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72)
- 2023(19123)
- 2022(16149)
- 2021(14993)
- 2020(12370)
- 2019(28163)
- 2018(28020)
- 2017(53295)
- 2016(28932)
- 2015(32441)
- 2014(32205)
- 2013(32208)
- 2012(29878)
- 2011(26873)
- 2010(27024)
- 2009(25020)
- 2008(24593)
- 2007(22029)
- 2006(19883)
- 2005(17793)
- 学科
- 济(124334)
- 经济(124195)
- 业(103669)
- 管理(88021)
- 企(84006)
- 企业(84006)
- 农(50658)
- 方法(49271)
- 数学(39365)
- 数学方法(38931)
- 业经(36493)
- 财(35312)
- 中国(34572)
- 农业(33978)
- 地方(30548)
- 学(24250)
- 制(24020)
- 务(22452)
- 财务(22380)
- 财务管理(22351)
- 技术(22211)
- 和(21368)
- 贸(21260)
- 贸易(21242)
- 企业财务(21133)
- 理论(21001)
- 易(20550)
- 环境(18931)
- 策(18672)
- 划(18280)
- 机构
- 学院(415269)
- 大学(410474)
- 济(167744)
- 管理(164620)
- 经济(164138)
- 研究(141493)
- 理学(141298)
- 理学院(139683)
- 管理学(137490)
- 管理学院(136732)
- 中国(108796)
- 京(88734)
- 科学(87871)
- 农(79636)
- 财(76291)
- 所(71632)
- 中心(65028)
- 研究所(64819)
- 业大(64772)
- 江(64048)
- 农业(61076)
- 财经(59953)
- 北京(56081)
- 范(55901)
- 师范(55417)
- 经(54439)
- 州(51597)
- 院(51134)
- 经济学(48687)
- 省(44969)
- 基金
- 项目(278455)
- 科学(219468)
- 研究(206296)
- 基金(200674)
- 家(174778)
- 国家(173160)
- 科学基金(148981)
- 社会(130067)
- 社会科(122840)
- 社会科学(122808)
- 省(110200)
- 基金项目(107460)
- 自然(95894)
- 自然科(93630)
- 自然科学(93609)
- 教育(92771)
- 自然科学基金(91941)
- 划(91698)
- 编号(85845)
- 资助(80503)
- 成果(68996)
- 发(63350)
- 重点(62258)
- 部(60639)
- 创(59066)
- 课题(58446)
- 创新(54615)
- 国家社会(53128)
- 科研(52683)
- 教育部(51453)
- 期刊
- 济(197866)
- 经济(197866)
- 研究(123902)
- 中国(84828)
- 农(77746)
- 学报(64113)
- 管理(62379)
- 科学(61829)
- 财(58912)
- 农业(52706)
- 大学(49160)
- 学学(46430)
- 教育(46112)
- 融(38740)
- 金融(38740)
- 业经(37360)
- 技术(37321)
- 经济研究(28744)
- 财经(28728)
- 业(27724)
- 问题(26451)
- 经(24645)
- 技术经济(21603)
- 图书(20520)
- 版(20391)
- 资源(20377)
- 科技(20296)
- 现代(19976)
- 世界(18826)
- 商业(18777)
共检索到63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向豪 陈彤 卢冰冰
[目的]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农民增收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规律为实现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研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6—2015年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1)在时间演化上,南疆农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农业发展,两者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状态;(2)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改观,由"九五"期初的中度失调阶段发展为"十二五"期末的中级协调阶段,总体上经历了"波动上升—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的过程;(3)从空间分异角度来看,由于产业同质性逐渐增强,各地州耦合度变化趋同。[结论]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相互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发展不够平衡。因此,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差异化与品质化布局来实现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唐林楠
通过构建时空耦合测度模型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以期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度耦合水平的县域占全区县域总数的98.2%以上,总体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距离良性共振耦合尚有差距。②2000—2014年,受区域农业禀赋、经济发展基础、政策倾斜等要素的影响,县域耦合协调性不高,多数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协调阶段,时序演变具有阶段性。③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以滞后和同步发展类型为主;农业超前发展、农业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唐林楠
通过构建时空耦合测度模型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以期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度耦合水平的县域占全区县域总数的98.2%以上,总体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距离良性共振耦合尚有差距。②2000—2014年,受区域农业禀赋、经济发展基础、政策倾斜等要素的影响,县域耦合协调性不高,多数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协调阶段,时序演变具有阶段性。③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以滞后和同步发展类型为主;农业超前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县域数目增多,农业发展滞后的县域数目减少。其中,拮抗滞后(Ⅰ)、拮抗同步(Ⅱ)、拮抗超前(Ⅲ)、磨合滞后(Ⅳ)、磨合同步(Ⅴ)、磨合超前(Ⅵ)是主要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42000—2014年,县域耦合协调性的空间集聚性显著,且呈现阶段性变化。建议未来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洪振 张吉岗
以调查问卷和实证研究为主,以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为例,对制约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产业布局理论,从地理位置因素、自然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5个维度,构建了影响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20个指标。400份调查数据显示,承包土(山)地确权登记情况整体较好,有助于农村土地实施"三权分置";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差,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取出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生态产品的市场销路、村两委的领导能力、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人才、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相对于其他因素,这五个因素是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剑 崔钰雪
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农民收入应对农业投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新疆为例,对农业投资因素与农民收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投资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提出了关于新疆农民收入和农业投资的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投资 农民收入 实证研究 新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家彬 于鸿君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北边疆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尤其是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已经接近警戒线水平,并成为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文章还利用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教育、城镇化、社会保障覆盖率、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
关键词:
收入 差距 西北边疆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惠富平
唐王朝针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恩威并重,采取设置羁縻府州、绥纳内徙民族、移民屯田、和籴、互市、监牧养马等一系列经营措施,保持边疆的稳定和安宁,协调民族关系,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开发更为广阔和深入,形成继汉代以来的又一次农牧业开发高潮。唐朝西北边疆经略与农牧业开发的经验教训值得今天借鉴和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艳乐 祁春节 顾雨檬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沈万根 张博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受到人口大量外流、经济收入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已成为农村老年人的普遍需求。目前农村老年人的互助意识不强、养老机构意愿低、医疗服务需求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地区发展状况,建立农村互助型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协作等措施已成为促进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兴华
[目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文章分别构建能充分反映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来研究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2008—2016年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及其综合发展水平,最终探究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2008—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的态势。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耦合度从2008—2016年,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失调再到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失调,协调作用由弱到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结论]该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积极打造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品牌,也要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向更高的等级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琼芳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却抑制了农民增收;只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增收存在滞后效应。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名勇 何玉凤 宋恒飞
基于中国省域2003—2018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趋于优化,但农地流转一直以滞后于农业收入为主,农地流转由同步于非农收入转为超前于非农收入。(2)在空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不同省区之间差异明显。(3)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提高,且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虽然户均农地规模增加并没有显著提高非农收入,但农地的规模经济使得户均农地规模增加,显著促进了农业收入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名勇 何玉凤 宋恒飞
基于中国省域2003—2018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趋于优化,但农地流转一直以滞后于农业收入为主,农地流转由同步于非农收入转为超前于非农收入。(2)在空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不同省区之间差异明显。(3)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提高,且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虽然户均农地规模增加并没有显著提高非农收入,但农地的规模经济使得户均农地规模增加,显著促进了农业收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