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1)
- 2023(13617)
- 2022(11280)
- 2021(10203)
- 2020(8667)
- 2019(19031)
- 2018(18846)
- 2017(35002)
- 2016(19518)
- 2015(21433)
- 2014(21069)
- 2013(20793)
- 2012(19144)
- 2011(17071)
- 2010(17326)
- 2009(16006)
- 2008(16236)
- 2007(14819)
- 2006(13257)
- 2005(11792)
- 学科
- 业(90123)
- 济(79834)
- 经济(79725)
- 企(72621)
- 企业(72621)
- 管理(64745)
- 农(46180)
- 方法(33349)
- 农业(30769)
- 业经(29928)
- 数学(25418)
- 数学方法(25190)
- 财(24919)
- 技术(21224)
- 中国(19186)
- 务(18379)
- 财务(18368)
- 财务管理(18349)
- 企业财务(17398)
- 制(16785)
- 贸(16306)
- 贸易(16298)
- 易(15909)
- 学(15865)
- 策(15282)
- 理论(15091)
- 地方(14303)
- 划(14248)
- 和(13405)
- 体(13393)
- 机构
- 学院(286989)
- 大学(276809)
- 济(116543)
- 经济(114377)
- 管理(109765)
- 研究(98403)
- 理学(94913)
- 理学院(93937)
- 管理学(92391)
- 管理学院(91921)
- 农(77134)
- 中国(74985)
- 科学(65050)
- 农业(60268)
- 京(58553)
- 业大(55899)
- 所(52722)
- 财(49433)
- 研究所(48319)
- 江(45812)
- 中心(44635)
- 财经(39643)
- 农业大学(37746)
- 经(36082)
- 北京(36060)
- 省(35938)
- 院(35245)
- 州(35169)
- 经济学(33912)
- 业(33433)
- 基金
- 项目(196551)
- 科学(153032)
- 基金(141172)
- 研究(136672)
- 家(127877)
- 国家(126631)
- 科学基金(106680)
- 社会(86395)
- 社会科(81523)
- 社会科学(81496)
- 省(80874)
- 基金项目(75626)
- 自然(72032)
- 自然科(70339)
- 自然科学(70314)
- 自然科学基金(69118)
- 划(66904)
- 教育(60791)
- 资助(56181)
- 编号(53910)
- 业(46365)
- 重点(44881)
- 创(44616)
- 发(43796)
- 部(42109)
- 创新(41064)
- 成果(40247)
- 农(40110)
- 计划(39324)
- 科研(38019)
- 期刊
- 济(135962)
- 经济(135962)
- 农(77544)
- 研究(75555)
- 中国(59359)
- 学报(55930)
- 农业(52487)
- 科学(49934)
- 管理(41923)
- 大学(41398)
- 学学(40285)
- 财(39493)
- 业经(29630)
- 业(28404)
- 技术(26612)
- 教育(25426)
- 融(25135)
- 金融(25135)
- 经济研究(19738)
- 财经(19469)
- 问题(18455)
- 业大(16957)
- 版(16880)
- 经(16848)
- 技术经济(16733)
- 科技(16302)
- 世界(14955)
- 农业大学(14423)
- 农村(14253)
- 村(14253)
共检索到425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越 刘俊英 张艺萍 周薇 田沛
为探讨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苜蓿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影响,以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培肥技术。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包括添加有机肥和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NF)、复合微生物菌肥,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W)、根际促生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P)、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T+K)、膨润土,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S)、保水剂,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A)及叶面肥,苜蓿种子需拌种[钼肥(M+Mo)和硼肥(M+B)]后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苜蓿的生长指标及营养品质,以评估培肥技术对苜蓿生长和品质及地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技术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培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8.96%和69.06%;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1.01%和79.97%;在40-50 cm的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75.33%和81.97%。根据灰色关联度评价,综合排序前三的培肥技术为:M+B > M+W > M+S;其中,苜蓿喷施叶面硼肥为最优的培肥技术。本研究可为西北雨养农业区优化苜蓿种植模式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龙 刘凤之 史祥宾 王孝娣 冀晓昊 王志强 王宝亮 郑晓翠 王海波
为了探讨不同有机肥对巨峰葡萄园的施肥效果,为葡萄园的科学施肥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了3种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BF)、羊粪(SM)和猪粪(PM))在3年生的有机葡萄园内设置处理,研究其对辽宁兴城种植葡萄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施用增加总根长、根表面积效果最佳;生物有机肥和羊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根系中全氮含量(P<0.05),且生物有机肥处理组的含量最高。生物有机肥处理明显提高根系中多数矿质元素含量,尤其在收获期除B元素外,其他所研究元素的峰值均出现在生物有机肥处理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转色期和收获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P羊粪>猪粪>对照,生物有机肥、羊粪和猪粪在转色期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0.72%,53.67%,52.31%;在收获期,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51.61%,36.14%,34.84%(P羊粪>猪粪>对照,其中只有生物有机肥条件下的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在不同时期均与对照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有机肥和羊粪处理组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转色期和收获期均显著高于对照,而猪粪与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均能引起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土壤中B和Mo元素在转色期的含量要低于对照,其原因可能是由施肥处理后增强了树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而有机肥中微量元素释放较慢所导致的。与对照相比,3种有机肥料均可改善葡萄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内矿质元素含量,提高土壤内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矿质元素含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兴国 张旭东 杨启国
