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0)
2023(16173)
2022(13898)
2021(13172)
2020(10732)
2019(24792)
2018(24627)
2017(46626)
2016(25555)
2015(28428)
2014(28538)
2013(28277)
2012(26306)
2011(23659)
2010(23769)
2009(21536)
2008(20851)
2007(18147)
2006(16073)
2005(14288)
作者
(74699)
(62097)
(61540)
(58317)
(39687)
(29922)
(28072)
(24264)
(23553)
(22242)
(21348)
(21011)
(20019)
(19764)
(19163)
(19073)
(18492)
(18259)
(17774)
(17736)
(15518)
(15399)
(14963)
(14183)
(13926)
(13908)
(13843)
(13761)
(12605)
(12347)
学科
(103862)
经济(103760)
管理(67270)
(65525)
(52102)
企业(52102)
方法(42106)
数学(35488)
数学方法(35030)
中国(30465)
(29440)
地方(28195)
业经(24211)
(24092)
(22803)
农业(20296)
(18209)
理论(17617)
(17503)
贸易(17486)
(16845)
环境(16700)
(16408)
(16401)
银行(16362)
技术(16304)
(15997)
金融(15992)
(15724)
(14901)
机构
学院(355849)
大学(355380)
管理(136952)
(135078)
经济(131869)
研究(125508)
理学(117659)
理学院(116169)
管理学(114044)
管理学院(113390)
中国(92849)
科学(81032)
(77882)
(64135)
(62548)
(61810)
研究所(58620)
中心(56586)
业大(55183)
(53536)
(51242)
师范(50723)
北京(49732)
财经(48967)
农业(48922)
(46168)
(45706)
(44395)
师范大学(41041)
经济学(39199)
基金
项目(244630)
科学(191007)
研究(178116)
基金(174497)
(153512)
国家(152161)
科学基金(129282)
社会(109747)
社会科(103775)
社会科学(103749)
(96967)
基金项目(93546)
自然(84876)
自然科(82843)
自然科学(82823)
(82044)
教育(81381)
自然科学基金(81292)
编号(73241)
资助(71404)
成果(59465)
(55907)
重点(55125)
(52566)
课题(51429)
(50365)
创新(46932)
科研(46606)
大学(44672)
计划(44612)
期刊
(154449)
经济(154449)
研究(105748)
中国(73660)
学报(59197)
(57260)
科学(55147)
管理(49923)
(45245)
教育(44959)
大学(43899)
学学(41087)
农业(39940)
(31575)
金融(31575)
技术(30991)
业经(26916)
经济研究(23717)
财经(22684)
(20965)
图书(20456)
问题(20351)
(19327)
科技(17950)
资源(17838)
(16918)
理论(16546)
技术经济(16192)
现代(15879)
商业(15452)
共检索到532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静  贾垚焱  李亚娟  于洁  王蓉  
基于游客出行轨迹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交通结构已成为研究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筛选、挖掘网络游记文本中的时空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达性模型、耦合模型等,以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黔东南州为例,分析了州内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与州内交通可达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州内自助游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民族地区自助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通过网络游记数据挖掘,州内自助游旅游节点主要有27个,且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经过的县(市);2)黔东南州自助游网络整体密度较低,边缘与核心节点联系较弱,互动性差,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不均衡性;3)27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最短出行时间179.67分钟,其中肇兴侗寨可达性最佳,加车村及加榜梯田可达性最差;4)旅游节点与所在县(市)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较低,其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存在一定错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张力丹  陈方  崔梅  
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可达性模型,对自驾游发展水平和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呈现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趋势,其中,最短时间可达性为玉溪市(5.5h),最长时间可达性为迪庆藏族自治州(10.26h)。2自驾旅游流网络主要呈现放射状,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基点辐射式结构,节点连接性弱,网络结构松散。3云南省自驾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特别是迪庆、德宏与西双版纳等地呈现低度耦合、低度协调。总体来看,云南省交通网络与自驾游尚未形成相互协调,交通对自驾游的支撑与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且部分区域的交通网络仍不能满足自驾游发展的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兆彬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娟  
提高旅游资源供需耦合效率是增强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评价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2007-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旅游资源供需耦合效率。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供需耦合效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上海市耦合效率提升最为明显。交通可达性是提高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供需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密度的不断提高,其带来的边际影响正逐渐扩大。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进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全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投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静  王蓉  李亚娟  贾垚焱  于洁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2)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3)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4)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5)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本研究以黔东南州148个旅游吸引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位熵计量方法探讨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β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结构特征,从而得出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沿东南-西北走向以"倒凹"型结构集聚,黔东南州"四圈一区"旅游空间格局的五大区域中,南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旅游资源禀赋远远优于北部城市经济圈、工业旅游经济区和山水风光名胜旅游经济圈;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间的连接程度为1.02,处于中低级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殷红梅  
