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
- 2023(849)
- 2022(705)
- 2021(800)
- 2020(580)
- 2019(1277)
- 2018(1296)
- 2017(2189)
- 2016(1202)
- 2015(1227)
- 2014(1191)
- 2013(1119)
- 2012(1092)
- 2011(959)
- 2010(1020)
- 2009(1086)
- 2008(1015)
- 2007(870)
- 2006(871)
- 2005(702)
- 学科
- 济(3693)
- 经济(3687)
- 管理(2087)
- 教育(1952)
- 中国(1706)
- 学(1643)
- 业(1603)
- 理论(1491)
- 企(1262)
- 企业(1262)
- 农(1250)
- 政治(1154)
- 和(1069)
- 地方(976)
- 思想(961)
- 业经(850)
- 农业(846)
- 教学(824)
- 主义(790)
- 方法(786)
- 社会(753)
- 制(748)
- 思想政治(746)
- 政治教育(746)
- 治教(746)
- 德育(740)
- 策(739)
- 经济学(730)
- 财(698)
- 问题(694)
- 机构
- 大学(17083)
- 学院(15979)
- 研究(5981)
- 济(5246)
- 经济(5101)
- 管理(4194)
- 中国(3888)
- 范(3789)
- 师范(3780)
- 科学(3720)
- 理学(3534)
- 理学院(3418)
- 京(3414)
- 管理学(3286)
- 管理学院(3244)
- 教育(3235)
- 师范大学(3108)
- 所(2802)
- 财(2744)
- 中心(2510)
- 研究所(2475)
- 北京(2411)
- 江(2322)
- 财经(2144)
- 州(2056)
- 社会(2017)
- 院(1968)
- 经济学(1926)
- 经(1864)
- 研究中心(1773)
共检索到26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民主观念。联大学人彰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民族精神;号召广大国人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建立广泛而全面的国内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联大的民主观念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中,而且联大学人自觉秉承与坚守"五四"以来的学术民主与自由传统,同时主张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与结合。
关键词:
西北联大 民族主义 民主观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库夸·莱顿 闾小波
一、对民族主义的一般评说C·海耶士在《民族主义一种宗教》(1960年纽约)中对民族主义所作的各种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国,有助于阐述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的形成。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的、局部的忠诚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之中(文化人类学家称其为原始的束缚),这种忠诚表现为对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观念和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袁为鹏
利权,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流行语。本文通过对利权观念形成与演变之过程进行追踪考察,揭示出利权之内涵经历了一个由侧重于"利"到侧重于"权"的转变过程,其主要运用的语境,也随之由对外经贸领域转向中外交涉领域。并勾勒出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发生、发展及其逐渐淡出并汇入政治民族主义潮流之中的历史轨迹。最后,本文强调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不同于排外主义,对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有着进步意义。
关键词:
利权观念 经济民族主义 晚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擎
本文分析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理论冲突的原因。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个政治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于如何界定和理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种理念。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社群主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衡
作为政治信任研究的主导路径,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皆因未能把握回归后香港政治的特殊语境而遮蔽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对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1、2007、2012年的三波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本土意识崛起和对内地民众排斥倾向加剧的"弱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程序型民主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香港民主状况的负面评价,既直接削弱了受访者的政治信任,又通过调节与修正受访者对经济社会治理状况和政府质量的主观评价进一步降低了政治信任水平。而纳入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回归后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变化...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民主观念 政治信任 香港政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姜利民 于宏源
本文试图以全球化进程中因特网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分析因特网与全球化、民族主义关系,阐述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这一对悖论关系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主义 因特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夏鸣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 ,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家、学者的“超越战后”意识及改革日本经济的求变惯性是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 ,日本的内外政策会趋于强硬 ,但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
关键词:
日本 新民族主义 表现形式 兴起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黎阳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但一个国家的相关政策可以对民族主义发挥引导和调控的作用。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适度的民族理念作为精神动力。健康的、理智的、适度的民族主义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某种积极的作用;而极端民族主义则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害,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研究是当代世界和学术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领域,作者对西方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研究中关于民族主义与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对相关问题研究,如民族主义、民主和教育的关系研究、教育和民族认同的研究、教科书与民族主义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西方 民族主义 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关键词:
韩国民族主义 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民族主义悖论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悖论在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合理性及其提出的意义,并特别指出,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仍然应该正确认识和遵循民族主义悖论,在国际视野和民族主义立场的统一的、高层次的视野上来把握该悖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衡
公众对民主的认知、理解与诉求直接关系到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定位与方向,探寻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增量-存量-过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形成及演变原因提出了系统性解释,并利用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转型期中国公众的民主观念同时受到"结构论"层面的现代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机制论"层面的政治社会化因素的影响,理性增量、文化存量与政治社会化过程分别构成了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生成和演变的"动力-约束"宏观结构与"濡化"中观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