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6)
- 2023(17017)
- 2022(14741)
- 2021(13839)
- 2020(11550)
- 2019(26410)
- 2018(25991)
- 2017(50137)
- 2016(27634)
- 2015(30686)
- 2014(30611)
- 2013(30102)
- 2012(28009)
- 2011(25448)
- 2010(25630)
- 2009(23594)
- 2008(23181)
- 2007(20498)
- 2006(18445)
- 2005(15977)
- 学科
- 济(108015)
- 经济(107886)
- 业(80339)
- 管理(74173)
- 企(56655)
- 企业(56655)
- 农(51334)
- 方法(45858)
- 数学(40024)
- 数学方法(39512)
- 农业(34475)
- 中国(28491)
- 业经(27189)
- 财(26635)
- 学(25127)
- 地方(23655)
- 制(21155)
- 贸(20845)
- 贸易(20836)
- 易(20259)
- 策(17375)
- 银(17008)
- 银行(16933)
- 技术(16897)
- 环境(16811)
- 理论(16529)
- 行(16142)
- 融(15541)
- 务(15540)
- 金融(15536)
- 机构
- 学院(395432)
- 大学(394044)
- 济(155041)
- 管理(152796)
- 经济(151700)
- 研究(137504)
- 理学(133035)
- 理学院(131467)
- 管理学(129000)
- 管理学院(128311)
- 中国(102105)
- 科学(89612)
- 农(89282)
- 京(83507)
- 所(71395)
- 业大(69586)
- 农业(69510)
- 财(68698)
- 研究所(65544)
- 中心(62860)
- 江(58920)
- 财经(54919)
- 范(53063)
- 师范(52479)
- 北京(52042)
- 经(50172)
- 院(48801)
- 州(47445)
- 经济学(45058)
- 农业大学(44139)
- 基金
- 项目(274964)
- 科学(213991)
- 基金(197877)
- 研究(196918)
- 家(175613)
- 国家(174088)
- 科学基金(146803)
- 社会(122524)
- 社会科(115679)
- 社会科学(115648)
- 省(108281)
- 基金项目(105326)
- 自然(97104)
- 自然科(94796)
- 自然科学(94763)
- 自然科学基金(93065)
- 划(91733)
- 教育(89284)
- 编号(81007)
- 资助(80675)
- 成果(65874)
- 重点(61989)
- 部(59857)
- 发(59729)
- 创(56658)
- 课题(55313)
- 创新(52909)
- 科研(52543)
- 计划(51330)
- 教育部(50071)
- 期刊
- 济(173340)
- 经济(173340)
- 研究(113115)
- 农(87742)
- 中国(74822)
- 学报(72747)
- 科学(64196)
- 农业(59341)
- 大学(54156)
- 学学(51512)
- 管理(51168)
- 财(48636)
- 教育(42220)
- 融(37338)
- 金融(37338)
- 业经(33239)
- 技术(31059)
- 业(28684)
- 经济研究(25778)
- 财经(25642)
- 问题(23794)
- 版(22234)
- 经(21886)
- 业大(20807)
- 科技(20551)
- 图书(19400)
- 技术经济(18455)
- 资源(18127)
- 理论(18089)
- 世界(17485)
共检索到57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兰小林
在对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防灾措施调研的基础上,对其防灾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log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经济特征和农户防灾技能对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灾前是否采取防灾措施影响相对更显著,灾害对农户支出的影响也是影响农户防灾行为的因素之一。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秀 庄天慧
本文以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36个村665户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户的防灾减灾认知及其对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上述地区农户的防灾减灾认知普遍薄弱,未采取有效防灾或良好减灾行为;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农户对自然灾害危害的感知、农户经济实力以及政府的防灾减灾措施对农户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较大,同时表明农户防灾减灾知识及技能有待提升。建议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农户减灾应灾能力、转变农户增收方式、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关键词:
农户 防灾减灾 认知 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浩 庄天慧 蓝红星
本文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灾、旱灾、风灾等气象灾害普遍加重了农户的脆弱性。对脆弱性各分解部分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纯农业经营模式更容易导致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而教育、劳动人数和固定资产等提高能降低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这些结论说明,在气象灾害易发地带,扶贫政策应做适当调整;在扶贫对象瞄准方面,增加脆弱性维度的标准;在帮扶方面,特别加大对农户生产性投入的支持,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兼业化经营,建立支持农户增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长效机制,增强其抵抗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气象灾害 贫困 脆弱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慧 谢冰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对贵州省黄平县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实证发现:首先,民族种类对农户参合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少数民族农户参合率低于汉族;其次,经济条件对农户参合行为影响最大,贫困户参合率显著低于中高收入者;第三,缴费意愿对农户参合行为具有明显影响;最后,逆向选择、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打工行为对农户参合行为无影响。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贫困地区 新型合作医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都阳
本文用Probit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含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庆红 夏咏
[目的]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深入剖析该区域少数民族农户致贫因素,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环境特征等3个方面对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中熟练说国语人口所占比重、兼业情况、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家庭成员是否残疾或重大疾病、人均耕地面积、是否通公共交通车均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预期一致;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所占比重、未成年人口所占比重、离县城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贫困的影响均没有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假设不符,主要是"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政策及惠农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未来应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两个方面提高片区的脱贫成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哲 陈玉萍 丁士军
