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5)
- 2023(16892)
- 2022(14369)
- 2021(13319)
- 2020(11112)
- 2019(25282)
- 2018(25078)
- 2017(48206)
- 2016(26256)
- 2015(29437)
- 2014(29473)
- 2013(29365)
- 2012(27503)
- 2011(24650)
- 2010(24994)
- 2009(23233)
- 2008(23154)
- 2007(20769)
- 2006(18681)
- 2005(16948)
- 学科
- 济(117206)
- 经济(117077)
- 业(95072)
- 管理(86120)
- 企(83479)
- 企业(83479)
- 方法(46869)
- 数学(36818)
- 数学方法(36365)
- 农(34791)
- 业经(33623)
- 财(31503)
- 中国(31048)
- 地方(27514)
- 农业(24475)
- 学(23793)
- 务(22249)
- 财务(22174)
- 财务管理(22143)
- 制(21647)
- 技术(21537)
- 企业财务(20966)
- 和(20794)
- 理论(20469)
- 贸(19826)
- 贸易(19810)
- 易(19146)
- 环境(17639)
- 划(17509)
- 策(17334)
- 机构
- 学院(381696)
- 大学(379597)
- 济(152492)
- 管理(151871)
- 经济(149159)
- 理学(129653)
- 研究(129491)
- 理学院(128168)
- 管理学(126056)
- 管理学院(125364)
- 中国(99876)
- 京(83537)
- 科学(80870)
- 财(70278)
- 农(66506)
- 所(66502)
- 研究所(59970)
- 江(58742)
- 中心(58644)
- 业大(57549)
- 财经(55445)
- 北京(53261)
- 农业(52047)
- 范(50657)
- 经(50245)
- 师范(50182)
- 州(47870)
- 院(47016)
- 经济学(44339)
- 财经大学(40752)
- 基金
- 项目(250968)
- 科学(197279)
- 研究(184632)
- 基金(180536)
- 家(157202)
- 国家(155778)
- 科学基金(133957)
- 社会(115479)
- 社会科(109300)
- 社会科学(109271)
- 省(98972)
- 基金项目(95833)
- 自然(87020)
- 自然科(85013)
- 自然科学(84992)
- 自然科学基金(83475)
- 教育(83221)
- 划(82591)
- 编号(75935)
- 资助(73865)
- 成果(61412)
- 发(56901)
- 重点(55751)
- 部(54461)
- 创(53502)
- 课题(52188)
- 创新(49338)
- 科研(47351)
- 业(46905)
- 国家社会(46808)
- 期刊
- 济(180429)
- 经济(180429)
- 研究(114670)
- 中国(79902)
- 农(62603)
- 管理(60750)
- 学报(59231)
- 科学(56502)
- 财(55456)
- 大学(44757)
- 农业(43478)
- 教育(43019)
- 学学(42030)
- 技术(34708)
- 融(34535)
- 金融(34535)
- 业经(31666)
- 财经(27377)
- 经济研究(26817)
- 业(24230)
- 经(23493)
- 问题(23260)
- 技术经济(20567)
- 图书(20353)
- 现代(18769)
- 科技(18745)
- 资源(17973)
- 理论(17896)
- 版(17440)
- 商业(17391)
共检索到58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从明 任晓冬 窦新丽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矿业发展需要占用周边农村社区大量土地,使得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社区与矿业公司、当地政府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矛盾突出甚至激化。本文以贵州省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了企业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与社区的关系,对企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土地合理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矿业社区 土地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正 王军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月兰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环境退化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功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一、贫困和环境退化是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殿发 欧阳自远 王世杰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反贫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以生态环境重建为切入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露 薛哲进 尹剑 朱沙莉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2)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变化由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构成,最终抵消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3)贵州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0.466 4~0.532 2之间,空间分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及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据实行补偿制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导,协调经济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希娟 王克林 刘淑娟 曾朝霞 寻瑞
分析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CL)、灌草丛(GC)、牧草地(MC)、玉米地(YM)共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养分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YM土壤相比,CL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38.5%~100%,全氮含量高63%~130%(P<0.05);4种土壤的全磷含量间差异和全钾含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速效磷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显,CL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低,GC土壤的次之,YM土壤的最高;速效钾含量受植被覆盖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较明显,CL土壤和GC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 侍昊 徐雁南 薛建辉 褚军 耿庆宏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秋,陈梅琳
贵州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 ,贫困面积大 ,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和历史原因 ,人均耕地面积小 ,水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单产水平低下 ,土地利用不充分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如果仍保持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 ,要保持今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善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不可能的。根据贵州省省情 ,应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道路 ,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是 :①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②以集水和节水为主的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③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益 ;④以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核心的资源持续利用。
关键词:
喀斯特 农业资源 高效利用 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邱兴春 周国富 兰安军 周绪 熊康宁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地利用 相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福
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仍面临较多难点 ,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 ,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 ,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元体制转型缓慢 ,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万发 何腾兵 秦松
法国、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都存在着喀斯特地貌并形成了自身的农业发展模式。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在仅有的农用土地上如何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取得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喀斯特地貌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期为中国喀斯特地貌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农业 发展模式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