经过对坡度为5°和15°,集水面分别是塑料、水泥、三合土、夯实土和自然土等5种表面的车道型雨水径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均有一定的关系;塑料、水泥面的平均径流系数为72%~77%,三合土、夯实土、自然土的平均径流系数为5%~18%。根据计算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垄膜沟植雨水集蓄试验研究,表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根据设计降雨量、平均径流系数和小麦生育期需水量,估算了西峰、环县和天水等代表站集水面与耕种面积之比,其值在0.5~0.8之间。
关键词:
雨养农业 雨水集蓄 径流 设计降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小琳 周玲红 徐华勤 魏甲彬 张浪 唐剑武
以中嘉早17号为早稻材料,以湘晚籼12号为晚稻材料,设置稻田冬季养鸡、施用生物炭、养鸡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以冬季休闲为对照,研究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各生育期早稻的分蘖数降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生育期晚稻分蘖数显著提高;在双季稻生长的大部分时期,养鸡和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构成均高于对照,双季稻的实际产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幅达8.3%19.1%;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田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雪梅 潘占东 罗珠珠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及Rubis CO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耦合土壤理化因子解析影响cbb L基因丰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18和16年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张彦才 陈丽莉 李若楠 翟彩霞 李巧云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模式下,鸡粪、牛粪和猪粪三种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秋冬茬和冬春茬设施番茄产量、果实营养品质和生育期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猪粪三种粪肥与化肥配施均能获得90~125 t/hm2的番茄产量,猪粪处理产量较高,鸡粪处理次之,牛粪处理最低,差异不显著。与鸡粪和猪粪处理相比,牛粪处理的果实硝酸盐含量和水分含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风味、品质和耐贮存性好,鸡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牛粪和猪粪处理,鸡粪处理的果实VC含量高于牛粪和猪粪处理,差异不显著。牛粪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比鸡粪和猪粪处理低,没有出现明显的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臻 史兴民
厘清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类型以及农户属性、气候变化感知对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对于制定合适的适应政策至关重要。论文将适应行为分为技术性行为、经济性行为和迁移性行为3类,并构建了以气候变化感知为中介变量的"属性-感知-适应"多变量路径分析模型,在对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的影响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变量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会优先选择技术性行为,其次是经济性行为,选择迁移性行为的农户最少;②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③根据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将多变量路径分析模型分解为3类: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和无中介模型。通过分析以上3种模型可以发现,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既有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也有不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直接影响,说明适应行为的选择并不仅仅依赖于气候变化感知,农户属性对于适应行为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提高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然 曹君迈 苏红玉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改英 杨艳玲 傅彤 廉红霞 高腾云
为了探索淋雨后苜蓿品质的变化情况,选取晾晒至半干的苜蓿,采用模拟现场淋雨的方式,研究不同淋雨模式对苜蓿霉菌的生长规律以及其品质的影响,分别设对照组、试验1组(淋雨1次)、试验2组(连续淋雨2次)、试验3组(间隔淋雨3次)、试验4组(连续淋雨4次)。结果表明:淋雨后霉菌以2次曲线形式繁殖,连续淋雨2次和间隔淋雨3次检测到了大量的霉菌繁殖,并且收割后的4~6 d是霉菌生长的高峰期,淋雨1次和连续淋雨4次霉菌数量相对较少;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无论淋雨次数多少,均造成苜蓿粗脂肪、可溶性糖分含量的下降,其中淋雨1次和连续淋雨2次下降缓慢,间隔淋雨3次和连续淋雨4次下降严重,且其含...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淋雨模式 霉菌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明娜 杨习文 滕政凯 胡乃月 张烁 王春艳 杨键 梁文宪 马文奇 贺德先 周苏玫
【目的】探究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塑造良好的根系构型,为麦田的科学施肥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1—2023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进行,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F_0:不施肥;F_1:N、P、K肥浅施;F_2:N、P、K肥1/3浅施+2/3深施)和3个灌水处理(W_1:底墒水;W_2:底墒水+拔节水;W_3:底墒水+拔节水+扬花水),共计9个组合处理,测定0—100 cm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和根系性状。【结果】在不同灌水频次下,土壤耕层养分含量较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效养分减少,0—60 cm土层养分含量表现出F_2>F_1>F_0。分层施肥(F_2)明显增加了20—40 cm土层肥力,较浅层施肥(F_1)相比,不同灌水频次下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6.03%、7.67%、8.82%、6.32%。8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全氮含量上升,灌水增大了富集效应;0—10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S”分布,且成熟期含量升高,出现钾素外排现象。