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4)
- 2023(7184)
- 2022(6044)
- 2021(5501)
- 2020(4751)
- 2019(10627)
- 2018(10215)
- 2017(18969)
- 2016(10711)
- 2015(11564)
- 2014(11415)
- 2013(10941)
- 2012(9993)
- 2011(9005)
- 2010(8951)
- 2009(8221)
- 2008(7900)
- 2007(6646)
- 2006(5579)
- 2005(4737)
- 学科
- 济(43321)
- 经济(43281)
- 管理(28031)
- 业(27349)
- 方法(25041)
- 数学(23286)
- 数学方法(22888)
- 企(21813)
- 企业(21813)
- 学(12331)
- 农(10437)
- 财(9411)
- 中国(9219)
- 贸(9110)
- 贸易(9109)
- 易(8897)
- 业经(7942)
- 农业(7263)
- 环境(7029)
- 技术(6736)
- 地方(6163)
- 务(6001)
- 财务(5984)
- 财务管理(5974)
- 划(5700)
- 企业财务(5681)
- 制(5641)
- 理论(5609)
- 和(5276)
- 融(5194)
- 机构
- 大学(153957)
- 学院(152788)
- 济(58252)
- 经济(57288)
- 管理(56587)
- 研究(56446)
- 理学(50931)
- 理学院(50253)
- 管理学(48758)
- 管理学院(48521)
- 科学(41992)
- 农(40178)
- 中国(39585)
- 业大(33502)
- 京(32487)
- 农业(32420)
- 所(31662)
- 研究所(29990)
- 中心(24346)
- 财(23018)
- 农业大学(21799)
- 江(21287)
- 院(20911)
- 北京(19900)
- 财经(19583)
- 室(19381)
- 省(19123)
- 科学院(18330)
- 实验(18267)
- 范(18038)
- 基金
- 项目(118268)
- 科学(91278)
- 基金(87283)
- 家(82522)
- 国家(81954)
- 研究(71472)
- 科学基金(67810)
- 自然(49679)
- 自然科(48623)
- 自然科学(48602)
- 自然科学基金(47734)
- 省(46549)
- 基金项目(46326)
- 社会(45366)
- 社会科(43086)
- 社会科学(43074)
- 划(40732)
- 资助(36539)
- 教育(32655)
- 重点(27739)
- 计划(27196)
- 科技(25131)
- 编号(25114)
- 部(24679)
- 科研(24505)
- 创(24435)
- 发(24356)
- 创新(22960)
- 业(21406)
- 专项(20448)
共检索到204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付威波 宋敏 彭晚霞 杨钙仁 杜虎 文丽 李莎莎
为了解喀斯特典型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滇南安息香(Styrax benzoinoides Craib)、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3种喀斯特典型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季节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贞和岩樟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4月、7月较高而1月、10月低,滇南安息香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则不明显;3种植物都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但不同树种的变化曲线不同;不同季节影响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的因子不同:1月和10月,3种植物共同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强(PAR)和蒸腾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殷庆仓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4种造林树种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樟叶槭(Acer albopurpurascens)、狗骨木(Cornus wilsoniana)、无患子(Sapindu smukorossi)为研究对象,分12个月每月于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植物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相关特征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分析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中午出现光合"午休"均为非气孔因素限制,12:00~15:00光合速率降低则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光合作用 日变化 西南喀斯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克林 苏以荣 曾馥平 陈洪松 肖润林
西南喀斯特区域是特殊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带。论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恢复阶段物质循环与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和养分过程,包括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分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地下过程为主、地表过程为辅"的水土物质迁移规律与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高于洼地的趋势;通过不同演替阶段、石漠化程度植被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揭示植被生态适应性与植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构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替代型喀斯特区域生态重建发展模式。
关键词:
广西 喀斯特:生态系统 生态过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思楠 赵筱青 普军伟 王茜 苗培培 谭琨
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组成整个国土空间功能系统,分析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状况,揭示它们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质量分布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综合评价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国土空间的功能质量与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1)城镇和农业功能质量以低值为主,生态功能质量以高值为主,综合功能的高低质量的数量结构较平均,不同功能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四种国土空间功能质量均具有正相关性,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并呈地域分布差异;(3)喀斯特地区各类功能相互影响较大,低耦合区和高耦合区分布差异显著,在建设用地中耦合度最低;(4)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关系可分为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轻度协调,它们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综合功能质量相似,国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区管控措施的提出可有效推动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香碧 何寻阳 胡亚军 苏以荣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健康与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具有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高钙、微碱性等特点,造成其有机碳分布、积累与稳定机制有别于其它岩性发育的土壤。基于此,我们在过去10年研究中,建立了基于探地雷达技术的喀斯特非连续性土壤及其有机碳分布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其群落、碳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对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探讨了喀斯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性、坡位等立地条件的响应,明确了外源有机碳和无机碳(碳酸钙)输入对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积累的影响,从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角度明确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以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壤,初步阐明了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机制,并研发了土壤垂直漏失阻控技术、桑枝原位快速腐熟技术等喀斯特区土壤改良的关键技术。其结果对于揭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与稳定机制、评估喀斯特区土壤固碳的效应与潜力、提升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重要科学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思 贺康宁 田赟 左巍 王玮璐 唐达 张潭 李倩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对准确估计全球碳循环系统的收支平衡有重要意义。高寒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域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助于深刻了解高寒区的土壤碳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以青海高寒区的5种典型林分(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白桦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为云杉林>白桦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济明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The seedlings grow slowly to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seedlings gr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单秀娟 孙鹏飞 金显仕 戴芳群
