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6)
- 2023(11304)
- 2022(9089)
- 2021(8433)
- 2020(7371)
- 2019(16442)
- 2018(16559)
- 2017(32277)
- 2016(17745)
- 2015(19826)
- 2014(19798)
- 2013(19583)
- 2012(17812)
- 2011(15936)
- 2010(16616)
- 2009(15876)
- 2008(16139)
- 2007(14819)
- 2006(13371)
- 2005(12295)
- 学科
- 业(88835)
- 济(79826)
- 经济(79719)
- 企(71693)
- 企业(71693)
- 管理(62549)
- 农(46073)
- 方法(36310)
- 农业(30695)
- 业经(29546)
- 数学(28446)
- 数学方法(27876)
- 财(24334)
- 中国(18220)
- 制(18048)
- 务(18048)
- 财务(18009)
- 财务管理(17989)
- 技术(17266)
- 企业财务(16936)
- 策(16062)
- 理论(15082)
- 划(13901)
- 体(13703)
- 和(13603)
- 贸(13504)
- 贸易(13494)
- 易(13139)
- 地方(12441)
- 经营(11961)
- 机构
- 学院(262474)
- 大学(252942)
- 济(111130)
- 经济(109026)
- 管理(107983)
- 理学(92691)
- 理学院(91921)
- 管理学(90365)
- 管理学院(89924)
- 研究(80218)
- 中国(66422)
- 农(59511)
- 京(52342)
- 财(50524)
- 科学(47910)
- 农业(45535)
- 业大(43843)
- 江(42853)
- 所(40646)
- 财经(39755)
- 中心(38932)
- 研究所(36411)
- 经(35843)
- 州(33477)
- 北京(32483)
- 经济学(32132)
- 经济管理(31644)
- 范(29599)
- 师范(29302)
- 经济学院(29042)
- 基金
- 项目(168205)
- 科学(133402)
- 研究(124089)
- 基金(122150)
- 家(105812)
- 国家(104729)
- 科学基金(91474)
- 社会(80266)
- 社会科(75849)
- 社会科学(75825)
- 省(68801)
- 基金项目(63939)
- 自然(58895)
- 自然科(57638)
- 自然科学(57626)
- 自然科学基金(56672)
- 教育(55881)
- 划(55112)
- 编号(51308)
- 资助(50464)
- 成果(39831)
- 业(38981)
- 创(37755)
- 重点(37081)
- 部(37027)
- 发(36897)
- 创新(34473)
- 课题(34181)
- 农(32813)
- 国家社会(32805)
- 期刊
- 济(133422)
- 经济(133422)
- 研究(73439)
- 农(62327)
- 中国(52172)
- 管理(42758)
- 农业(41838)
- 财(41495)
- 学报(37845)
- 科学(37094)
- 大学(30031)
- 业经(29478)
- 学学(28762)
- 融(27158)
- 金融(27158)
- 技术(26101)
- 教育(23189)
- 业(22592)
- 财经(19607)
- 经济研究(18669)
- 问题(17953)
- 经(16895)
- 技术经济(16451)
- 农村(14858)
- 村(14858)
- 农业经济(14160)
- 版(13986)
- 世界(13985)
- 统计(13868)
- 策(13164)
共检索到397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唐丽桂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丹丹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日显紧迫。在这个过程中,西南山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明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当前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并对适合西南山区环境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浩淼
生态农业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农业的整体协调与合理组织。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颇为重视,西南山区作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约十分之一的地区,其生态农业的开展对我国农业整体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西南山区的四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增长极模式、生态园区带动模式、地区特色旅游模式和生态村建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立足西部农村典型土地流转和经营现状,选取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两个村为实证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农户土地资源和资产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实证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留守"困境;农户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之间抉择艰难;农田水利、交通和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较好的经营经济作物或获得养殖收入,山区农业经营的瓶颈还包括施用较多化肥和耕地"细碎化"。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实证区农户经营模式为:农户可以在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等设施后,选择"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或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建议农业产业化与旅游等其他优势产...
关键词:
西部山区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经营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南 孙海清 冉涛
本文以西南山区农业为研究对象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 ,剖析区域贫困产生的原因 ,试图找出贫困的病根 ,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西南山区农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一些相应的扶贫方略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使贫困最小化的路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家琪 林森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历经了农民土地私有权及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一权";集体农地所有权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的"两权";集体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三权"。与农村土地权利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历经了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人民公社统一经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在多种农村土地权利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最为科学的是将农村土地按用途分类,实行农用地"三权分置";与"三权分置"相适应的是现在各地农村正在逐渐转向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经营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富民 段豫川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威毅 李在永
我国当前的基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即实行家庭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内部低效率与外部不经济性 ,论证了在农业组织形式上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金华 杨钢桥 许玉光
本文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可以促进农户由传统小农经营向农业规模经营生计策略转变,由务农生计策略向本地打工经商生计策略转变;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大,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农地整治相比于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上述生计策略转变的作用更加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区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明显,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山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基于此,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农地整治的投资力度,还要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地整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云德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继东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继东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效率最低,为0.68;在油料与蔬菜的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最低,分别为0.49与0.47。[结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分析较为客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清明 马洪钧 谌思
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重庆市所辖14个区县的38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问卷调查,借以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探讨不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优,应是培育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伟媛
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浙西南山区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较快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经营主体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优质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制约着浙西南山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本文分析了浙西南山区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的两面性态势及优化农业经营主体上存在的难题,主张针对难题,应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农业精英、建立农业职业制度等措施来优化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斌
农业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此获取超额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与加工制造型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如土地规模庞大、种植季节性、非全职农户、开放式生产等因素都会阻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境进行适应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摆脱"公司+农户"的运行困境。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对已流转土地实施"再承包"的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效防止其"搭便车"行为,提高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司+农户"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