地理区域迥异的旅游地旅行,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力。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差异性,即本身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内涵与意义,亦即地方性。正如艾尔斯(Eyles)所说,"地方"是一种"被感知的价值中心",她超越了单纯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建武 林萍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关键词:
园林学 傣族 佛寺 园林特色 西双版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晓巍
尽管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以及傣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改革和扬弃的挑战,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固有的社会基础。从清末至今,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历经波折,其教育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和制度、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然而,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依然离不开南传佛教教育。南传佛教教育亦是如此,一方面它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教育要素必须植根于傣族地区固有的文化资源之上,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从傣族文化发展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南传佛教 佛教教育 傣族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李毓
阈限体验是旅游体验研究的重要话题,旅游场域中员工的类阈限体验并未像旅游者般受重视。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园"天天泼水节"为个案,从人类学阈限理论视角,运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方法,深入剖析泼水演员日常生活和类阈限体验的关系、类阈限体验的特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可以理解为离开日常生活村落,在旅游空间从事泼水工作中的体验。泼水工作相对于演员的日常休闲生活来说是乏味的,但与日常工作中繁杂的农活相比又充满了愉悦和精神意义,对其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表现为对工作规范及纪律模糊化,
关键词:
类阈限体验 泼水演员 傣族园 西双版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
离析现代化与旅游对民族社区的文化影响——西双版纳三个傣寨的比较研究
从糯米到饭米:西双版纳傣族主食变迁之动因及影响探微
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傣楼景观为例
文化制度刚性与旅游发展的先发劣势——以云南西双版纳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张力——云南西双版纳农村傣族男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