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5)
2023(11701)
2022(10046)
2021(9314)
2020(8009)
2019(18672)
2018(18278)
2017(35702)
2016(19359)
2015(21959)
2014(21875)
2013(21811)
2012(20546)
2011(18577)
2010(18516)
2009(17251)
2008(17336)
2007(15836)
2006(14091)
2005(12487)
作者
(56683)
(48060)
(47540)
(45189)
(30108)
(23172)
(21875)
(18603)
(17955)
(16985)
(16164)
(16066)
(15208)
(14851)
(14819)
(14791)
(14671)
(13913)
(13850)
(13540)
(11962)
(11899)
(11758)
(11126)
(10846)
(10816)
(10750)
(10389)
(9808)
(9712)
学科
(86635)
经济(86565)
(57497)
(48477)
管理(48136)
(35456)
企业(35456)
方法(34098)
农业(32175)
数学(30658)
数学方法(30345)
地方(24584)
中国(21258)
业经(20886)
(19806)
(16990)
(15932)
(15518)
贸易(15510)
(15005)
(12688)
银行(12658)
(12530)
(12311)
金融(12306)
(12058)
环境(11973)
地方经济(11822)
(11402)
(11321)
机构
学院(278443)
大学(274158)
(115303)
经济(112790)
管理(105443)
研究(95681)
理学(90919)
理学院(89862)
管理学(88238)
管理学院(87716)
中国(74513)
(66936)
科学(60075)
(57651)
农业(51582)
(50592)
(49592)
业大(48312)
中心(46191)
研究所(44937)
(43008)
财经(39845)
(37322)
师范(36988)
(36118)
北京(35841)
(34592)
经济学(34377)
(33329)
(32099)
基金
项目(186752)
科学(145449)
研究(137429)
基金(133362)
(116797)
国家(115752)
科学基金(97883)
社会(86202)
社会科(81204)
社会科学(81175)
(75094)
基金项目(71876)
自然(62433)
(62131)
教育(61290)
自然科(60825)
自然科学(60808)
自然科学基金(59683)
编号(57879)
资助(53220)
成果(46598)
(42450)
重点(41920)
(40834)
课题(39011)
(38341)
(36665)
创新(35864)
科研(35642)
国家社会(35486)
期刊
(132940)
经济(132940)
研究(78242)
(68806)
中国(56835)
农业(46378)
学报(45633)
科学(42128)
(38582)
大学(34489)
学学(32739)
管理(32282)
(28582)
金融(28582)
业经(27381)
教育(25846)
技术(23800)
(23274)
问题(19559)
财经(18951)
经济研究(18608)
(16302)
(15964)
资源(15500)
农村(15158)
(15158)
农业经济(14432)
世界(14137)
技术经济(13887)
经济问题(13422)
共检索到417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雷  张海霞  
西南林区对于我国生态建设和水电开发具有双重战略重要性,深入研究区域内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对统筹推进西南林区农户生计发展、生态建设、水电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西南林区的四川西部地区为例,选取并构建生计指标体系以及生计稳定性指数,分析移民与非移民的生计资本、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1)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发展失衡,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指标分别是0.700、0.583、0.452、0.416、0.153,移民与非移民的生计资本差异较大。(2)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稳定性为0.464,处于中下水平,可供安置区农户选择的生计策略单一,收入二元性导致对农业收入以及非农收入的依赖性较强,而非移民生计稳定性较移民高出0.111,原住民具有更多的生计策略选择以及多元的收入来源。(3)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659,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协调发展处于一般水平;移民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590,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非移民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685,处于中级协调状态。移民相较于非移民而言,生计资本增长与生计稳定性发展脱钩程度较深,容易遭受潜在的生计风险导致生计脆弱性。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西南林区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扶持、加快西南林区水电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加强水电移民后续扶持力度等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陈鹰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绿色能源基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能极大地扩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整体上升,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硬梁包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立龙  杨子瑜  
基于对脱贫农户连续三年家庭人均收入的动态监测结果(2018—2020年收入是否稳定保持在贫困线1.5倍以上)以及扶贫小额贷款偿还能力调查状况来衡量脱贫稳定性。以家庭支柱成员从事生计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识别与度量指标,利用课题组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实地调研所得的1 133户精准脱贫家庭数据,实证探究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计策略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相比自主型生计农户,政策依赖型生计农户家庭脱贫稳定性不足;在自主型生计农户中,相比纯农业经营生计,存在非农就业的多元生计策略更加有助于农户稳定脱贫。(2)生计策略的稳定脱贫效果受到家庭人口特征、建档立卡以及帮扶政策等因素调节,其中农户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政策帮扶推动的家庭经营组织化及产业链融入有助于抑制政策依赖型生计、纯农业经营生计的不稳定脱贫效应。(3)生计策略通过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对脱贫稳定性产生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本文以四川、湖南和湖北三省四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共318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安置区居民土地流转意愿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安置区距离省会城市的距离、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等1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居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农民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转出有增强倾向。因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打工就业的几率就越高,有较为稳定的非农收入,土地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要保障,他们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获取一定的补偿;②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土地转出有反向作用,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家庭的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菊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为揭示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部典型山区宝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地震对宝兴县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2)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农户,但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显著低于后2种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不显著;3)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后果最差,其陷入贫困的比例最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因其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本,可以选择特色农业、生计多样化和参加生态补偿等多种生计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何鑫茹  
