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4)
2023(4453)
2022(3781)
2021(3385)
2020(2823)
2019(6185)
2018(5911)
2017(10221)
2016(6249)
2015(6968)
2014(6855)
2013(6478)
2012(5982)
2011(5579)
2010(5546)
2009(4669)
2008(4547)
2007(4186)
2006(3519)
2005(3054)
作者
(20594)
(17508)
(17208)
(16237)
(10501)
(8429)
(7438)
(7052)
(6324)
(6096)
(5941)
(5632)
(5623)
(5574)
(5554)
(5486)
(5327)
(5042)
(4896)
(4812)
(4641)
(4285)
(4282)
(4195)
(3938)
(3854)
(3797)
(3713)
(3680)
(3643)
学科
(20134)
经济(20119)
管理(12531)
(11835)
(8054)
企业(8054)
(7752)
地方(7592)
方法(7476)
数学(6725)
数学方法(6642)
(5864)
中国(5631)
农业(5219)
理论(4692)
(4604)
教学(4507)
业经(4490)
环境(4376)
(4211)
贸易(4208)
(4059)
教育(4057)
地方经济(3757)
技术(3424)
学法(3275)
教学法(3275)
(3174)
(3101)
学理(2959)
机构
学院(84646)
大学(80608)
研究(34193)
(28577)
经济(27818)
科学(25311)
管理(25069)
(24800)
中国(22496)
理学(21321)
理学院(20965)
管理学(20375)
管理学院(20255)
农业(20015)
(19356)
业大(18760)
研究所(18177)
(17205)
中心(14791)
(14159)
(13105)
农业大学(12985)
(12852)
(12639)
技术(12211)
科学院(12150)
(11744)
师范(11547)
(11227)
(11095)
基金
项目(64137)
科学(47934)
基金(43189)
研究(42093)
(41920)
国家(41616)
科学基金(32852)
(27750)
(24006)
社会(23873)
自然(23420)
基金项目(23343)
自然科(22803)
自然科学(22789)
社会科(22610)
社会科学(22600)
自然科学基金(22313)
教育(19957)
资助(17415)
编号(16452)
重点(16087)
计划(15144)
(14960)
科技(14650)
(13605)
课题(13418)
(12840)
创新(12827)
科研(12309)
(11964)
期刊
(30715)
经济(30715)
(22825)
学报(22612)
研究(22444)
中国(21412)
科学(17018)
农业(15673)
大学(15009)
学学(14568)
教育(14100)
(9744)
(9197)
管理(8255)
技术(7408)
业大(6592)
资源(6367)
(5628)
金融(5628)
林业(5416)
农业大学(5329)
(5308)
职业(5116)
业经(5102)
科技(5064)
经济研究(4952)
中国农业(4738)
财经(4703)
自然(4324)
(4148)
共检索到124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兵辉  王维  张红芳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旱地玉米覆盖保水栽培试验,研究其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有明显增加和保蓄土壤水的作用,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作用更为显著,根区成为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显著层、30~8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明显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增加一般层,且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由此,研究本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可为提高本区甚至西南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梅  张伟  姜春霞  王晓娟  刘化涛  杨柯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红明  杜玉霞  李进学  张金智  李晶  岳建强  
以盛果期费米耐劳柠檬树为材料,研究不同促花抑梢调控方式对云南干热河谷区柠檬春花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促花抑梢处理新梢数量均低于CK,抑梢效果显著;坐果率和产量以C3处理最高,除C2处理外,其他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以C3处理最低,仅8.18%,除皮厚外,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重等比CK低,差异显著;C4处理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皮厚、汁重和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柠檬产量及品质,C4(喷施0.4%KH_2PO_4+0.2%PP_(333))促花调控措施较适合云南干热河谷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永忠  李昆  孙永玉  陈艳彬  张春华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32%,雨季可提高26%~35%,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鲍艳杰  郝明德  杨小敏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5个处理延期收获(习惯收获后,每隔5d为1个收获期),测定在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时延收,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延收15d,传统耕作千粒质量平均日增3.59g,产量增加1 334.7kg/hm2,灌浆速率为1.7mg/(g.d);延长收获提高了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延收15d,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 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量较NP提高18.0%~24.9%,SM产量和NP差异不显著。在雨养旱作条件下,PM、P0M和SM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NP提高了50.5%,41.0%,12.0%,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2%,54.6%,19.1%;PM和P0M的节水效果显著好于SM,灌水条件下的结果与雨养旱作条件下相同。