为了解黄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实验基于2006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07年3月和5月(春季)对黄海南部三个典型断面(S1断面位于南黄海南部北部水域,S2断面位于黄海和东海交界处,S3断面位于黄海南部中部水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断面的渔业种类更替、生物量变动、多样性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156种,其中鱼类109种,底层鱼类占89.0%。各季节前10位渔业种类的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60%以上,且主要渔业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以小黄鱼、黄、细纹狮子鱼、鳀和脊腹褐虾等为主。各季节S2断面的主要渔业种类组成有显著变化,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广 金杰 韩学琴 王雪梅 邓红山 廖承飞
【目的】本文探索了干热河谷典型造林树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采用LI-6400光合测量系统测定、比较研究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叶片主要光合参数随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结果】3种树种的Pn和Gs对PAR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弱光条件下(PAR 银合欢>罗望子;辣木和银合欢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而银合欢和罗望子光补偿点较低; 3树种表观量子效率(AQY)总体上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辣木和银合欢AQY显著高于罗望子(P 罗望子>银合欢。【结论】考虑到干热河谷区银合欢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其潜在的入侵植物危害属性,今后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筛选应谨慎选择银合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睦就 薛萍 张云跃 谢旭东 王轶民
以8~10年生的引种试验林为取材对象,分别在1992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3年1月30日,同时采15个树种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矿质元素浓度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元素浓度高低总趋势为N>K>Ca>P>Mg。松属中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分别表现为富N、Mg和K、P两种元素含量型。树种间Mg元素季节动态存在显著多样性,N、P、K、Ca动态模式松类树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
针叶树种,矿质元素,季节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强 李吉跃 刘娟娟
为了解绿化树种的水分状况和水力结构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该文应用改良的冲洗法,选取油松、侧柏等8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枝条水势和水力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8个树种水势的日变化在不同月份皆呈现“单峰”趋势;导水率和比导率的逐月变化幅度反映了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为国槐、女贞、旱柳、黄栌>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叶比导率的变化幅度与比导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进入10月份国槐和黄栌表现出严重落叶现象时,它们的叶比导率值并没有明显降低,说明植物的落叶可能对保持存留叶片的水分状况有重要作用.作为CAM植物的小叶黄杨在水势上一直保持低值,并且在水力结构的各个参数分析上均有其特殊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与其不同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梅 何兴元 宋力
为量化研究城市森林固碳释氧能力,对沈阳城市森林中主要灌木树种——紫丁香(Syringa oblat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不同季节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紫丁香和榆叶梅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曲线,连翘呈单峰曲线;秋季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紫丁香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连翘和榆叶梅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春季、夏季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的影响,秋季光合速率的直接影响因子为...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光合作用 灌木树种 影响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蕾 盖爽爽 郑生猛 胡亚军 刘华英 何寻阳
揭示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其对异质性生境与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壤AMF促进喀斯特退化生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1 hm2典型灌丛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喀斯特灌丛两种主要小生境(石土面和土面)土壤AMF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共发现AM真菌7科8属,球囊霉属/种为该地区优势属/种;土壤AMF群落组成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0.01)。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合理利用植物与土壤AMF共生促进退化生境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林下网脉核实幼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分别为4.105,3.021和2.125μmol/(m2.s),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光源下,雨季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相对更高,最大值分别达到0.149...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网脉核实 光合特性 西双版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丛军 程娟 丁访军 周汀 谭正洪 崔迎春
【目的】开展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深入认识喀斯特原生林的水文生态过程和稳定性维持机制,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喀斯特森林6种树种树干液流连续监测,结合电子显微镜观测叶片气孔特征,同步测定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降水量环境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和季节尺度下植物蒸腾特征对叶片气孔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不同树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呈青冈栎582.61±42.01 g/(m~2·h)>柿树472.58±73.05 g/(m~2·h)>朴树365.98±17.14 g/(m~2·h)>光叶山矾309.22±50.03 g/(m~2·h)>刺楸269.08±62.42 g/(m~2·h)>小花梾木181.42±35.80 g/(m~2·h);2)月蒸腾量表现为常绿树种大于落叶树种,观测季节月蒸腾量表现为青冈栎>光叶山矾>小花梾木>朴树>柿树>刺楸。3)气孔密度大小为青冈栎>柿树>朴树>光叶山矾>刺楸>小花梾木,不同树种之间的气孔密度呈显著差异(P <0.01),表明气孔密度越大,蒸腾速率越强,其中光叶山矾、青冈栎、柿树和小花梾木的蒸腾速率对气孔密度的响应最强。5)气象因子对树种的气孔密度影响不明显,但对气孔长度或宽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叶片气孔形态特征及气象因子共同调节树种蒸腾速率,有较高气孔密度的树种抵御水分胁迫的能力较强,可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的优选树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