疾病尤其是大病对农户生计往往产生重大影响。农户家庭成员一旦患大病,不仅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且劳动时间损失可能引起收入下降。农户是风险规避者,在疾病发生前农户可能利用各种资源形成预防和缓解疾病风险的策略。本文基于湖北两个贫困县的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估算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探讨农户回避风险的策略类型及其有效性。大病农户的经济风险大,农户预防大病风险意识不强,收入多样化和参加医疗保险起到了一定的分散和转移大病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
农户 大病 风险 处理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的弱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宽斌 熊雪 聂凤英
[目的]研究影响贫困地区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因素,并分析农户采取应对损失的措施。[方法]利用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3省6县经历过自然灾害的819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研究影响贫困地区农户有效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农户在遭受自然灾害后采取的响应策略。[结果]研究表明农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外界市场接触越紧密,则农户规避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越强;农户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高、家庭贫穷、家庭收入来源过于集中均不利于农户规避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农户应对自然灾害损失的策略发现,农户在自然灾害冲击下,较多采用被动的应对策略,不善于拓展新的收入来源。采用降低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必要支出、寻找新的收入来源、金融手段和出售生产生活资料这5种应对策略的农户分别占整体受灾农户的16.36%、6.47%、14.65%、5.37%、4.03%和11.35%。[结论]为了增强贫困地区农户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首先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其次,增加贫困地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可以在偏远地区多修公路等;最后,应当积极引导农户拓展农业生产以外的收入来源,将收入来源多样化,降低农户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对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几率较低,政策支持激励了农户的参与行为但降低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家庭人口规模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持续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而贫困农户和偏远地区农户更倾向于短暂参与,政策支持对农户短暂参与的促进作用比对持续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农户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廖和平 朱琳
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论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进一步厘定了“农户脱贫稳定性”概念,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贵州省天柱县为研究区,测算1295户样本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基于不同方法共同识别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理,提出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整体水平偏高,脱贫稳定性较强,但农户个体差异性显著,其中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高,金融资本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低,返贫风险较大;(2)农户脱贫稳定性类型主要以一般型或稳定型为主,脱贫稳定性综合指数中各类型占比分布从高到低大致呈“水滴”特征,有12.44%的样本农户处于临界型,返贫风险较大;(3)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口占比、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比、到乡镇政府距离和到主干道距离是影响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构建了能力提升、产业培育、激发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就业“五位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史俊宏 康晓虹 红花
[目的]为清晰识别边疆民族地区牧户贫困程度,为后续精准扶贫政策及牧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以边疆民族地区牧户为研究对象,分别以1.25美元、2美元和2 300元为贫困线标准,运用VEP估计方法对牧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并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畜牧业生产行为与草原生态政策选择行为4个层面综合构建牧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Logit计量模型。[结果]牧户贫困发生率与贫困脆弱性发生率为4.07%和63.47%,其中贫困和非贫困牧户的贫困脆弱性分别为96.88%和62.06%。户主年龄、家庭规模以及绵羊、牛、奶牛、马和山羊的出栏数量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反向显著关系,而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出栏羊单位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显著正向关系,选择禁牧与草畜平衡牧户的贫困脆弱性更低。[结论]降低以中青年为主的牧户的畜牧业风险,构建中小牧户链接到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鼓励牲畜种类多样化以及持续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生态政策,是降低牧户贫困脆弱性与提升可行能力的重要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贝 李海鹏
基于恩施州龙凤镇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影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与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现行的划分标准下,受访地区高达27.83%的农户家庭仍处于贫困状态。第二,户主层面,性别为女、文化程度低、兼业时间短的农户家庭处于贫困的可能性更大;家庭基本特征层面,耕地面积少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陷入到贫困状态;家庭生命周期层面,拥有的未成年子女数量少、遭受过重大疾病或伤残的农户,其家庭贫困的可能性更大。第三,户主年龄、交通通达度、是否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拥有在读大学生等5个变量均不是影响农户家庭贫困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农户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佳丽 王志章 王汉杰
本文以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F指数及BP神经网络法测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流动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要明显优于非劳动力流动家庭;(2)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贫困,但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除了教育维度之外,对于其它非物质层面的贫困维度,作用尚不显著;(3)农村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呈现"U形"关系;(4)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缓解一般多维贫困户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
本文利用对中西部6省的贫困地区所作的农户调查资料,根据离散型解释变量模型对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揭示了贫困地区农户对非农工作参与的主要动机在于分散收入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变量对于农户形成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