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4)
2023(5858)
2022(5008)
2021(4720)
2020(3739)
2019(8626)
2018(8198)
2017(15704)
2016(8514)
2015(9118)
2014(9001)
2013(8787)
2012(8248)
2011(7588)
2010(7917)
2009(7222)
2008(7170)
2007(6451)
2006(6062)
2005(5356)
作者
(23905)
(19991)
(19817)
(19126)
(13077)
(9483)
(8992)
(7698)
(7682)
(7229)
(6846)
(6667)
(6458)
(6363)
(6305)
(6285)
(5882)
(5880)
(5792)
(5789)
(4948)
(4904)
(4853)
(4661)
(4593)
(4443)
(4340)
(4302)
(4000)
(3949)
学科
(32233)
经济(32187)
(23360)
管理(22870)
(15252)
企业(15252)
(13676)
中国(13423)
农业(9805)
方法(9644)
地方(9640)
(9068)
数学(8622)
数学方法(8453)
(7604)
(6986)
城市(6709)
业经(6591)
(6577)
(6556)
收入(6297)
税收(6292)
(6236)
(6137)
贸易(6134)
及其(6027)
(5925)
环境(5855)
(5392)
银行(5388)
机构
学院(118818)
大学(116789)
(49650)
经济(48282)
研究(44970)
管理(44490)
理学(37560)
理学院(37047)
管理学(36412)
管理学院(36170)
中国(34342)
科学(26920)
(24946)
(24738)
(22188)
中心(20841)
研究所(20011)
(19167)
财经(18537)
(18467)
(17863)
师范(17758)
(17063)
(16810)
北京(15784)
业大(15431)
(15295)
经济学(14974)
师范大学(14328)
农业(14204)
基金
项目(78479)
科学(63170)
研究(58691)
基金(57577)
(49999)
国家(49550)
科学基金(42744)
社会(37881)
社会科(35875)
社会科学(35868)
基金项目(30195)
(29666)
自然(27263)
自然科(26612)
自然科学(26608)
教育(26139)
自然科学基金(26107)
(25891)
编号(24075)
资助(22863)
成果(20243)
(18045)
重点(17974)
课题(17273)
(17145)
国家社会(15636)
(15454)
(15263)
教育部(14589)
发展(14571)
期刊
(58791)
经济(58791)
研究(39991)
中国(23188)
(17341)
(16897)
科学(16481)
管理(15460)
学报(14748)
(13805)
金融(13805)
教育(12937)
大学(11507)
农业(11464)
学学(10937)
业经(9629)
问题(9330)
经济研究(9009)
技术(8866)
财经(8494)
(7352)
(7235)
城市(7175)
现代(6639)
资源(6407)
(6246)
(5386)
国际(5313)
(5105)
理论(4997)
共检索到185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申晓梅  
本文作为九·五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建立西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分报告 ,中心是针对西南地区特殊的经济、历史、社会发展背景 ,深入地分析并论证了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或处理好“西南地区贫困面广 ,贫困人口比重大 ,与区域发展落后 ,地方救助能力低”这一特殊困难或矛盾 ,提高反城市贫困的社会效果 ,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以期能给决策部门制定解决西南城市贫困的可行方案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赖景生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鹏  余小方  程飞  
在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共存;(2)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共存;(3)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纠正反贫困工作中的偏差,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促进农业自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段庆林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贫困状况19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雪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贵凰  宋迎昌  
随着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已备受关注。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我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研究深刻分析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照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贫困监测、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及反贫困路径的拓展等多方面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贫困是指社会成员因收入过低而难以维持自身或其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并陷入生活困境的状态。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泛指基本生活没有保证,温饱没有解决,人口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护或难以维持;相对贫困是温饱基本解决,人口简单再生产能够维持,但低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永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经过7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3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也从33%下降到3%左右。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朝明  
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从西部城市贫困状况出发 ,选择西部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措施 :( 1)有效开发和保护西部地区的能矿资源 ;( 2 )加快西部企业制度创新与“三线”企业改造的步伐 ;( 3)改善西部城市就业环境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建立西部城市开发式扶贫的资金渠道 ;( 5 )调节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 6 )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素质 ;( 7)完善西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庆林  
中国的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段庆林1978-1995年间,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和政府开发扶贫,加速了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摆脱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累计有1.85亿农民脱贫。据初步测算,1978-1985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碧玉  
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芳  
一、中国城市贫困、失业与能力剥夺(一)城市贫困化速度快、规模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很低,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无人员”,贫困人口的数量相对稳定,贫困发生率低于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福利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贫困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城市扶贫战略的社会意义、城市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扶贫制度创新 ,认为在城市反贫困战略中 ,应选择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对象、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要为核心的城市扶贫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