灌水增加产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耗水量,覆盖下耗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增产的幅度。农田周年土下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非生长季对土壤水分的蓄存,达到了"秋水春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丽  余海龙  马凯博  黄菊莹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在宁夏盐池县进行随机小区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砾石覆盖、牲畜粪便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无覆盖)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玉米的出苗率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和砾石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促进玉米拔节,并有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期;2)4种不同覆盖措施均有一定的保持土壤水分效应,其中牲畜粪便覆盖效果显著;3)4种不同覆盖措施都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玉德  吴陇  喻赞仁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技术措施及初步成效陈玉德,吴陇,喻赞仁关键词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元谋坝区是云南典型的干热河谷区。由于气候异常干旱炎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林极度困难。30多年来不少单位和部门先后多次到该地区进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洪瑞   吉方财   王一凡   苑明伟   陈雪   刘奕婷   王磊   包锦泽   孙志强   玉柱  
本试验旨在研究2个施肥处理(S1,S2)、2个种植密度(Z1,Z2)和2种混播方式(H1,H2)对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8个处理,3次重复。玉米均于蜡熟期收割,进行全株青贮,发酵200 d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2Z1H2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同时,其体外消化率和有氧稳定性也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综合考虑,“施用有机肥+6.72万株/hm2 +六个品种混播”为内蒙古通辽地区适宜的栽培措施,在此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效果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小雨  杨豫  马琴  焦慧洁  刘金山  
为探索西北旱地春玉米磷肥利用更高效的栽培措施,在覆膜与不覆膜2种栽培方式下分别设置条施聚磷酸铵(LAPP)、撒施过磷酸钙(BSSP)、条施过磷酸钙(LSSP)、对照(不施磷肥,CK)4种不同的施磷措施,研究不同措施对春玉米前期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春玉米生育前期,覆膜栽培措施相较于不覆膜处理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24.7%)、温度(11%)、生物量(181%)、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59%)。LAPP处理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覆膜条件下比LSSP处理平均提高7.4%~20.4%,在不覆膜条件下比BSSP处理平均提高14.8%~45.9%。此外,LAPP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及播后50 d的总根长、根表面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管俊娇  张惠  王宝书  杨晓洪  杨加玉  张建华  王江民  刘艳芳  
为了研究栽培处理对玉米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为玉米DUS测试种植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选用了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3种N肥施用条件下,研究了株高、叶长、穗长等18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①云瑞8号(A3)和云甜玉2号(A4)两个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的性状整齐度较差,稳定性也较差,不能满足标准品种的要求;而云瑞3号(A1)和甜糯888(A2)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相对稳定,可以作为DUS测试标准品种备用。②玉米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同一数量性状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果穗穗行数(XZ13)、行粒数(XZ14)、出籽率(XZ18)3个性状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表达稳定,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晋鹏宇  赵鑫  赵丽晓  陶洪斌  王璞  
芽苗期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分布和稳产高产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抗寒性是玉米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芽苗期低温对玉米生长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对相关的抗逆栽培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以期为抗低温栽培提供可行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澄  王朝辉  李富翠  赵护兵  周玲  李小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增产6%—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0%,达到12.2—13.6 kg.hm-2.mm-1;"减氮+垄覆沟播"增产达15%—41%,水分利用率提高10%—30%,达到12.2—16.5 kg.hm-2.mm-1。主要原因是,通过测土优化氮肥用量,采用基肥﹕追肥(3﹕1)方式,并与起垄覆膜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冬小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