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稳定方向。然而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微观尺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劣是衡量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出适宜策略。本文构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县域凯里(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510,显示出其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基础优势;极核发展县域雷山、镇远、施秉、黎平、从江和榕江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逐渐成长为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民族县域;均衡发展县域锦屏、台江、剑河、黄平、麻江和丹寨发展潜力较大;滞后发展县域岑巩、三穗和天柱发展较为缓慢。上述结果揭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为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敏慧  石惠春  赵鹏霞  宋媛  
基于西北五省A级旅游景点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不同类型A级旅游景点的整体及县域可达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究了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五省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可达性较优,可达性在30min内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6.52%,主要分布在路网交通和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五省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在30min以内的县域数量占整体县域总数的95%以上。不同类型景点的县域单元可达性集聚程度均十分显著,热点分区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过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的景点可达性最好,属于可达性高集聚区,新疆和青海景点可达性较差,属于可达性低集聚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在中国高铁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大西高铁为例,使用城市间的矢量路网、高铁站点及各城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对大西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大西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但提升程度不均衡,致使研究区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公平性降低;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加,且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提升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大幅提升;高铁的开通对高铁途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协同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未途经城市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协调度降低的情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峰   江磊   杨秀丽  
【目的】在新发展理念下,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可持续的重要议题。探究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关系,能够为海岛型旅游地把握科学正确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东山岛为典型案例,构建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分析等方法测度分析2000—2022年东山岛旅游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旅游发展水平方面,东山岛的旅游发展水平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经历“波动上升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剧烈下降阶段”4个阶段,但整体呈现为上升状态;2)生态环境水平方面,东山岛生态环境水平呈现为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包括“稳步上升阶段”“平稳持续阶段”“稳定波动阶段”3个阶段;3)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方面,东山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波动上升状态。2000—2007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为失调持续发展阶段;2008—2014年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波动发展阶段;2015—2022年为良好协调平稳阶段,趋于优质协调。【结论】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海岛型旅游地东山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分析,为东山岛旅游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雁琴  陈静  邱康权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五大维度的互动协调状态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五大维度中共享和绿色维度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协调和创新更具发展潜力;省份层面,从东到西五大维度发展实力表现为集中—分散—较分散的降低态势,五大维度发展潜力为逐渐扩散的增大趋势;五大维度耦合协调水平不断升高,从2009年的低水平失调状态升级为2019年的初步协调状态;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是省域旅游业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且总体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构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滞后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但二者的线性相关性较强;2001~2010年,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0.899,二者的协调发展度等级不断提高;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比西部内陆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等级高。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了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云  
温泉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在"国民休闲计划"背景下,云南旅游业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凭借其优质的温泉资源,促使温泉旅游得以迅猛发展。文章依据温泉旅游与城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特征,探讨两者之间耦合发展演化机制的基础—动力—实现的进程,并以安宁温泉镇为例,通过分析两者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探讨了其耦合发展关系,即安宁温泉旅游因其具有核心资源、旅游设施、交通区位等优势及温泉品牌吸引力而对旅游地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旅游地产对安宁温泉旅游的积极带动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温泉旅游与城郊旅游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松松  王兆峰  
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规模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DEA-Malmquist指数、重心演化轨迹、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14地市(州)为例,从规模和效率的维度,对区域旅游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发展规模年均增长率较高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亦较高,时序变化特征较为耦合;不同于区域旅游发展规模稳定的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极-点状"空间格局,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相对均衡,演化较为活跃和频繁,但热点地域单元仍然趋于固定。(2)从重心偏移轨迹来看,旅游发展规模重心呈现分散偏移特征,旅游发展效率则以集聚偏移为主,均呈现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基于空间重叠性缩短与变动一致性增强的结果,二者重心变动的空间耦合特征逐渐增强。(3)伴随旅游发展规模和效率热点区的集聚成簇,其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虽存在一定的圈层分异,但中高度耦合协调度地域单元趋于固定和集中,由长株潭城市群向南北两侧纵向延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