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0)
2023(8087)
2022(5969)
2021(5382)
2020(4043)
2019(8840)
2018(8737)
2017(16722)
2016(9074)
2015(10222)
2014(10480)
2013(10133)
2012(9082)
2011(8064)
2010(7981)
2009(7406)
2008(7226)
2007(6537)
2006(5939)
2005(5412)
作者
(26082)
(21821)
(21651)
(20724)
(13762)
(10244)
(9905)
(8394)
(8183)
(7820)
(7418)
(7266)
(7034)
(6887)
(6695)
(6495)
(6454)
(6392)
(6193)
(6139)
(5515)
(5381)
(5289)
(4934)
(4828)
(4812)
(4785)
(4732)
(4400)
(4314)
学科
(43292)
经济(43261)
管理(23096)
(22847)
(17513)
企业(17513)
地方(14574)
(14403)
中国(14182)
业经(14011)
方法(12719)
产业(11557)
农业(10435)
数学(9426)
数学方法(9331)
(8752)
(7749)
地方经济(7749)
(7167)
理论(7091)
技术(6992)
环境(6785)
资源(6681)
(6608)
发展(6412)
(6398)
信息(5736)
(5718)
结构(5619)
教育(5481)
机构
学院(132114)
大学(128377)
(53686)
经济(52581)
管理(47884)
研究(46789)
理学(40885)
理学院(40371)
管理学(39637)
管理学院(39389)
中国(33713)
科学(28946)
(27850)
(23394)
(21953)
研究所(21360)
中心(21008)
(20817)
(20722)
(20205)
师范(20057)
业大(18113)
财经(17692)
北京(17449)
(17312)
(17098)
经济学(16643)
农业(16076)
(15895)
师范大学(15869)
基金
项目(90995)
科学(71714)
研究(70636)
基金(63351)
(55086)
国家(54582)
科学基金(46195)
社会(45831)
社会科(43392)
社会科学(43382)
(37117)
基金项目(33532)
教育(30922)
(30279)
编号(30233)
自然(26586)
自然科(25767)
自然科学(25761)
自然科学基金(25297)
成果(24591)
(23626)
资助(23524)
重点(21088)
课题(20999)
发展(19509)
国家社会(19304)
(19189)
(19155)
(18984)
项目编号(18053)
期刊
(65267)
经济(65267)
研究(38629)
中国(28694)
(21415)
学报(20008)
科学(19564)
管理(18257)
教育(17823)
(15310)
大学(14988)
农业(14881)
学学(13819)
业经(12891)
技术(11398)
经济研究(9983)
(9914)
金融(9914)
问题(9320)
图书(8864)
资源(8794)
财经(8634)
(7961)
(7790)
书馆(6773)
图书馆(6773)
现代(6750)
(6689)
科技(6689)
论坛(6689)
共检索到199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培英  潘海岚  
滇黔桂三省区文化资源丰富独特,为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文化资源具象化和潜在价值实现较为困难。鉴于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及滇黔桂三省区文化消费的特殊性,可探索通过以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功能互补和市场共生为路径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到多元业态的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德建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运作,是对现代生产方式向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领域强力渗透的一种回应,这种渗透与回应主要是以国家经济制度安排的形式来现实的。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向传统社会的延伸;而传统社会也在政府的桥梁作用下,完成了从传统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民族乡村文化产业化交织地蕴含了现代生产方式与地方性文化逻辑双重力量,在构成其鲜明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凸显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琳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民族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地理、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自然推进农业产业化也应该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创意。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扎根西南地区民族实际,尽力把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玉  王山  奉公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荣  
民族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有利于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利于各国应对国际文化贸易新形势,迅速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惠及民众。要加强顶层设计,拓建跨境经贸文化产业合作区、产业园区;有计划地在边境口岸城市,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区;推进区域合作平衡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及投融资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竞红  
在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除了工矿业开发等兴起的城镇外,一般城镇都受到传统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资金、技术、劳动者素质、市场等方面的约束,培育能够全面支撑新型城镇持续发展的地方产业困难重重。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业在民族地区较易开拓,门槛相对较低,群众参与度高,有利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文化旅游常常成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内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连接新型城镇化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还具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广泛的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元庆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且仅仅靠商业银行贷款、信托等渠道无法克服其融资瓶颈。本文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开发性金融、BOT融资方式和国际信贷。但是,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良性互动,要注意"中国式城镇化"的金融风险;金融支持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守赤道原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锦秀  边世平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顾兴树   吕洪楼  
数字技术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正在穿透所有经济和社会场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民族地区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地区,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对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在厘清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构建和营造良好产业环境等举措,为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探索行之有效的实现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