生态移民背景下迁入区农户生计资本重构与变化研究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的核心和基础,论文以广西金桥村21个典型移民安置屯为例,开展生态移民迁入区农户生计资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数量有显著差异,各生计资本类型间严重不均衡,农户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水平极低。迁入区当地驻民的生计资本总值高于移民,尤其是自然资本总量明显高于移民,生态移民工程中资源占有与分配的均衡性仍然存在问题。迁入区兼业户的生计资本总值最高,非农生计活动可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张永勋  赵贵根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由于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地位特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半开放式访谈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现状、农户对现有能源满意度和农户能源环保认知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移民安置区种植农户能源利用结构较多样,以畜粪和秸秆为主要能源,放牧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畜粪;②农户普遍对能源现状满意度低,放牧农户满意度低于种植农户;③农户倾向于使用环保能源,但对能源环保认知度较低,阻碍了清洁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四川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补偿安置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面临着一些必须回应的挑战。基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水电、形成移民可持续生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下列诸对策入手,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为四川水电资源的开发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全移民事务决策机制;改革移民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移民中期扶持制度;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收益机制;加强移民培训;促进移民创业就业;推动移民社会适应与整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泽健  卢阳春  
本文将"三村建设"作为一种发展干预措施引入英国国际发展部(DF ID)开发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为例,对"三村建设"示范村和非示范村农户的生计状况做对比分析,进而考察"三村建设"对农户生计状况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在深入分析基础上为深化"三村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彝族聚居区农户受其特殊地理区位、文化场域、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存状况、生活条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然而政府与社会投入多但效果不佳。如何改善该地区生计境遇,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喜德EJ村为调研对象,从农户生计的客观环境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农户生产、生活、消费等基本活动以求反映农户生计状况;以生计资本为切入点探析农户生计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为根、设施为先、产业为要、教育为本、金融为核、政策为基"六位一体"的生计策略,初步勾勒了彝区脱贫奔康可行的生计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2)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智超  张贵军  杨皓  张蓬涛  
应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数模型对涞水县生态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的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由26.14o下降到-40.92o,退耕中期(2004~2007年)耦合度恢复为34.26o,退耕后期(2008~2010年)又下降到0o以下,呈波动变化,耦合程度经历了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再到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四个过程,并阐述了如何稳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随随  张华兵  王清  
[目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生态敏感性较强的地区而言尤其如此。[方法]文章选取生态易损且位于传统农区的里下河水网地区为例,借助2000-2020年里下河地区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农户生计相关统计数据,并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农户生计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里下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户生计的时空特征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2000-2020年里下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升后降”的演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低,市辖区低值集中”的分异格局。(2)农户生计水平不断提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农户生计指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逐渐凸显,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里下河地区农户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3)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极度耦合县域占比最高;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状态持续优化,勉强协调类向协调发展类转变以及濒临衰退类向勉强协调类转变是耦合协调度最主要的演化方向。耦合协调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并表现出随时间推移向南北两侧辐射扩散的趋势。[结论]里下河地区农户生计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波动下降,二者的协同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空间差异显著。依据耦合协调状态分类施策,是实现该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思楠  赵筱青  普军伟  王茜  苗培培  谭琨  
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组成整个国土空间功能系统,分析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状况,揭示它们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质量分布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综合评价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国土空间的功能质量与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1)城镇和农业功能质量以低值为主,生态功能质量以高值为主,综合功能的高低质量的数量结构较平均,不同功能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四种国土空间功能质量均具有正相关性,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并呈地域分布差异;(3)喀斯特地区各类功能相互影响较大,低耦合区和高耦合区分布差异显著,在建设用地中耦合度最低;(4)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关系可分为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轻度协调,它们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综合功能质量相似,国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区管控措施的提出可有效推动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