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6)
2023(13345)
2022(11643)
2021(11126)
2020(8883)
2019(20832)
2018(20648)
2017(38923)
2016(21365)
2015(23831)
2014(23881)
2013(23591)
2012(21716)
2011(19525)
2010(19399)
2009(17728)
2008(16755)
2007(14669)
2006(13076)
2005(10742)
作者
(60462)
(50578)
(50057)
(47659)
(32273)
(24515)
(22827)
(19741)
(19306)
(18042)
(17753)
(16879)
(16079)
(15811)
(15389)
(15270)
(15182)
(14750)
(14561)
(14405)
(12582)
(12355)
(12171)
(11631)
(11393)
(11258)
(11234)
(11156)
(10156)
(10098)
学科
(84107)
经济(84019)
(55881)
管理(53617)
(40532)
企业(40532)
方法(35742)
(35210)
数学(30330)
数学方法(29987)
农业(24173)
地方(23967)
中国(21801)
业经(21081)
(18304)
(18025)
(14371)
理论(13763)
环境(13522)
(13360)
贸易(13351)
(12832)
(12758)
技术(11943)
教育(11690)
(11676)
地方经济(11271)
(10868)
(10865)
金融(10862)
机构
学院(295462)
大学(292406)
管理(117061)
(108423)
经济(105773)
理学(101727)
理学院(100470)
管理学(98737)
研究(98588)
管理学院(98199)
中国(71566)
科学(64337)
(62701)
(53091)
(48795)
(47762)
(47096)
业大(46917)
中心(45689)
研究所(44942)
(43375)
师范(43010)
农业(40310)
北京(38868)
财经(38533)
(38286)
(36283)
(34825)
师范大学(34691)
(31540)
基金
项目(210108)
科学(163870)
研究(156029)
基金(149230)
(129760)
国家(128583)
科学基金(109829)
社会(96299)
社会科(90711)
社会科学(90686)
(84719)
基金项目(81080)
自然(71033)
教育(70645)
(69974)
自然科(69240)
自然科学(69226)
自然科学基金(67929)
编号(66063)
资助(59812)
成果(53175)
重点(46681)
(46267)
课题(45157)
(44867)
(43069)
创新(40002)
科研(39598)
项目编号(39190)
大学(38359)
期刊
(124802)
经济(124802)
研究(82900)
中国(55428)
(52743)
学报(48386)
科学(45391)
管理(38743)
大学(36279)
教育(35782)
农业(35746)
学学(34105)
(33689)
技术(24668)
业经(24348)
(23609)
金融(23609)
经济研究(17279)
图书(17079)
财经(16869)
问题(16754)
(15974)
资源(15869)
(15385)
科技(15084)
(14210)
理论(13883)
现代(13159)
业大(13033)
实践(13021)
共检索到424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军辉  李同昇  徐冬平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而居民认知则是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依据与村寨民族文化的关系将受访居民分为局内人与局外人,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信息,进而探究居民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完全遵从"核心—边缘"规律;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文化距离、利益关系、旅游干扰强度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对民族旅游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景明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是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旅游并非造成当地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东道主有融入全球化的"自我决定"权,而审慎地选择开发方式,以保护"地方感"应成为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其间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边远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但当旅游市场形成后,应规制政府与民争利,并及时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让位于社区主导。同时,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将地方性知识融入现代景区管理制度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茜  殷红梅  
旅游介入促使民族村寨从传统的居住地演变成居民生活与游客旅游的叠合空间,使得村寨的空间形态、内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发生改变。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结合GIS空间分析与定性分析,对2014年和2017年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核心村寨的社会文化时空变迁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西江苗寨民族社会文化的解构;相对于2014年,2017年社会文化空间变迁整体沿羊排村和东引村向外扩张,核心区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传统生活方式日益淡化。最后提出,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居民增权感知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等措施,能够有助于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促使村寨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计平  李敏敏  
在对贵州西江苗寨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认知度、游客景区内停留时间、旅游产品满意度及旅游产品期望等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平寨民俗风情寨、东引低碳田园度假区、羊排苗族神话村、南贵低碳农庄乐园、营上茶香文化综合服务区5大旅游功能分区,美食、银饰、蜡染和刺绣、雕刻及乐器5大系列旅游商品及多个旅游项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江苗寨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打造低碳民族品牌,加快民族旅游产品转型与升级,推行低碳服务设施等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宝莉  刘晓鹰  
超越外源式扶贫,构建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内源式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是消灭贫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不二之选。通过对黔东南岜沙苗寨旅游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贫困文化"的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贫困人口资本匮乏及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内生机制构建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村寨自组织建设,明晰村寨居民在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所得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香花  刘沛林  黄静波  蔡溢  王晖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涉及旅游发展对地方微观个体的影响,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民族旅游地西江苗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出发,基于SEM和fsQCA方法,综合分析民族旅游地妇女旅游影响感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活幸福与人际关系和谐是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维度;积极影响感知可显著提升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消极影响感知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消极影响感知、物质需求满足、身心整体健康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路径可以实现民族旅游地妇女高主观幸福感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旅游发展与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效提升民族旅游地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正波  王凡凡  
伴随着乡村政权的不断调整,乡镇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导致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农村社会面临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文章首先从制度环境、公共产品供需和乡村治理模式变化等角度,回顾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变化过程,理论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问题。随后以西江千户苗寨"老人会"为例,梳理了村寨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由合作逐渐走向对抗,最终被解散和重组的过程,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吸纳"是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基层政府应当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确定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辅助地位,加强与农村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军辉  
民族旅游村寨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居民与游客的认知关系到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与有效实施。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居民与游客均支持民族旅游村寨实施民族文化补偿机制;居民与游客对民族文化补偿主客体认知较为一致,但补偿方式与意愿认知却存在显著差异;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受利益关系、认知水平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军辉  
民族旅游村寨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居民与游客的认知关系到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与有效实施。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居民与游客均支持民族旅游村寨实施民族文化补偿机制;居民与游客对民族文化补偿主客体认知较为一致,但补偿方式与意愿认知却存在显著差异;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受利益关系、认知水平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军辉  
民族旅游村寨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居民与游客的认知关系到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与有效实施。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居民与游客均支持民族旅游村寨实施民族文化补偿机制;居民与游客对民族文化补偿主客体认知较为一致,但补偿方式与意愿认知却存在显著差异;居民与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受利益关系、认知水平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中原  王蓉  胡静  李亚娟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西江千户苗寨、龙脊梯田、傣族园西南地区三大著名的民族旅游地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旅游者对三大民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特征和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这三大民族旅游地的形象认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三大民族旅游地分别类属于三种不同的旅游体验类型,西江千户苗寨是民俗风情体验型的代表,龙脊梯田是典型的田园风光体验型,而傣族园则为综合型的代表;旅游者对三大民族旅游地均持相对积极的情感态度,整体满意度较高,且旅游者对三大民族旅游地的特色餐饮和民宿客栈的关注度均较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海  吴云超  温亚利  
本研究以湘西州德夯苗寨景区德夯村社区为例,抽样132户,运用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居民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了影响居民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德夯村2006和2007年旅游收入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影响着居民旅游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教育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以及景区路径与农户家庭所在地的距离等。由于居民家庭间旅游收入差距悬殊,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家庭间旅游收入差距,平衡社会心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梅  张扬  
本文通过对四川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收入贫困和权力贫困双重标准来评判扶贫效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于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