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1)
- 2023(9889)
- 2022(8855)
- 2021(8460)
- 2020(7348)
- 2019(17115)
- 2018(17096)
- 2017(33454)
- 2016(18801)
- 2015(21495)
- 2014(21924)
- 2013(21916)
- 2012(20747)
- 2011(18786)
- 2010(19480)
- 2009(18552)
- 2008(18989)
- 2007(17793)
- 2006(16093)
- 2005(14920)
- 学科
- 济(76374)
- 经济(76297)
- 管理(63259)
- 业(59050)
- 企(49413)
- 企业(49413)
- 方法(32903)
- 数学(27924)
- 数学方法(27507)
- 财(24731)
- 农(23680)
- 中国(20415)
- 地方(18188)
- 制(17988)
- 业经(16687)
- 学(15880)
- 策(15687)
- 务(15634)
- 财务(15575)
- 财务管理(15530)
- 农业(15482)
- 贸(15225)
- 贸易(15217)
- 易(14755)
- 企业财务(14628)
- 银(14556)
- 银行(14532)
- 行(13694)
- 和(12582)
- 划(12347)
- 机构
- 学院(273946)
- 大学(273013)
- 济(112118)
- 经济(109340)
- 管理(106816)
- 研究(94772)
- 理学(88186)
- 理学院(87151)
- 管理学(85724)
- 管理学院(85151)
- 中国(77046)
- 京(59868)
- 科学(57451)
- 财(57026)
- 所(50138)
- 农(47645)
- 江(45605)
- 中心(44923)
- 研究所(44603)
- 财经(42494)
- 业大(39346)
- 北京(38695)
- 经(38083)
- 农业(37225)
- 州(36499)
- 范(35827)
- 师范(35502)
- 院(33550)
- 经济学(32490)
- 省(32022)
- 基金
- 项目(165953)
- 科学(128480)
- 研究(122718)
- 基金(117535)
- 家(102016)
- 国家(101125)
- 科学基金(85074)
- 社会(74150)
- 社会科(70147)
- 社会科学(70122)
- 省(65009)
- 基金项目(61541)
- 教育(56745)
- 划(55331)
- 自然(55287)
- 自然科(53896)
- 自然科学(53879)
- 自然科学基金(52929)
- 编号(51933)
- 资助(49922)
- 成果(44411)
- 重点(37689)
- 部(36865)
- 发(36431)
- 课题(36416)
- 创(33533)
- 性(32066)
- 科研(31672)
- 创新(31330)
- 教育部(31178)
- 期刊
- 济(135357)
- 经济(135357)
- 研究(84945)
- 中国(58543)
- 财(47732)
- 农(43557)
- 管理(43062)
- 学报(40422)
- 科学(38211)
- 融(31771)
- 金融(31771)
- 大学(30226)
- 教育(29364)
- 农业(28620)
- 学学(28038)
- 技术(25391)
- 业经(21697)
- 财经(21372)
- 经济研究(20082)
- 经(18398)
- 问题(17835)
- 业(16985)
- 贸(15196)
- 图书(14992)
- 技术经济(14621)
- 理论(13978)
- 国际(13493)
- 现代(13313)
- 版(12893)
- 统计(12783)
共检索到439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明生 樊红柱 吕世华 曾祥忠 石孝均 刘维震 江荣风 张福锁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旱轮作系统养分动态特征。养分管理应当遵循:从整个轮作系统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确定管理策略,以及综合应用减少养分损失,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乐 戴志刚 任涛 周先竹 王忠良 李小坤 丛日环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孝南、松滋、应城等14个县(市、区)开展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2种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氮肥习惯3次施用、氮肥习惯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高量氮肥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配合秸秆还田。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油菜及小麦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对比秸秆还田下的2种轮作模式,增施氮肥对稻油轮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艳华 王攀磊 郭玉蓉 王应学 刘树芳 张庆 朱红业 戴陆园
【目的】主要探索西南地区周年水旱轮作模式的高效作物配置,以及相应肥水应用措施对作物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水旱轮作模式和科学的施肥体系。【方法】试验通过设置水稻-蚕豆、水稻-大蒜2种轮作模式及CK、常规处理、优化处理、优化处理+秸秆覆盖4种管理措施,统计2015-2017年作物产量、产值、产投比,测定2013-2017年土壤养分含量,比较分析了轮作作物和施肥制度对作物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常规处理,在适当减少氮磷化肥施用量及灌水量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水旱轮作的作物产量
关键词:
轮作 水稻 蚕豆 大蒜 养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结晶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各省地(市)、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原则,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与经验,结合国内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实践,针对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规范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标准,促进西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传敏 曹翠玉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均降低,其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树 程尧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实行水旱轮作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土壤、防治病害杂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揭示了实行水旱轮作的理论依据,探讨了水旱轮作的运作技术及前景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毛达如 吕世华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