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中,分层施肥(F_2)显著提高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根系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比、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和根系生理势两年均值比浅层施肥分别提高38.42%、16.93%、25.65%、43.07%、33.12%、31.10%。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各养分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0—60 cm土层根系生理势在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分层施肥结合3次关键水实现了根系分布与土壤氮磷钾分布的高度协调,增强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有利于土壤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和产量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娟 包玉英 牛天心 李秀芳
为解决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植被恢复困难的问题,探索有效地改良土壤的措施,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排土场土壤中菌剂与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探讨菌根剂与肥料的配施对矿区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菌根剂与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同工酶活性等,土壤中速效磷、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都有明显提高。其中尤以有机肥+无机肥+菌剂配施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别增加47%,277%,280%,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6%,183%,59%,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张国平 孙倩倩 王小晶 吕慧峰 王正银 向华辉 周长洪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组合对酸性土壤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肥料组合白菜产量提高了22.3%~114.6%,以N20P10K150M+L处理产量最高,N20P10K15M+C处理其次。与N20P10K15处理相比,在N20P10K15基础上减氮、磷、钾处理显著降低了白菜产量7.6%~19.3%,而在N20P10K15基础上增施石灰、炭灰和菜籽粕的处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4.18%~41.6%。在N20P10K15基础上增施炭灰显著降低了白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卫生品质。不同肥料组合(除N20P10K15M+C处理外)均提高了白菜维生素C含量,且以N20P10K15...
关键词:
肥料组合 白菜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会 刘海轮 孙颖 和文祥 邓小成
【目的】探讨培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培肥模式,为解决烟田连作障碍及指导陕西烟草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在陕西陇县设置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培肥措施(化肥、烟草专用肥、有机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肥料)下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烟株农艺性状、烟草品质及烤烟产量、产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各培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烟株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显著提升烟叶的品质,提高烟草的经济效益(烟草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的比例),其中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培肥 烤烟 土壤养分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王小洁 张紧紧 胡永娟 冯荣成 姚利娇 赵院利 李春喜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适宜的耕作培肥方式,通过在河南省获嘉县小麦-玉米轮作区高产农田4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深耕(DT)与浅耕(ST)2种耕作方式和增施有机粪肥(OF)、秸秆还田(SF)、有机粪肥+秸秆还田(OSF)与对照(CK)4种培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耕作方式,耕层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ST>DT,而全磷含量变化不定;对于不同的培肥方式,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OSF>OF>SF>CK,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则有所不同,深耕条件下为:OSF>OF>SF>CK,浅耕条件下则为:OF>OSF>SF>CK。耕作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极显著,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培肥...
关键词:
小麦 耕作 有机肥 土壤养分 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希杰 冯廷旭 德科加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分品质变化规律及混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播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Avena sativa)处理降低了0.03%~16.87%,比单播小黑麦(×Tritical Wittmack)降低了0.09%~21.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了0.01%~17.53%,比单播小黑麦降低了0.04%~20.65%。粗蛋白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15.58%~31.53%,粗脂肪最高比单播禾本科提高了0.09%~26.83%,饲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31.33%~49.68%。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土壤养分全磷、全钾、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单播禾本科处理,有效提高了饲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速率,土壤养分整体含量相对均衡。综合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的饲草品质与土壤改良效果,燕麦+饲用豌豆(50:50)处理较优,适宜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