关键词:
施肥耕作措施 小麦 缺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涛 鲁剑巍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
关键词:
前促后稳 氮肥综合管理 高产高效 冬油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林 马文奇 张福锁
中国农田养分资源管理和高产高效理论与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可同步提高15%—30%([1]),显示育种、栽培、养分管理等综合集成技术增产增效潜力巨大。但该体系着重考虑了化肥养分的高效利用,对粮田有机肥的施用考虑较少,更是忽略了牧草养分管理研究。与此同时,种植业生产与畜牧业生产如何匹配、如何提高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直播和育苗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并存的两种栽培方式,其技术发展和推广状况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下,随栽培品种、种植目标、劳动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发展。文章概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冬油菜栽培方式的发展变化历程,从最初以直播种植为主,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播为主而育苗移栽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育苗移栽方式实现全面推广并长期应用,再到当前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并存。而养分管理措施也经历了从最初施用农家肥,到开始施用氮、磷化肥,到提倡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再到当前形成的育苗移栽油菜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直播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少文 殷敏 褚光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稻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氮肥水平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方法】以2003年至今的4种水(水稻)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别为水稻-休闲(RF),水稻-紫云英(RC-G),水稻-小麦(RW)和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P)),并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_0(0)、N_1(142.5 kg N·hm~(-2))和N_2(202.5 kg N·hm~(-2))。于2016—2017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在田间采集并测定水稻生长季CH_4排放。【结果】(1)轮作模式与氮肥互作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移栽后7—30 d内,其CH_4累积排放量约为整个生育期的51.9%—72.3%。(2)轮作模式与氮肥水平对稻田CH_4排放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N_0水平下,冬季作物栽培(包括RP、RW和RC-G)显著提高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与RF相比分别增加74.1%—145.1%、68.5%—109.9%和56.4%—108.6%。(3)增施氮肥(N_1和N_2)后,CH_4排放对轮作模式的响应出现分化。其中,RF、RP和RW模式下稻季CH_4排放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_2水平下,RP、RW和RF的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51.2—55.8、45.3-51.5和25.0—30.5 g·m~(-2),分别比N_0水平提高23.0%—38.4%、26.7%—33.7%和35.3%—43.5%;而与N_1相比,则提高9.9%—19.7%、20.8%—23.1%和17.4%—18.8%。而RC-G模式下则表现为增施氮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稻季CH_4排放;与N_0相比,N_1和N_2下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20.7%—42.4%和10.6%—16.6%。(4)进一步解析与土壤CH_4排放相关微生物菌群产甲烷菌(mcrA)和甲烷氧化菌(pmoA)丰度变化,发现N_0水平下秸秆及绿肥全量还田能够显著增加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丰度;相关微生物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因轮作模式而有所差异,增施氮肥促进产甲烷菌的增殖,却抑制了甲烷氧化菌的生长,但其变化幅度因轮作处理而有所不同。随着氮肥增施,RP、RW和RF的mcrA丰度增加191.4%、160.6%和143.3%,而RC-G则仅有62.6%。(5)另外,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RF、RP和RW模式下mcrA/pmoA比值增加,其增加比例分别为71.4%—141.1%、197.1%—258.2%和84.6%—165.5%,而RC-G则相反,下降26.8%—42.3%。其变化规律与CH_4排放基本一致。【结论】稻田系统中秸秆还田C/N的相对含量可能是干扰氮肥水平对稻田CH_4排放作用的关键,当系统中碳冗余时,相关微生物活性受到土壤中有效氮制约,投入无机氮可以减轻氮的限制作用从而显著提高CH_4排放;而碳不足时,继续投入无机氮,相关微生物繁殖由于受到土壤中有限碳源的限制其活性也会受到抑制,CH_4排放相对减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曹一平 陈新平 江荣风
本文以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为例 ,阐述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展示了在轮作施肥运筹 ,作物氮营养基因型与施肥调控的关系 ,施肥与节水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养分资源 综合管理 小麦和玉米 高产轮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兴华
对于大西南地区这样一个生态宝库来说,发展生态产品具有先天优势,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类生态产品地域性短缺与潜在性生产能力下降并存;第二类生态产品中的农林产品获得生态标签的竞争激烈,并且过分依赖第一类生态产品,抗风险能力低;第二类生态产品中的工业品生产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政策支撑,独立开展生态设计难度较大。最后,提出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若干建议,包括生态保护、消费引导、增加生态认证、试点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开展国际生态交流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